豆瓣9.0,深得我心,忍不住三刷了

2019-10-17   搖擺電影

第一次看《莫娣》,是源於一篇文章中偶然看見了介紹了她的畫,很喜歡。

第二次看《莫娣》,是想驗證下所謂被網絡刷屏的愛情,究竟真有那麼贊嘛。

第三次看《莫娣》,是想重溫下莎莉·霍金斯與伊桑·霍克的表演,再次感受下莫娣獨特的人生印記。

不同時間段看了三遍,深得我心​......​

莫娣,一個有著殘缺的身體的大齡姑娘。

她不被家人接受、尊重,甚至是一度被看輕。

但她總是待人友善,她笑起來羞澀中帶點滿足,很溫暖,有種奇異的光芒。

莫娣尊重這個世界,接納別人的不友好眼光,最根本的是她尊重自己,尊重不完美的皮囊,尊重自己的一切。

她會對遇見的每一隻動物平等對待,像是牛啊狗啊她都會真心的讚美,歡快地同它們打招呼。

似乎,她的快樂很簡單,比如,她獨自一人在酒吧里跳舞,那種雀躍讓人動容。

在人群中,她竊竊地而又開心地小浮動搖擺,眼角帶笑,喝著酒靠在角落沉浸在歡快的音樂氛圍中,似乎生活也萬般可愛起來。

她的快樂相對簡單,因為她所求不多,容易滿足。

即便這樣,莫娣的人生充滿了無奈和苦痛,寄人籬下無依無靠,沒有關愛更不被理解。

處於人生困境中的她,逃無可逃,一張招女傭的單子給了她遠離不堪的機會。

因為應聘女傭,莫娣便認識了漁夫埃弗里特。

這兩個同樣怪異的人,一起相處並不融洽。

埃弗里特性格強悍,粗暴,無所顧忌,在他眼中莫娣只是生活的需要,並不重要。

似乎​,莫娣滑稽的外表也不需要被人所看重,總之他像許多人一樣不在意她。

但是無處安身的莫娣知道,自己不能丟掉這份不算好但也不壞的生活。

她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除此之外,用自己擅長的畫筆裝扮房間,並對埃弗里特的生活給予改善的幫助,幫他記帳,也展現了一些自己的作用。

莫娣並沒有像很多女性一樣,選擇習慣性地依附男性,還是憑藉著自己的獨立和思想,漸漸贏得了尊重,並慢慢改變了她和他之間不對等的關係。

埃弗里特一次魯莽的床上之舉,被莫娣拒絕了,她的自尊和不妥協,讓她在他心裡的形象發生了變化。

接著,她的畫獲得了欣賞,漸漸受歡迎,也證明了她的價值,使他開始重視這位隱藏的「寶藏」。

之後,我們可發現了一些變化,出門埃弗里特開始推著車讓莫娣坐著上面,很明顯是不一樣的待遇了。

莫娣,並不是個不知好歹的女人,相反他懂如何去愛人:包容埃弗里特的缺點,保護他作為男性的自尊心,包容真實的他。

最值得稱道的一個細節是,他用行動把他放在心上,她畫的每一幅畫都連同他的名字一起寫上。

後來當莫娣對埃弗里特主動時,埃弗里特拒絕了,大概是出於他內心的不確定。

第二天他們有這麼一段談話:

埃弗里特:我不喜歡大多數的人。

莫娣:他們也不喜歡你。

埃弗里特:這話沒錯。

莫娣:我喜歡你。你需要我。

這次敞開心扉的交談後,他們攜手結婚了。

有些人稱他們為相濡以沫的愛情,有些人則認為他們並不非是愛情。

但又有什麼關係呢?這些不過是作為旁觀者我們的看法而已。

其實,無論是電影里還是現實中,這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之間一起度過了有限的人生,有過陪伴,有過歡笑,也有過滿足。

電影中最浪漫的一幕是新婚後的他們,兩個並不浪漫的人一起相擁共舞,說了一段相互深入交流的話:

埃弗里特:我明天還是會說反話。

莫娣:我知道。我們就像是一隻落單的襪子......

當然他們有過爭吵和矛盾,當莫娣成為名人後,埃弗里特害怕她會離開他,因為在他看來她完全可以找到比他好得多的男人。

莫娣則告訴他,她不能,因為他給了她想要的一切,一切。

這就是莫娣,一個明白自己真正要什麼的人。

莫娣並不會將慾望等同於幸福,而是至始至終都專注於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上,更純粹地活,更純粹地愛。

所以,只要被愛和擁有一支畫筆,與她而言她就擁有了一切。

慾望,會掩蓋幸福的本質。

比如,一開始你只是想要一個安定的家,但房貸等外在枷鎖讓你丟了最初所期待的安寧。

結婚是為了獲得穩定的幸福感,但高級車、優質旅行、體面的生活等外在因素的干擾,讓最初純潔的希望成為了所謂墳墓.....

而莫娣要的不多,可能是因為前半身嘗過許多苦痛,可能她的內心就是期待的不多,所以一點點愛和善意,就足夠她快樂和滿足了。

那麼,愛情和麵包真的就沒法實現和諧嗎?

雖然微乎其微,但卻也因人而異。

如果能找到和你一樣的人,對物質的期待值相當,對愛情的態度一致,對生活的憧憬相似,那便是最大的幸運吧。

電影中最初發現莫娣才華的桑德拉問她:你的靈感從何而來?

莫娣回答說:我要的不多。

事實上,只要一把筆刷和一扇窗戶,她就會發現浮生一切的不同,然後化為了她的記憶,最後再變成一幅幅畫。

我們明白畫畫對莫娣而言,如同吃飯,出於本能和直覺,這是一種天賦。

但也要明白是繪畫改變了莫娣的生活,也多少改變了埃弗里特,改變了他們。

他們之間有過陪伴,有過關懷,有過一段自由的時光。

無論怎樣,有人陪伴,是一件美好的事。

​所以,感謝那些陪伴,彼此微笑的日子吧。

電影中最打動我不是他們近乎相濡以沫的溫柔生活,也不是莫娣作為一個女性走向獨立所散發的光芒,就是莫娣對人生的簡單而不屈的態度,對畫畫的發自內心的熱愛。

特別喜歡莫娣對著那些花花草草自顧自的笑,那一刻,浮生一切皆不同,都是一種美。

而在苦難中,心裡卻開著花的莫娣,也在一點點滋養著每一個看見她的我們。

奇怪的是,從頭至尾我都很難將她當做一個身體有缺陷的人來看待,我也認同一位網友所說的那樣:我想莫娣之所以幸福原因是,從未覺得自己不幸。

或許,我們看見相同的東西所產生的感受不同,我們對待幸福的看法也不一致,但我們都有著感知幸福的權利。

人活一生,有很多慾望,也有很多美好,但願你我都能早日揭開生活的迷障,去發現愛和被愛,去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去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