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過三代得靠天

2019-07-15     混沌天涯客

01

患難見知交。這是一條亘古不變的真理,尤其是在今天的商業社會,熙熙攘攘皆為利,風光時朋友一大圈,落難時見不到人影。

香港作為商業中心,不知道發生過多少起落,見慣世面的香港人,早已變得淡然,看到一個暴發戶炫富,常會嘴一撇,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

在這種氛圍中,當某個暴發戶落難,卻還能讓一堆朋友不離不棄,甘願不惜名譽與其綁定,奉獻出一幕「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那這位暴發戶的做人水平,堪稱世間楷模了。

對於香港人來說,這種楷模少之又少,十幾年來最突出的一位,莫過於毛玉萍。

2003年,她因涉嫌操縱公司股價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在調查審理期,有多達200位名流為其寫求情信,包括楊受成、鄭裕彤、成龍等人。

雖然最後被判了三年半,但坐牢不減人氣,出獄後一幫富豪和明星等著請她吃飯,為她接風洗塵。


為什麼香港名流圈如此厚待一位來自內地、白手起家的女子?難道僅僅因為此女子闊氣的時候,熱衷結交,出手大方嗎?

喜歡往名流圈鑽的暴發戶很多,撒錢一個比一個狠,這其中,毛玉萍是特殊的一個。

首先,她是真真正正的白手起家,擺過餛飩攤、做過代購、第一桶金來自1994年於上海黃浦開的飯店「阿毛燉品」。此後,毛玉萍跟老公一起轉向股市,抓住國企職工股上市流通的好機會,傾囊投資,獲利甚豐,步入富豪行列。

白手起家,總是令人尊敬,尤其是在90年代富豪林立的香港。

其次,作為新晉富豪,夫婦兩人在香港最困難的時候,把資金投了過去。那時候正值亞洲金融危機過後,香港股市樓市雙重低迷。毛玉萍大手筆抄底香港藍籌股,包括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和記黃埔;並重金買下半山豪宅裕景花園,與李澤楷比鄰而居。

飢時一粒,勝似飽時一斗。就像幾年前我們股災的時候,假如有人大手筆撬開跌停板,幫我們逃出生天,那份感激之情,真是難以言表。

更難得是,做大之後,毛玉萍夫婦又攜帶從香港融來的大筆資金,轉戰上海。那是在世紀之交,上海房地產還未起步,敢想敢幹又是本地通的夫婦兩人,一躍成為「上海首富」,躊躇滿志。2002年5月,他們拿到了位於靜安區黃金地段的「東八塊」項目,而且是以「免土地出讓金的舊區改造模式」。

那些香港富豪,不會看不到內地房地產的巨大機會,但他們普通話都說不利索,與其自組班底親自干,不如投資一位懂事肯乾的「土首富」。

毛玉萍夫婦惜敗後,他們花了好久才找到另一位更低調的傢伙,許家印。短短十年,恆大從一家廣州本土開發商躍升為全國三甲,背後是香港富豪們真金白銀的支持。

此時的許家印,彼時的毛玉萍,怎能不受歡迎。

至於她犯的錯誤,不過是利用12名男女開設43個證券帳戶買賣股票,製造交投活躍的假象。這種事在香港人看來實屬稀鬆平常,就像那些求情信里說的,被操控的股價不跌反漲,股東們都沒有損失。

出獄後的毛玉萍,低調了許多,但在圈子裡仍舊吃得開,香港富豪圈好像刻意樹立這樣的榜樣:富一代,能救急,肯分享,有錢大家一起賺。

與毛玉萍相比,她的鄰居李澤楷就成了一個反面典型。

02


按理說,沒有人比李澤楷更適合成為香港新經濟的領軍人物,在史丹福讀計算機,深受矽谷薰陶;身為幼子,沒有接班家族產業的壓力,卻有老父親源源不斷的支持。

剛開始,李澤楷也確實表現出了這樣的勢頭,做傳媒,搞通信,妥妥的科技界希望之星。港府將一片64英畝的地皮免費給他,並授予他香港信息技術園區─數碼港的獨家開發權。

寸土寸金的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5平方米,肯拿出這麼個黃金地塊給李澤楷搞新經濟,不能不說是寄予厚望。

只是沒想到,明明是富二代不缺錢花,李澤楷做起生意卻比誰都著急,他喜歡投機,喜歡炒作,沒有踏踏實實做研究的耐心。

他把「數碼港」項目注入上市公司,成為世紀之交香港科技股的代表,市值炒到600億港元。但是,備受矚目的數碼港沒能成為孕育新經濟的搖籃,反而被搞成了房地產項目:擁有176個房間的高級酒店,總計2800個單位的智能型住宅,還有15層的智能型寫字樓。

這種以科技為名,地產為實的項目,著實令人痛恨。尤其是在科技股泡沫破裂後,股價跌去9成,把看好他的人套了個結結實實。

數碼港可惜,但不是最可惜,早在20年前,李澤楷還曾是騰訊的大股東之一。那是騰訊最缺錢的時候,作為潮汕老鄉,李澤楷投了110萬美金,占股20%。但拿了沒多久,當這些股份漲到1260萬美金時,李澤楷忍不住了,賣掉,落袋為安。

散戶們喜歡落袋為安,是急著賺錢補貼家用。李澤楷顯然不缺這一千多萬,但仍然像散戶一樣耐不住性子,南非MIH公司接手了他的股份,一拿就是20年。如今的騰訊,是香港市值最高的公司。

一手搞臭了曾經的香港第一科技股,一手放跑了如今的香港市值第一股,李澤楷心中的鬱悶,也只能靠數不盡的花邊來排解了。


明星,嫩模,換了一個又一個,越換越年輕。流出的照片尺度越來越大,在泳池邊穿著褲衩,腆著肚子,摟著小女友的細腰。

李嘉誠疼兒子,分家時給了他幾倍的現金,又把一手創建的汕頭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的職位傳給他。

可是今年汕頭大學的畢業典禮上,李澤楷不見蹤影,打破了年年有李家人出席的慣例。不知道是李澤楷縱情歡娛忘了時間,還是汕頭大學覺得此人太八卦,不適合為人師表。

內地不喜歡,香港人更嫌棄,雜誌上出現他的名字就是冷嘲熱諷,喜歡他的只有狗仔隊。

是啊,新經濟的黃金二十年,香港是錯過了,遠處的矽谷沒法比,隔壁的深圳,看看南山科技園扎堆的企業,根本比不上。

香港不乏著名高校,每年大批的畢業生,從事新經濟的,要麼去了矽谷,要麼到了深圳;留下來的,買樓沒錢,炒樓沒希望。

李澤楷是錯過了,他是錯在沒大眼光,貪短利而丟掉了長遠,這種毛病很普遍,香港人很愛犯。

但是,錯過總比做錯好,尤其是作為富二代,一旦冒進做錯,不僅會失掉家族的威望,還要淪為街談巷議的笑話,比如滿頭白髮的榮智健。

03


榮智健到底屬於富幾代?真得很難說。

按他自己的說法,應該是富一代,78年隻身持單程證來到香港,白手起家。

但是追溯家譜,既然他的爺爺榮德生已經是無錫首富,那他至少也是富三代。

十幾歲時在上海街頭開敞篷跑車,請同學到和平飯店吃飯,打棒球;二十幾歲時被派往四川涼山,修水電站,一待就是快十年。

福也享得,苦也吃得,榮智健這位特殊的富三代,一到香港就迅速打開了局面。跟那個年代跑到香港打工的內地客不同,他住在堂兄的別墅里,吃穿不愁,談的都是大買賣。

跟堂兄合夥,榮智健先搞了一家愛卡電子公司,經營了不到兩年,就被一家美國公司收購了,原來的本錢100萬變成了5600萬。

生意真是好做,比點石成金還容易,榮智健高興之餘,沒想到更容易的事情還在後面。

這次找上門來的是李嘉誠,兩人一起打了場高爾夫球,很快就成為好朋友。那時候榮智健已在中信香港任職,想把公司搞上市,還沒找到門路。李嘉誠幫榮智健聯繫到富泰公司的老闆。富泰是一家虧損已久的上市公司,榮智健正好可以買下來,借殼上市。

這筆交易在李嘉誠的牽線之下做成了,有了殼之後,還得有資產。又是李嘉誠,出錢出力,拉起一個富豪團,幫榮智健收購了老牌上市公司恆昌企業。恆昌是著名銀行家何善衡的家族企業,那時他已經90歲高齡,子女13人都接不了班。榮智健的報價,令他無法拒絕。

吃下資產70多億的恆昌,榮智健乾上了大買賣。

中信泰富做大了,但仍然屬於國企,榮智健又要想辦法增加自己的股份。1996年,時任中信董事長王軍出讓中信泰富18%的股份給榮智健,簽字價格是每股33元。轉讓後不久,股價就漲到了58元,翻了快一倍。

憑藉這次收購,榮智健終於登上了富豪榜,多次被福布斯評為內地首富。


這次收購的價格雖然很便宜,但總價也有100億港元,榮智健哪裡來的錢?還是那句話,沒錢不要緊,找李嘉誠商量。

轉眼到了2008年,又遇上了金融危機,那些飽經風雨的富豪,比如李嘉誠,雖然資產受損,但傷不到筋骨,還有餘力去抄底。倒是在雲端里待久了的榮智健,一不留神,因為炒外匯賠了147億港元。

高槓桿炒外匯,巨虧,這不像富一代企業家能幹出來的事。榮智健恢復到富三代的本色,四處求援,可惜三年前,家裡的富二代已經去世了,李嘉誠這次選擇了旁觀。

最後還是母公司中信集團出手,注資15億美元解困,作為代價,榮智健只能辭職,讓出了控制權。

04


是非成敗轉頭空,江湖依舊在,只留故人情。

今年三月,香港慈山寺舉行開光典禮,為了這座寺廟,李嘉誠累計花了30億,用料考究,藏品豐富。


這次典禮,李家三父子,聯同兩千多位各界名流,踏著春光,同時出席。

91歲高齡的李嘉誠,左右兩個兒子陪伴,功成身退,笑容滿面。在老父親面前,李澤楷做回了乖乖仔。

久未露面的榮智健,攜夫人盛裝出席,看開了,想透了,雖然從富豪榜退下來,但是家族企業在海南的神州半島擁有幾十萬平方米的地皮,每平方米樓面地價只有700元,拿地白菜價,怎麼干也虧不了,夠兒孫吃的了。

還有毛玉萍,也來拜了拜那座76米高的觀音。黃浦江邊的阿毛燉品早就歇業了,那些風花雪月已經過去,她在等著老公出來。

出來能幹什麼?人老了,心不一定老,何妨再一起擺個攤,賺錢少,踏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dg-N2wB8g2yegNDp9r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