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叫我NAS,華為家庭存儲評測:手機PC輕鬆擴容

2022-10-15   十八線老編

原標題:請不要叫我NAS,華為家庭存儲評測:手機PC輕鬆擴容

不叫NAS的華為家庭存儲到底是不是NAS?相信這個問題難住了不少網友。其實在我看來,華為存儲就是一款NAS。

那問題來了,既然是NAS,為何華為卻不願稱其為「NAS」?要回答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扒下這些年NAS產品的痛點。就拿大家耳熟能詳的群輝和威聯通來說,雖然功能強大,但不得不承認他們的UI交互、一系列的專業術語以及各種套件調試都讓無數用戶望而卻步。

空有一身本領和名氣,但基本沒有幾個粉絲,專業級玩家也成為了國內NAS用戶的標籤,這就是NAS的現狀。而這恰恰是華為不想看到的局面。華為將這款家庭存儲NAS的受眾瞄準的是普通消費者。換句話說,只要你對存儲有需求就能用,請無視所謂的「專業知識」。

作為一個NAS老炮,也曾把玩過數款專業級NAS,例如群暉、威聯通、鐵威馬,當然國內的極空間也曾深度體驗並分享過。趁著國慶在家,也來分享下這段時間使用華為家庭存儲NAS的感受,看看是不是像華為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小龍說的那般。

開箱體驗:驚喜不斷,享受開箱

當開箱的數碼產品多了,開箱過程就如同嚼蠟,沒有多少新意,水果家產品除外。但很榮幸終於能在國產品牌當中看到開始注重包裝細節的產品,第一次有這種感受的還是去年開箱華為Sound X 2021智能音箱,華為家庭存儲則是第二款。

如果說定製的瓦楞紙包裝是常規操作,那麼為了最大程度保護運輸過程中的華為家庭存儲(內置機械硬碟,需要額外保護),華為不僅定製了珍珠棉,還在珍珠棉頂部做了兩個提手開口,用戶可以輕鬆從運輸包裝中取出產品,這個細節可能微不足道,但企業為了控制成本基本都不會這麼干。

回到產品包裝,一如既往的華為經典元素,白色的硬紙殼,配色上依舊是以白紅為主。正面中心位置印刷有產品的渲染圖(UV高光工藝),左上角是產品名稱以及對應的產品特色(手機PC擴容、金融級隱私保護、圖片搜索 秒級呈現)。右下角有華為HarmonyOS標識,意味著搭載的是HarmonyOS系統。

背面則是一些基礎產品規格信息,可以看到華為家庭存儲擁有指紋識別和NFC,不知道這兩項功能在產品上能碰出怎樣的火花。

作為一款NAS,華為家庭存儲在附件上算是比較豐富,除了紙質說明書、保修卡外,還有一根超5類網線(麵條造型)、一個電源適配器以及一包2.5寸HDD硬碟螺絲。

相比市面上的其它NAS,華為家庭存儲在電源適配器上設計的更加小巧,與市面上的手機快充頭大小一般,輸出標準是12V/3A,接口為DC。

白色的防塵布也沒有缺席。

華為家庭存儲採用了兩盤位設計,因此整體造型較為修身,三圍尺寸約190.5 mm x 85.7mm x 175.7 mm,重約3.4Kg。材質方面採用了金屬+塑膠,機身前後殼為塑膠,中框為一體成型的鋁合金。

前蓋為半透明設計,與中框之間有一道縫隙,這裡便是隱藏式風道。前蓋靠近頂部位置有一個條形開孔,這裡便是電源指示燈,開機後燈光從這裡透出。中心位置有NFC標識,支持華為旗下移動設備的一鍵連接。

所有IO位於機身後殼,最頂部是散熱格柵,需要注意的是華為家庭存儲採用了被動式散熱,所以整個散熱格柵開孔較大。往下便是電源鍵、USB3.0接口,一個2.5G網口(理論速率312.5MB/s)和一個千兆網口,最底部是DC電源。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兩個網口並非都是輸入,千兆網口則是輸出。這樣的話設計是考慮到部分用戶家裡只有一根網線,那麼連接上華為家庭存儲後電腦或路由便沒辦法有線連接。

在機身頂部有一個指紋識別按鈕,主要用來進行指紋加密保護數據,對於保密性較為特殊的數據可以多加一層指紋物理性密碼鎖。需要注意的是指紋加密後的數據僅在本地才可解鎖訪問,無法遠程訪問。

華為家庭存儲採用了兩种放置方式,立式和臥式,因此在底部和側邊均有對應的緩衝矽膠墊。

正面的烤漆亞克力面板為磁吸設計,徒手便能輕鬆取下。

取下磁吸面板便能看到兩個硬碟位,手動開鎖後將卡扣撥開即可抽出,整個過程十分順滑,兩個硬碟位採用了分體式設計,需要手動擰螺絲才可固定硬碟,這點還有優化空間。2個硬碟位支持2.5/3.5英寸SATA接口硬碟,單盤容量最高20TB,總容量高達40TB。

華為家庭存儲採用的是帶盤銷售,因此為了進一步固定硬碟,取下前面板後還能看到一個碩大的矽膠運輸保護墊,同時上面有對應的操作提示。

華為家庭存儲目前有兩個版本,2TB+2TB和8TB+8TB,價格分別為2999和4999元,首發價滿減後為2899元和4899元。2TB+2TB採用的是西數紅盤,8TB+8TB則是西數企業盤,不得不說企業盤的性能更好穩定性更佳,但日常家用其實紅盤即可。

硬體配置:4G運存+32G機身存儲

作為華為HarmonyOS一員,華為家庭存儲在硬體配置上也比較豪放,搭載了4G運存金額32G機身存儲,但稍顯遺憾的是內存在不支持拓展。2.5G網口已經足已夠用,能跑滿2.5G內網的家庭其實少之又少,更別說外網了。而第二個千兆網口則體現了華為的人性化。

關於處理器一直是個謎,目前只知道型號是HTD286,其它信息暫時查詢不到,但經過這近一個月時間的使用,整個體驗十分流程,還未發現任何的性能拉胯。

體驗:手機PC秒變4T

作為華為生態一員,華為家庭存儲正常聯網後在智慧生活APP中便能自動發現設備並綁定,打開插件會發現整個介面就如同市面上主流的雲盤,幾乎沒有任何的使用門檻。即使有,這些年雲盤也已經完成前期教育了。

華為家庭存儲插件主介面分為照片、相冊、文件、共享和應用服務5個Tag。照片標籤下能夠直觀的看到設備上已經備份到華為家庭存儲上的照片和未備份的照片,所有的照片/視頻會自動的增量同步到家庭存儲上。

那麼有同學要問了,能同步照片怎麼就成手機PC擴容了呢?其實華為家庭存儲在同步完照片視頻後可以通過一鍵釋放本地空間,或者手動刪除本地的照片來釋放手機的本地空間,並且所有放到家庭存儲上的照片,可以通過圖庫入口訪問(需華為終端,在其他手機上則需要打開智慧生活APP來管理相冊),這樣一來就真的可以為手機PC擴容了。

如果說以前的手機只有256G/512G不敢放肆的存儲照片和文件,那麼有了華為家庭存儲後就可以把家庭每位成員分散在各個設備上珍藏的照片、視頻、文件全部搬移到華為家庭存儲上形成家庭相冊,華為家庭存儲不僅僅華為手機可以使用,IOS和其他的Android手機也可以使用,方便全家人共建共享精彩回憶。

問題又來了,當家庭存儲彙集海量照片後查找照片又成為一個難題,所以華為在相冊和照片Tag下又增加了智慧搜索和AI相冊。智慧搜索顧名思義就是能夠精準識別照片並根據用戶的搜索關鍵詞來呈現結果。目前智慧搜索能力不僅可以理解語句,完成精準搜索,比如小孩做手工,在武漢放風箏等;也能做模糊的標籤搜索,比如搜索茶杯,書本,汽車。同時還能識別圖片中的文本,比如搜索拍成照片的會議紀要,體檢報告,試卷等等。

AI相冊和目前手機上的類似,可以根據人像,地點和事務進行分類,幫助用戶聚類回憶,快速找到想要的照片。

文件Tag便是除照片視頻外的其它文件,例如工作文件等等。

既然定位是家庭存儲,所以共享功能必不可少,共享功能就如同在硬碟中劃出來一個塊公共區域,裡面的東西其他成員均可訪問,既減少了硬碟空間浪費又增加了家庭成員之家的互動性。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華為家庭存儲目前支持16個子帳號,也就意味著可以同時共16位小夥伴使用,這對於中國式家庭足夠,哪怕你是三世同堂。

應用服務則是一些高階功能,目前華為家庭存儲僅開通了百度網盤、迅雷和玩物下載三個應用,其他應用需後續不斷擴展。

外網:遠程訪問

用過群暉的小夥伴應該都了解,要想實現遠程訪問則需要一系列繁瑣的操作,對於老用戶無外乎浪費一些時間,但對於小白用戶就是噩夢。而遠程訪問則是極空間的另一大優勢,從我的實際體驗來看,無需做任何設置即可實現外網訪問。

這也就意味著,華為家庭存儲直接繞過了運營商防火牆、路由器防火牆等,實現真正的無公網IP下的高速遠程訪問功能,這對於所有廣大用戶都是一大福利。

安全性:數據存儲產品最底層保障

對於數據存儲產品而言,數據安全是最底層保障,畢竟誰也不想在網絡世界當中裸奔,華為家庭存儲在成立之初便堅持絕不觸碰用戶數據這一紅線,除了官方不觸碰用戶數據外,在設備本身還增加了多重安全措施。

華為家庭存儲支持基於 HarmonyOS 的隱私安全,通過三層空間加密設計,對個人隱私加以全方位保護。

同時,這款設備標配指紋識別,最重要的是紋保密櫃中的內容,僅能由用戶本地當面解鎖,無法遠程訪問。這大大提升了這款設備的安全性,讓不少擔心個人Nas設備聯網會造成隱私安全的用戶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華為家庭存儲最多支持16個帳號同時使用,但每個帳號下的數據是獨立互不可見,即使是管理員帳號也無權訪問他人數據。其中還有一個比較好玩,當你要刪除某個子帳號及其數據時,華為家庭存儲還設有一個30天的冷保護期,在這30天內都可以取消刪除操作。

當然,任何電子設備都不能保證不會損壞,所以華為家庭存儲特地推出了維修模式,一旦開啟後,硬碟里的所有數據工程師均無法訪問。

除了數據隱私安全方面,在數據損壞方面,華為家庭存儲採用了華為獨有的RAID方案,用戶可靈活按照文件目錄來管理本目錄是否需要開啟雙盤備份,當用戶需要擴容硬碟時,可以拔出一塊硬碟,換上一塊新的大硬碟。

測試:速度最高2.5Gbps

華為家庭存儲配備了2.5G網口,理論速率最高可達到312.5MB/s,但理論歸理論,接下來便進行實際測速。

(華為家庭存儲下載到電腦)

(從電腦上傳到華為家庭存儲)

在內網無線情況下(有線千兆,無線WiFi6),從華為家庭存儲下載到電腦速率約為70.8MB/s,從電腦上傳到華為家庭存儲速率約為77.1MB/s。看得出來瓶頸在無線傳輸速率上。

(華為家庭存儲下載到電腦)

(從電腦上傳到華為家庭存儲)

在內網有線情況下(千兆LAN口),從華為家庭存儲下載到電腦速率約為110MB/s,從電腦上傳到華為家庭存儲速率約為112MB/s。

至於外網遠程訪問速率則主要受限於華為家庭存儲所在網絡和終端網絡,例如我家使用的是500M電信寬頻,上行只有50Mbps,也就意味著我遠程訪問是最高速率只有50Mbps。實測5G下從華為家庭存儲下載到手機速率約為6.2MB/s。

華為家庭存儲作為一個24小時開機的產品,功耗是不可忽略的一項,在安裝了兩塊硬碟情況下,華為家庭存儲的待機功率為11.5w。

未來將開放的功能:Docker等

相信高端用戶對Docker已經非常熟悉,也是一款NAS在高端用戶心中的靈魂。目前華為家庭存儲暫不支持Docker,但根據華為工程師反饋,明年進行OTA升級將支持Docker功能。

不同版本客戶端:目前華為家庭存儲僅支持安卓和iPhone,10月底將發布Windows客戶端,Mac端會逐步做,可能需要到年底或者明年。但目前均可以通過網上鄰居進行本地訪問。

總結:1+8+N 智慧生活再添一員

作為華為 1+8+N 智慧生活全場景戰略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華為家庭存儲的發布意味著數據存取和流轉更加便捷,解決了基於家庭場景下的數據存儲問題。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用戶,平時並不喜歡折騰,但又有日常數據(視頻、照片、工作文件等)需要存儲,那麼華為家庭存儲是一個不存的選擇。但如果你已經是一名NAS專業戶,善於折騰,那麼華為家庭存儲可能並不是你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