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很著名的照片,照片上的這些衣冠楚楚之輩,都是要遺臭萬年的。因為他們是在簽訂賣國的「二十一條」。請注意,左二那個人叫陸征祥,是當時簽訂「二十一條」的總負責人。後來他的妻子說,這輩子最不能原諒的就是他這次簽字。
這就是陸征祥,上海人,中華民國第一任外交總長,後來還當過國務總理。簽訂「二十一條」的背後不管有多少委屈,據說袁世凱稱帝後要給他封侯都被他拒絕了,但終歸是他陸征祥代表當時的中國簽了字。這是個揮之不去的恥辱。
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巴黎和會」的現場。代表中國前去開會的還是陸征祥。「巴黎和會」居然要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豈有此理!所謂弱國無外交,當時的民國總統徐世昌命令中國代表簽字,陸征祥頂住巨大的壓力拒絕了,「我自覺有義務不再服從政府的命令」。陸征祥回國後,受到了夾道歡迎,「歡迎不簽字代表」。他終於一雪前恥。
作為一個傳奇才子,陸征祥的婚姻也很傳奇。他娶了一個比利時美女,比他大了22歲,是一位比利時高級軍官的女兒。中國人娶歐洲人,陸征祥也算是開風氣之先了。二人婚後十分甜蜜。
1926年,夫人去世。他的遺囑是:親愛的,你平生一切都對得住我,只是一件我認為最不光彩(即簽訂《二十一條》)。你這件事不僅對不起我,也對不起你的國家,並且對不起上帝。我死之後,你最好趕快到比利時從前我讀書的學院的教堂里去服務,也許能得到上帝的赦免,還可望到天國去。永別了,子欣!你的培德。
陸征祥遵從妻子的教誨,絕食三天後,在比利時皈依基督,直到1949年去世,未出修道院一步。他唯一不能忘卻的是祖國。臨終前,主教來看望他,說,中國占去了你一半的心。陸征祥卻吃力地伸出了三個手指,意思是說,中國占去了他四分之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