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書法、中國畫,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國家的一張重量級名片,也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早在唐朝,鄰邦日本就派遣了好幾批遣唐使遠渡重洋前來學習。
日本人學我們的字,學唐人作詩,學中國書畫,他們把一卷卷字畫小心翼翼地運回當時的京都奈良,在貴族與統治階級間流傳、摹仿、學習。學多了久了,倒發展出了自己的一套文化體系——日本人是「附庸風雅,久成風雅」。
日本關於「遣唐使」的古畫記載
他們對中國傳統書畫痴迷到何種地步呢?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每年大費周章借來全球各博物館的中國古字畫辦展,幾乎場場爆滿。他們守秩序到幾近死板,規定了熱門的書畫前面大家只能排隊一個個看過去——不然怕是有狂熱痴迷者趴在玻璃上看一幅書法看一整天,別人就都不用看了。
在這種情況下,排兩次三次長隊,費上一天的功夫只為多看兩眼心愛的字畫,對於逛展的人來說是常態。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甚至組織起了一個堪稱全球技術最頂尖,出版、復原質量最好的書畫出版社——二玄社。
東京國立博物館排隊看展日常
二玄社的出品達到了什麼水準?
他們曾複製了一幅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王羲之書法《快雪時晴帖》,全幅從用紙、墨色、裝裱甚至到原作中的破損處全部如原仿製。複製品送到當時台北故宮博物院第一任院長蔣復璁手中,蔣院長凝視許久後,開口說了一句:「我要看的是二玄社的複製品,不是本院藏庫中提來的真跡。」
晉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主體部分
1985年,二玄社複製的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系列書畫56件作品送到北京故宮展覽。國內無數書畫名家、鑑賞家前往觀看,一方面大家對其足以以假亂真的高超技術嘖嘖稱奇,另一方面更是十分感慨在有生之年還能「看到」這些神品字畫。
書法名家啟功先生看完複製品展後,激動不已地撰寫了一篇「觀後感」。他稱讚二玄社的複製品僅僅「下真跡一等」,而要從藝術效果上看它們已經是「與真跡平等」,甚至從利用價值上,它對天下習練書畫之人的方便之處,已經是「上真跡一等」了。
二玄社複製的《自敘帖》包裝及說明
在書畫界有如此大名聲的二玄社,什麼來頭?
是科研機構?國家項目?還是有財團支持的團隊?都不是,它只是一個喜好中國書畫的日本人因一時感想而開始嘗試,並且與志同道合的成員們堅持奮鬥了一生而成的小出版社而已。
二玄社的創始人叫渡邊隆男,他創辦二玄社,率隊研究古字畫復原印刷技術,一生兢兢業業讓無數普通人也能欣賞到本藏於深宮禁院中的珍寶書畫之美,足足66年。今年年中渡邊隆男老先生去世,引起世界文物、收藏、書畫界一片哀悼之聲。
渡邊隆男先生
早在1953年,年輕的渡邊隆男就創辦了二玄社這個書法類圖書的出版社。不過在日本,出版書法書籍的小出版商遍地皆是,當時他們也只是循規蹈矩地用已有的技術出版各種碑帖拓本而已。
轉折發生在二玄社創辦的15年後,浸淫在中國古代書畫世界多年的渡邊隆男偶然看到了北宋范寬的名畫《溪山行旅圖》。在展覽現場看到的真跡跟畫冊上看到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渡邊隆男完全被眼前這幅巨作震撼住了。
北宋 范寬《溪山行旅圖》
展方向他介紹,為了降低對原作的傷害,這樣珍貴的畫作要隔60年才能公開展示一次。渡邊隆男跟出版社的團隊經過十幾年的學習磨練,自覺對書畫、對現代印刷技術的了解都很到位了,當場決定一定要利用現代技術複製這些名書畫,讓更多人感受到極盡真實的古字畫之美,讓它們在我們這個時代獲得更好的流傳。
回到出版社,他立即率隊準備起這件事情。他們用了五六年的時間專注在現代照相機技術、色彩印刷技術及古字畫神韻及材質的研究上。上世紀70年代初,一切準備就緒的渡邊隆男直接「殺向」了當時中國古字畫收藏最多最精的地方——台北故宮博物院。
郭熙《早春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個瘋狂的中國書畫愛好者,帶著他的團隊及相機——一台特製的2米高,5米寬,3噸重的超級照相機到了台灣。他向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負責人們展示了自己不會對原作造成損傷的超高復原與印刷技術,並最終獲准研究複製台北故宮院藏的中國書畫名作。
一直到八十年代二玄社受邀帶著這批台北故宮所藏書畫的頂級複製品到北京、上海各處展覽,他們為這些字畫已足足忙活了十來年。這才有了前面講的那段,蔣復璁院長承認肉眼看不出來二玄社複製品與原作區別的故事。
郭熙《早春圖》 二玄社複製品
對於啟功先生這一批老書畫家而言,二玄社的複製品又有特殊的感情意義——其實他們年輕時,都在二三十年代的故宮親眼見過這批國寶。後來時局變遷,這些字畫跑到了台北故宮博物院。重睹舊物,怎能不令人心生無盡感慨?
啟功先生淳樸的《觀後感言》
啟功先生早在2005年仙逝,但他30多年前寫下的「願虛心學習引進先進的印刷技術,或合作複製此岸的古書畫精品」的美好願景,似乎直到今日我們後輩還未能實現老人家的這個心愿。
二玄社的古書畫複製品,及其同樣質量驚人的書法類圖書,幾乎都是上世紀末的產物。然而現在二三十年過去,我們國內外的書法愛好者,想要收集最貼近原作的印刷字畫時,依舊要去找當年或者現在的二玄社出版物。
二玄社複製品的墨痕、印色變化與真跡完全無二
這似乎已經不是一個技術差距上的問題了。我想亟待我們追討回的,除了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以外,是不是還有我們對待文化的認真態度,以及那一股傳統文化「子孫保之」的精神呢?
參考文獻:
台北故宮博物院官網信息
北京故宮博物院官網信息
二玄社官網信息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書畫精品複製本展覽觀後感言 文/啟功
日本二玄社創始人渡邊隆男逝世,中日兩國出版界重大損失 文/雅昌文化專稿
二玄社創始人渡邊隆男今日逝世,其複製品號稱「下真跡一等」 文/萬建璞
日本二玄社複製品:唐 懷素-自敘帖 文/祇園俗生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