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萬粉絲網紅「聽泉鑒寶」凌晨回應學歷造假爭議:從未說過自己是北大的

2024-10-15   生活報

近日,抖音2500萬粉絲博主「聽泉鑒寶」宣布短暫停播引發關注。

第三方數據平台顯示,「聽泉鑒寶」近30天內漲粉959萬。近7天內的10場直播雖然直播時間基本在2小時左右,但場均觀看人次已經超過1200萬,流量驚人。

不少網友認為,「聽泉鑒寶」的走紅,主要憑藉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畢業生的身份、豐富的文物知識以及妙趣橫生的直播風格。

10月12日,據媒體報道,抖音帳號「聽泉鑒寶」的實名認證信息為丁祥栩,帳號的學校信息由此前的「北京大學」改為了「女子中學」。此消息迅速引起網絡熱議,不少網友質疑「聽泉鑒寶學歷造假」。

10月15日凌晨5點多,「聽泉鑒寶」發視頻回應稱:從未說過自己是北大的。

「聽泉鑒寶」在視頻中說,本來停播就是單純的休息一下,一年來不停地直播,導致他的身體狀況很差,所以選擇在國慶節期間休息,沒想到期間出現了大量不實信息。

他表示,學歷信息是帳號註冊之初填寫的,自己從未偽造北京大學的證書,也沒有在直播以及任何地方使用北京大學的標籤。

「其實我就是一個熱愛古玩的普通人,我直播的初心就是想用這種娛樂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咱們自己的傳統文化,為粉絲提供情緒價值。沒想到卻被冠以『造假』的標籤。」

隨後,相關話題詞衝上微博熱搜第一。

據此前報道,10月9日晚,博主「聽泉鑒寶」在直播間宣布將停播一周左右,休息幾天。隨後#聽泉鑒寶宣布短暫停播# 登上熱搜。不少網友紛紛猜測其停播的原因。11日,據白鹿視頻,該博主回應稱:不要亂猜測,純粹個人原因。

紅星評論北大標籤遭質疑的「聽泉鑒寶」,經得起網絡鑑定嗎?

當下,個人信息欄不實名實標的情況在網上並不少見,很多網名為「momo」的人,畢業學校信息寫的都是「藍翔技校」。這就跟昔日流行的「人在國外,剛下飛機」相似,較真你就輸了。判斷「聽泉鑒寶」是不是學歷造假,還得分辨表達語境,但這不意味著,身為專業賽道頭部達人的他,可以拿信息真實性的模糊空間來誤導粉絲。

事實上,很多人被「聽泉鑒寶」吸引,跟「高學歷」跟「搞抽象」的反差不無關係。有網友就評論道,「我就是因為他是北京大學的才看他」。相信不少人拿出「祖傳寶貝」跟他連線,也是看中了他身為高材生的專業性。應該承認,「北大學生」標籤為他吸引了流量,裹上了光環。

享受到了「學歷」帶來的紅利,卻又不儘早說明和澄清,難免被視作對名校的蹭和對粉絲的騙。在此情形下,辯解「網際網路很多身份都是網友給的,網友讓咱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個不重要」,不免顯得有些雞賊。

舍此之外,「聽泉鑒寶」直播間裡那些跌宕起伏的情節,到底是有腳本的擺拍,還是真實的連麥?若是真的,他面對那些疑似盜墓者的求鑑定要求,是否該報警?若是擺拍,他有無盡到對觀眾的提醒義務?這些都值得辨析。

要知道,在他的直播間裡,網友可以看到有人拿出了自稱「從博物館拿出來的」戰漢時期古劍,有人在拍攝疑似古墓石碑上的文字、雕花並說「不要報警」……這背後牽扯的「戲外戲」,是否涉及文物盜賣等法律和倫理問題,不能不究。

還有,若是他「鑒假為真」帶來了誤導後果,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據上游新聞報道,有相關專家就稱,網絡鑒寶無法用手觸摸,也體會不到寶物輕重,比如很多瓷器、玉器、字畫等都需要上手才好分辨真偽,而且還應該尋找文獻來佐證。網上鑒寶有一定程度的可信度,可以當成娛樂、好耍的事,但不能太當真。

此外,堅持「公益鑒寶」是「聽泉鑒寶」的特色和宣傳點之一,雖然看似沒收費鑑定也沒直播帶貨,但也有依託龐大流量接其他合作、在櫥窗上架商品等行為。因此,不能因為「公益」的表象,就對其身上的疑點放過不談。

在「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成名,每個人都可能成名15分鐘」的網際網路時代,社會可以容得下有個性的博主出圈,但是,他們自身也該經得起質疑。

來源:紅星新聞微信公號@聽泉鑒寶、橙柿互動、紅星新聞

轉自:紅星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