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漢朝、歐洲頭疼的匈奴,最終去了哪裡?如今又變成了哪個民族?

2022-08-26     適應生活

原標題:讓漢朝、歐洲頭疼的匈奴,最終去了哪裡?如今又變成了哪個民族?

如果說什麼是過去東西方政權的心腹大患,游牧民族當然要屬於其中之一,公元前215年,匈奴蒙恬趕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等地區,然而到了漢初,匈奴卻再次捲土重來,給西漢政權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公元前200年,御駕親征的漢高祖劉邦,被匈奴40萬大軍圍困在白登山,差點就無法活著回到中原,開始採取修生養息的和親方法,兩國關係因此緩和。

一直到漢武帝時期,中原組織起了強大的騎兵,將匈奴擊潰,霍去病更是率領騎兵,一直來到了貝加爾湖,從此匈奴元氣大傷,然而征戰依然在繼續,漢武帝末年,匈奴再次進軍漠北,漢宣帝時期迎來分裂,而到了東漢時期,一部分匈奴被漢光武帝安頓在了河套地區,北匈奴則不斷西遷。

等到晉朝,匈奴人建立的前趙政權,還一度統一了中原,再次迎來了一段小高潮。

相比之下,歐洲人也曾經一度在匈奴的陰影下存活,公元3世紀,在東歐的位置上,出現了強大的匈人部落,不少史學家認為,這些人正是被衛青霍去病等人擊退西遷的穹廬後裔,然而到了350年,歐洲強國阿蘭集結全國之力和匈人交戰於頓和,卻慘遭失敗,阿蘭王被殺,在此之後,匈人征服了北方日耳曼等多個部落,奪去了黑海到多瑙河以北的大部分土地,間接推動了日耳曼人的遷徙,從而消滅了羅馬帝國。

等到434年,匈人帝國的阿提拉即位,這名被西方稱之為「上帝之鞭」的統治者,開始繼續向西方進軍,入侵義大利後,直指西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導致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被迫逃離,此時匈人帝國東起鹹海,西到大長,風光無幾,讓西羅馬帝國名存實亡,不過在阿提拉去世之後,因為失去了強力領袖,匈人陷入內亂,最終在異族的反抗下土崩瓦解。

匈人就是匈奴的說法,受到了不少人的肯定,不少史料都提到了這一點,比如南北朝的《北史》就記載,「粟特國···匈奴殺其王而有其國」,粟特國的地理位置,正好符合阿蘭國的描述,而匈人在祭拜祖先,歃血為盟等儀式上,和匈奴也存在很高的相像程度。

這多少讓人有些好奇,讓漢朝、歐洲頭疼的匈奴,最終去了哪裡?如今又變成了哪個民族?首先來說說東方,

公元4世紀,匈奴人劉淵建立趙漢稱帝之後,占據了北方大部分地區,然而南北亂世期間,隨著羯族的崛起,趙漢因此滅亡,匈奴一族再次迎來衰落,與此同時,以鮮卑為主的少數民族進入蒙古高原,和匈奴混血通婚。

在此之後,楊堅篡奪北周,建立隋朝,此時的匈奴,隨著不斷遷徙,已經融入了各個民族當中,南北朝時代成為了匈奴在中原歷史上最後活躍的一段時期,在人類學家看來,陝西、陝西和內蒙古一代,應該有不少人,有著匈奴的血脈,而劉、叢、呼延、万俟(mò qí)等姓氏,其實也有著漢化的影子。

在歐洲方面,匈人先是撤退到了匈牙利一帶,在西方的不斷反擊下,後來又退到了烏克蘭西南部的敦和,分裂成庫特利格爾匈人,烏特利格爾匈人,兩者之間依然在相互交戰,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當中。

不過根據考證,南俄時期保加爾人和匈人之間有著莫淺的關係,他們是如今俄羅斯少數民族楚瓦什人的先祖,生活在伏爾加河薩拉托夫一帶,歐洲國家匈牙利,也被認為和匈人有著一定的聯繫,因為他們的名字,是姓開頭,更加與東方而非西方相像,不過兩者之間無論長相還是人種,又或者是語系都有著十分明顯的區別,關於匈奴後裔的說法,還得讓後世慢慢調查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72bf0c0012a080fbfb66cc73efd8c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