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正所謂熟能生巧,經過不斷的重複嘗試與深入研究,最終人們會將一項技能培養得近乎完美。《賣油翁》的故事相信許多人都有所了解——「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在宋代歐陽修的筆下,賣油翁的「絕技」讓人嘆服。對此「絕技」,賣油翁只是微微一笑,說道:「我亦無他,惟手熟爾」!這句話恰在說明「熟能生巧」。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出了璀璨的中華傳統文化藝術,譬如剪紙、書法、雕刻藝術等等。在國外人眼中,中國人不僅聰慧,而且心靈手巧,這些由古代「手藝人」發明而傳承至今的藝術,深深地吸引著國內外的諸多愛好者……
01
如今,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手藝」這門獨特的藝術已然在走向落寞,而許多傳統藝術文化也消失在歲月的長河裡。不論是日常生活中,學習工作上,人們往往更多地使用智能化設備,而逐漸忽略了動手的重要性。「傳統手藝」更是面臨著無人繼承、瀕臨失傳的困境,許多的傳統手工藝術已然成為了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當下的信息化、智能化的生活中,越來越多人在便捷、高效中感到了乏味,從千篇一律的商品中感到了審美疲勞,而手工藝術作品往往能讓人眼前一亮。
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手工藝術品也開始走向市場,走向了百姓的生活。在網絡社交媒體平台中,許多人以短視頻的方式,發布了自己的「絕活」視頻,這些人中有些可以寫一首漂亮的書法字,有些能夠用一塊平平無奇的木料雕刻出栩栩如生的模型,令人拍手叫絕。
02
古代有一項名叫「根雕」的手工藝術,號稱能夠「化腐朽為精奇」,《五雜俎》中記載到「以枯木根做禪椅」,也就是用枯木的樹根雕刻成禪椅,聽起來十分高大上,由此看來,將枯木雕刻成椅子,賦予它嶄新的價值,的確有一種「枯木逢春」之感。
曾經,有一位來自廣西的雕刻師傅,他姓龍,大家都叫他龍師傅。據了解,龍師傅正是中國傳統藝術「根雕」的愛好者,具有很強的雕刻實力。龍師傅在當地十分有名,倘若有人想要龍師傅幫他雕刻一些東西,龍師傅都會欣然接受,龍師傅在根雕藝術方面的心靈手巧也給他帶來了一份不錯的收入。
在許多人眼裡,龍師傅的根雕手藝不過只是一種賺錢的手段,是他的「飯碗」。但是,外人所不知道的是,龍師傅一直有一個理想,那便是懷著將根雕這一傳統手藝發揚光大的初衷,不斷吸引人們的眼球並鼓舞著人們重拾這一非物質文化藝術。
為了讓人們重視根雕藝術,龍師傅下定決心雕刻出一座氣勢宏偉,規模龐大,能夠代表中國的根雕作品。
通過龍師傅堅持不懈地打磨雕刻,一座高達15米的「東方雄獅」形象屹立在一片開闊的工地中,據了解,參與「東方雄獅」雕刻的工人包括龍師傅在內多達10餘人,這些手藝人馬不停蹄,耗費半年多才打造出了這座15米的根雕作品……
據龍師傅透露,雕刻「東方雄獅」所用的木材為珍貴的金絲楠木。眾所周知,金絲楠木十分名貴,經常用於製造高檔家具,如此大的根雕作品,花費的物力、財力更是不容小覷。
「東方雄獅」一經曝光,引來了眾多雕刻藝術品愛好者前來觀賞,更有富翁出價400萬,企圖買下這座宏大的雕刻作品。即便除了製造本金,龍師傅還可以賺得100萬,但他卻沒有答應。龍師傅表示,沒有上千萬元,「東方雄獅」是不會出售的。
那麼,這麼久過去了,「東方雄獅」雕刻品最終怎麼樣了呢?
令人惋惜的是,「東方雄獅」因為出價太高,沒有人願意出錢購買,而它最後也是被鎖在了倉庫里,一直無人問津。
結語
既然是藝術品,又怎麼能用金錢去衡量它價值呢?龍師傅出價千萬是否是因為不想出售「東方雄獅」,我們暫且無法得知。但是,龍師傅為了體現中華傳統手藝——根雕之魅力,不惜興師動眾,打造「東方雄獅」,這一行為著實令人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