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武則天為權力不擇手段我信,但說她親手殺了女兒,我不相信

2023-12-09     郭秀華

原標題:要說武則天為權力不擇手段我信,但說她親手殺了女兒,我不相信

文/鼎湖聽泉

關於武則天為了皇后之位殺女兒的事情,這個歷來都是聚訟紛紜的無頭公案。

有些人認為,一定是想當皇后想暈了的武則天,喪心病狂地幹掉了自己的女兒安定公主,然後才能嫁禍於倒霉透頂的歷史悲情人物王皇后,讓沒有過錯的她背黑鍋,然後等待李治"衝冠一怒為女兒",失去理智之下,撤掉以前想撤也撤不了的根深蒂固、根紅苗正、背後扛著可怕一等士族政治力量的王皇后;另一派(可能是武女皇的鐵桿粉絲和擁武專家)說誰能證明這一定就是武媚娘乾的呢?即使是最嚴謹的史書比如歷史牛書《資治通鑑》也是語焉不詳,基本上就是用野史式的"春秋筆法"來詮注,並不見有什麼獨家的考古材料來佐證,你哪隻眼見到武媚娘親自出馬開除自己心愛的寶貝女兒的地球籍了?

難道說是她自己突然得了失心瘋,自己爆自己的絕對隱私的?也有人認為武媚娘是一個十分孝順的女兒,尤其孝順她的有點春心不老的母親楊夫人(得其母真傳也),她不大可能做那種喪盡天良的事,她對女兒愛都來不及呢(從武媚娘對歷史第一混世魔女太平公主的超級溺愛來說確實不算假),怎麼可能自己送自己的骨肉去當火星人呢?一定是昏庸無道的男性歷史學家們,出於嫉妒女人當皇帝心理,給她強加的罪名,把歷史污水無情地潑在了聰明能幹的武媚娘身上,她是無辜的……。

反正,這正反兩派之間大家都有很硬的歷史理由,從唐朝一直吵到現在,還沒有決出勝負。最後,有脾氣特好的中間派想出了一個折中方案,也就是說武媚娘不是殺人兇手,她的女兒是正常死亡。當時正值冬季,一般來說,人家都會關緊門窗,並在室內生火取暖,空氣流通不是很好,而且一般嬰兒的死亡率比較高,尤其是在醫學還不算昌明的中古時代,這個小女嬰應該是窒息而死,而想當皇后想暈了的武媚娘,正好把這順水推舟推到倒霉的王皇后身上,為的就是堅定常常沒有主張的李治廢除王皇后的心,給自己生生騰出一個位置來,這絕對不是一種可褒揚的行為。

那麼,關於武則天第一個女兒的死,史書有怎樣的說法呢?

在此,我們先援引講得最詳細也最繪聲繪色的《新唐書》的文字:昭儀生女,後就顧弄,去,昭儀潛斃兒衾下,伺帝至,陽為歡言,發衾視兒,死矣。又驚問左右,皆曰:"後適來。"昭儀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後殺吾女,往與妃相讒媢,今又爾邪!"由是昭儀得入,後無以自解,而帝愈信愛,始有廢后意。

這個大意是說,大約在唐高宗永徽四年,武媚娘生了一個女兒,出於禮貌王皇后去看望一下,得到密報的武媚娘心生一計立馬躲了起來。王皇后來了以後,見到這個小公主確實是十分可愛,沒有當過母親的喜兒情緒一時突然充斥了心間,於是母性大發地把玩起這個被利慾薰心的武則天送到火星當人民的短命女孩,過了一把母親癮才心滿意足地回去,誰知道這居然讓有心的武媚娘大大地高興了一回,因為她已經找到了能打倒固若金湯坐皇后寶座的王賤人的特別方法了,在那電光火石之間,歷史超女就是不同,手段夠辣!

於是,武媚娘一點猶豫也沒有地就用床單活活悶死自己的寶貝女兒,立功啊,倘若這死去的公主泉下有知,自己的母親因自己的寶貴生命,而登上了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正式女皇帝的寶座,估計也會贊同母親的英明的,這條小命超值啊。

然後,武媚娘就單等那個糊塗蟲似好糊弄的皇帝老公來探視,娘娘腔一到,武媚娘臉上一點戚容都沒有,甚至是興高采烈紅光滿面的,因為她的理想終於要在不久的將來實現了,沒有理由不高興,一個女兒的命而已,以後可以再生,為了權力連她的青春、幸福都已經全犧牲了,甚至於連自己的生命都可以當賭注,這算什麼?

於是和高宗有說有笑,並祝他又有了一個十分漂亮可愛的小公主,會電人的咪蒙大眼更加顧盼自如,臉上還帶有一種性感女孩的迷醉般的潮紅,要"殺死人"的那種陶醉勁,於是李治也情不自禁地多吻了自己當時的小老婆幾次。然後,像揭謎底一樣揭開被單看自己的女兒如何漂亮,然而不說你也知道謎底了,小公主早已手腳冰涼像凋謝的花蕾一樣死去多時。

"誰幹的?哪個混蛋做的?"面對小女兒的悲涼夭折,李治的第一反應就是歇斯底里地責問所有奴婢。

"皇后剛才來過。"面對暴怒的皇帝,大家異口同聲地答道,好像是知道武媚娘的指令似的。

"嗚嗚嗚,天殺的皇后,一定是嫉妒我的幸福把公主做了,好狠心的女人,狼心狗肺啊!"從來都堅強的武媚娘立即配合這種十分有利於自己的悲情氣氛,狂放地號啕大哭起來,並立馬叫皇帝懲辦"兇手"。

這是一段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也就是為了打倒王皇后並要取而代之的武則天,想出的一著嫁禍於人的最狠一招,自己親手殺死女兒就是為了搞死升遷路上的"絆腳石"王皇后,這個甚至最辣的懸疑劇情也沒有那麼刺激。基本上沒有多少政治背景和家族資源的武則天,就是用這種十分有的智謀,打敗看似無法撼動的強勁對手的,也成了大唐政壇最魅力四射最有激情的"政治殺女"。

因為就是在殺女兒之後,激起了沒有多少實權的傀儡皇帝李治要政治翻身的雄心,開始有了"廢后意",儘管要廢掉背後暗藏著可怕政治勢力的王皇后困難重重。按照組織觀察者的觀點,儘管傀儡皇帝沒有實權,不過因為名義上還是代表皇權,有一定的權威性,並且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把之轉化為真正的威權,李治最後也通過一番鬥智斗勇,成功打倒了"影子上司"長孫無忌(這事以後再說),實現了權力翻盤。這正如公元1世紀斯里蘭卡的亞瑟王替身蘇伯變假為真,誅殺十惡不赦的亞瑟王有異曲同工之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691d1a0300a540e590e071c22b30b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