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創觀察
「全球科創觀察」定位及時、專業、特色、深度的科技創新智庫產品,聚焦全球科技創新領域,覆蓋科技前沿賽道,精選來自清華五道口、全球700+知名智庫和海外科技媒體的研究成果與資訊,把握全球科技創新領域政策脈搏,洞察科技企業生態變化,捕捉全球科技創新投資風向,提供行業前瞻動態與價值資訊。
清華五道口:BIS報告編譯——大型科技公司的相互依賴性(上)
本文編譯自國際清算銀行(BIS)的研究報告《大型科技公司的相互依賴性——關鍵政策盲點》。
本文目的是評估大型科技公司商業模式中所固有的業務關聯性,為金融監管當局提供一些政策參考。
本文以六家大型科技公司:阿里巴巴、亞馬遜、Grab、Jumia、Mercado Libre和樂天作為樣本,對平台型公司的業務關聯性進行評估。
由於無法全面取得關於以上企業組織結構、公司業務和潛在風險的相關信息,本文使用各類公開信息來進行評估。
一
引言
由大型科技公司提供的數字服務在全球已無處不在。大型科技公司不斷擴大服務範圍,變得愈發龐大,其中一些公司的市值已超過了現在最大的金融機構。而且大型科技公司在部分金融服務領域也已獲得了一定的市場地位。這些科技公司建立了高度互聯的平台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以數字平台為中心,由構成大型科技集團一部分的金融實體和非金融實體共同運營。生態系統的其他參與者是在平台上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第三方實體以及使用它們的個人和企業。不同參與者之間的互動能力是支持大型科技公司商業模式的關鍵要素。因此,集團內部的重要依賴性和外部互連是大型科技公司商業模式的組成部分。
這種內部和外部的相互依賴有助於實現規模經濟,但也會帶來特定的風險。大部分科技平台企業通用支付系統來促進整個生態系統中的交易。此外,還使用相同的技術基礎設施、計算機應用程式和分析工具來處理與集團相關的信息。還使用共同的信用評分系統來評估客戶並共享他們的數據,使得生態系統發揮作用。鑒於大型科技公司已經在金融服務業中積極參與,為維護金融系統的安全與穩健,金融監管當局需要對這些特定風險進行關注。
由於缺乏關於內部依賴和外部互動關係的相關信息,我們很難評估這些風險。雖然平台的生態系統是可見的,但使其工作的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不見的,因此外部各方需要對生態系統的內部運作情況進行更充分的了解。
本文目的是評估大型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中固有的相互依賴關係,並為金融監管當局提供一些政策思考。本文基於六個大型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對平台業務的相互依賴關係進行評估:阿里巴巴、亞馬遜、Grab、Jumia、Mercado Libre和樂天。由於無法全面取得關於以上企業組織結構、公司業務和潛在風險的相關信息,本文將使用各類公開信息來進行評估。
二
大型科技公司商業模式
大型科技公司商業模式的核心是一個多邊在線平台,這位於其數字生態系統的「中心點」。該平台由大型科技集團的金融和非金融實體所運營,通過使用共同的IT系統和數據,實現不同類型參與者之間的直接互動(圖1)。個人和企業作為平台用戶,可以在平台上購買或獲得產品和服務或簽訂合同。大型科技公司或使用該平台提供服務的第三方供應商作為服務提供方。這些第三方供應商與大型科技公司可能是競爭關係(如電商平台上的獨立商戶),也可能是合作關係(如蘋果和高盛信用卡合作夥伴)。
儘管不同市場中的大型科技公司商業模式各不相同,但它們也有幾個共同的特點:產品通常包括核心業務、金融服務和技術服務;具有不斷深化和擴張的動力;業務依賴於生態系統的運作;以及其在運作中,內部和外部存在相互依存關係。
圖1:大型科技公司的生態系統
核心業務、金融服務和技術服務
大型科技公司一般提供三種類型的服務:核心業務、金融服務和技術服務。一方面,大型科技公司的核心業務使他們能夠收集大量用戶的數據。這些數據對其核心業務的個性化和進一步發展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範圍來說至關重要。另一方面,金融服務有效地補充和加強了其核心業務,並允許大公司從其不同的業務線收集額外的、不同類型的用戶數據。最後,儘管大公司傾向於提供廣泛的額外服務,但其中一些公司已經成為金融和非金融機構的重要IT服務提供商。
生態系統綁定
大型科技公司的數字平台是圍繞其生態系統設計和綁定的。這些應用程式和工具集成了整個生態系統並促進其運作,從而綁定了大量忠實用戶群體。通過鼓勵客戶參與並交叉使用這些服務,生態系統可以從不同的業務部門生成數據,進一步加強生態系統的使用率。例如,樂天集團的「服務交叉使用率」在2021年6月為 73.9%,這意味著三分之二的樂天會員使用了該平台上的兩項或多項服務。大型科技公司還從商業收購中獲取數據,客戶信息是併購中的主要資產之一。例如,亞馬遜在2017年收購Whole Foods時,獲得了大量關於消費者的日用物品購買習慣和偏好的數據。
持續擴張
大型科技公司可以利用數據分析、網絡外部性和交叉服務來增強其生態系統的吸引力。大型科技公司對其用戶數據進行高技術含量的分析來創造更多的用戶活動(圖2)。平台提供的服務越多,對用戶的吸引力就越大。反過來,收集到的更多數據也為數據分析提供了更好的基礎,從而使科技巨頭能夠提供更好、範圍更廣的產品和服務。大型科技公司的網絡外部性開始發揮作用,並通過吸引更多用戶和激勵當前用戶繼續使用該平台來為現有用戶帶來價值。這樣,平台可以獲得大量用戶並充分利用網絡效應。
圖2:大型科技公司的數據循環
網絡外部性為大型科技公司擴大服務規模並獲得主導地位提供了激勵。由於大型科技公司允許大量用戶之間進行直接互動,它們可以迅速實現市場的網絡效應,獲得主導地位。例如,支付寶的活躍用戶數量在2016年至2017年間增長了15%(從4.5億用戶增加到5.2 億用戶),次年增長了73%(從5.2億用戶增加到9億用戶)。為了達到這個臨界點,大型科技集團實施滲透定價、產品差異化或產品兼容性等業務戰略。強大的客戶基礎、品牌認知度和交叉補貼新活動的能力,支撐著該公司在新活動領域的增長。根據發展規模和發展階段的不同,大型科技公司可以被分為區域性企業或全球性企業。在強大的網絡外部性的驅動下,大型科技公司有動力在核心業務和本土市場之外持續增長。
內部和外部的相互依賴關係
大型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具有很強的內部和外部相互依賴性。集團的內部依賴性源於大型科技公司對支付基礎設施、技術平台和應用程式的共同使用。外部相互依賴來自於大型科技實體與現有企業的合作關係,以提供金融服務;以及向其他公司提供技術服務。
三
內部依賴
集團內部的依賴性有助於大型科技公司實現規模經濟,但也加劇了整個業務的運營風險、聲譽風險和傳染風險。數字平台受益於共同的支付和技術基礎設施,促進整個生態系統的交易和數據處理。然而,這些技術基礎設施的運營故障,可能會影響整個大科技集團的運營。此外,作為大型科技集團成員的受監管金融實體可能會因技術或數據收集和處理相關程序的不足而受到負面影響——這兩種情況都可能發生在該集團的其他業務部門。
支付基礎設施
大型科技公司進入金融服務通常從支付服務開始,並在一些司法管轄區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大型科技商業模式的一個核心就是運行易於使用的支付系統,這也是連接不同業務部門的關鍵工具。專有的支付系統通常被嵌入到一站式數字商店中,使用戶能夠與整個生態系統的產品和服務進行互動。除了一站式商店應用程式,一些大型科技公司還提供了與該生態系統相連的各種其他上和線下支付方式。
技術平台和應用
大型科技公司不僅通過內部開發,還通過投資、合資企業和收購其來促進技術進步,大型科技公司最終將這些公司整合到自己的生態系統中並進行更名。大型科技公司的生態系統依賴於共同的技術基礎設施,包括:支持數據存儲和傳輸的所有物理、非物理要素,以及大型科技公司的其他設施。大型科技公司通常利用自有的雲計算能力來支持集團內的其他業務部門。大型科技公司內的不同實體也使用其它計算機應用程式和分析工具,以管理不同活動。
個人數據
大型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嚴重依賴於業務部門之間的客戶數據共享,以改善或擴大其產品種類。根據其特定的商業模式(圖3),大型科技公司收集不同類型數據,並將其用於不同目的。
圖3:大型科技公司共同使用數據
專有信用風險評估
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已經開發了專有的信用評分系統,服務於它們的所有業務部門。通過對公開信息進行收集,我們發現,信用評分系統都被大型科技集團中的金融公司和非金融公司所使用。大型科技公司將另類數據和複雜的基於人工智慧的分析工具作為其信用評分系統的一部分。這些信用評分系統可以識別出可能不符合金融機構信貸資格的潛在客戶,這使得信用評分系統對大型科技公司的服務變得尤為重要。
來源:全球科創觀察
編輯:丹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