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4S店之王」摘牌退市,汽車經銷商路在何方?

2023-06-26     每日汽車觀察

原標題:昔日「4S店之王」摘牌退市,汽車經銷商路在何方?

昔日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經銷商——龐大集團,在A股的路走到了盡頭。

6月21日,*ST龐大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上交所下發的《關於龐大汽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上交所將在2023年6月30日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終止上市,不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從2011年在上交所掛牌,成為全球市值最高汽車經銷商,到2019年宣布破產重整,再到如今被摘牌退市,龐大集團的經歷讓人唏噓不已。

而龐大的興衰史,也折射出了如今中國汽車經銷商集團的普遍困境,當躺著賺錢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傳統的4S店出路又在哪裡?

龐大之困

龐大集團成立於2003年,是以汽車銷售服務為主業的大型汽車營銷企業,到2010年的時候,龐大已經成長為國內最大的汽車經銷商,有「4S店之王」之稱。

十幾年前的龐大有多牛呢?巔峰時期它在全國的4S店超過1400家。2011年4月龐大在上交所掛牌時,成為了國內第一家登陸A股的汽貿集團,市值超過500億,也一度是全球市值最高的經銷商集團。

但是現在打開龐大的官網,上面顯示的全國店面數量只剩下281家,這十幾年,龐大是如何由盛轉衰的?

十幾年前,伴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的繁榮,龐大開始了瘋狂擴張之路,不斷的擴充網點、廣開店面。2012年年報中,龐大集團在全國擁有1429家經營網點。

在那個汽車還是供不應求的年代,這種高速擴張確實幫助龐大集團實現了領先,但是也埋下了隱患。2014年開始,龐大的經營網點數量開始下降,到2017年已降至1035家。

盲目開店讓龐大集團的資金鍊承擔了巨大的風險,負債率一直在攀升。2011年的時候龐大集團負債率已高達81.33%,此後一直維持在80%以上。

2017年,陸續有員工爆出龐大欠薪,同時在當年5月3日,龐大集團收到了證監會立案調查通知書,調查原因與2015年龐大與國信證券簽署的「股權收益權互換協議」有關。

被證監會調查給龐大集團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前所未有的,讓本就資金緊張的龐大集團融資變得更加困難,在當年的年報中,龐大集團稱這是公司史上「經營環境最艱難的一年」。

2018年7月,龐大集團收到了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由於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未披露自身涉嫌犯罪,龐大集團董事長龐慶華被罰款90萬元,龐大集團被罰款60萬元。

這件事帶來的負面影響還在持續發酵,也進一步凸顯了龐大集團資金緊張的困境。龐大開始通過減員增效、處置資產等方式降低費用、回籠資金,並開始計劃引入戰略投資者。

2019年1月元旦剛過,龐慶華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了當下的困境,稱主要是因為前期資金不足,影響了汽車採購業務,進而影響門店銷售,以及後續向主機廠提新車,讓集團進入了惡性循環。

但是龐大憑自己的力量已經無法從惡性循環中走出來,由於無法清償到期債務,龐大集團被債權人申請重整。當年9月,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對龐大集團的重整申請。

根據重整計劃書,龐大集團當時的總負債已高達272.8億元。2019年12月,深圳市深商控股集團股份有限、深圳市元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國民運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被確定為重整投資人。

隨著龐慶華的退出,深商集團總裁黃繼宏成為了龐大集團新董事長,而黃繼宏除了出手拯救龐大,還拯救了汽車圈另一家破產的企業——眾泰汽車。

以黃繼宏為首的重整投資人,給龐大畫了一張大餅——承諾2020-2022年龐大集團歸母凈利潤合計能達到35億元,若未達到標準會由投資人補足。

而實際情況則是,2020-2022年,龐大集團歸母凈利潤分別只有5.8億元、8.98億元和-14.41億元。

黃繼宏的深商集團不僅沒能拯救龐大集團,還有投資人爆料稱,黃繼宏涉嫌通過潛在關聯方變相占用上市公司資金。

2023年4月28日,龐大集團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一份議案,內容是「公司及其下屬公司擬在2023年度從關聯方眾泰汽車採購整車及零部件的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0億元。」

同為黃繼宏旗下的公司,左手向右手採購的做法,引起了證監會的注意。

5月26日,證監會以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為由,對*ST龐大進行立案調查。6月2日,因多筆訴訟事項披露不及時、業績預告披露不準確等違規事實,上交所對龐大汽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時任董事長黃繼宏、時任總經理趙鐵流、時任董事會秘書劉湘華予以通報批評。

經銷商集團之困

雖然龐大的股票要退市了,不過龐大集團的影響力還在。在5月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23年度經銷商集團百強排行榜中,龐大汽貿依然以260億元的總收入排名前20內。

而龐大所遭遇的困境,誠然有很多自身原因,不過也反映出了整個國內的汽車經銷商行業這些年普遍遇到的困境。

當汽車從供不應求轉為供過於求,當新能源汽車帶來了直營模式這種新業態,傳統的汽車經銷商模式正在遭遇轉型之痛。

在2023經銷商百強榜中,排名前5的經銷商集團只有中升集團一家營收同比實現了增長,廣彙集團、利星行、永達集團、恆信集團同比均出現了下滑。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稱2022年是「經銷商進入本世紀以來最艱難的一年」。

如今國內排名第一的經銷商集團中升,已經開始將業務布局更加偏向豪華車和高價值新能源車,畢竟這兩個細分市場是目前國內乘用車市場最有活力和潛力的。

排名第二的廣彙集團,2022年凈利潤-26.69億元,是公司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虧損。在廣匯的銷售品牌中,主要是中高端合資品牌和一些自主品牌,眼下合資品牌的困境自然也反映在了經銷商集團上。

所以對於汽車經銷商們來說,轉向豪華品牌和新能源品牌是大勢所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百強新開店面中52%為豪華車品牌,新能源僅占15%;2022年,新增店面中豪華品牌僅占23%,新能源品牌已占到45%。

當然,除了轉向更賺錢的品牌,4S店如何在直營模式越來越普及、靠銷售新車賺到的利潤越來越少的趨勢下,找到新的業務增長方向,是一個更需要解決的難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34ce8cc13801218b3c19a9615c481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