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繞村秀 詩滿田園間助力花園鄉村 西安市長安區將建50個郊野田園公園

2020-04-27     國際在線陝西頻道

山水相依的美麗鄉愁元素、 把風景變成綠色產業、村民當主角比文明比家風,西安市長安區創建花園鄉村以來,一個個鄉村如雨後春筍煥新顏,呈現出「百村爭鳴、百花齊放」的勢頭。環境好,日子美,人心齊,一幅美麗如畫的花園鄉村圖正在鋪就。

特色: 水系景觀為鄉村添「雅致」

走在太乙街道新北村,可以看到潺潺的河水以及圓形木水車,清澈水面倒映出藍天綠樹……如果不是抬頭看到秦嶺山,很難將江南水鄉般的景致與眼前的北方農村聯繫起來。

這條繞村的清清河水,是村民的美好記憶,也成為了花園鄉村中最靈動的風景線。不僅如此,太乙宮街道將實現村村水系景觀全覆蓋,將「水系景觀、花園節點、農耕田園、人文資源」串聯起來,綜合觀賞灌溉,結合花園鄉村建設,打造水系主題公園,結合自然水系分布,沿路邊增設水車、水幕牆得感,達到處處有水景,讓群眾和遊客享受到別樣的休閒環境。

除此之外,小峪口村依託秦嶺自然景色、本土婚俗文化,還打造了「秦嶺四寶」景觀、婚俗體驗館和非遺廣場,行走在村裡,每一步都是故事,大紅的花轎、泥巴牆、縫紉機、黑白電視機……路過的市民遊客紛紛在這裡拍照合影。

「環境變好了,群眾幸福感提升,村子美了,大伙兒也不再隨意亂丟垃圾煙頭,就連街頭大聲說話爭吵的人也不多見了。」村民冉計茂說。

據了解,在分類打造創特色方面,長安區因地制宜,彰顯特色,分類推進,形成「村村有文化,處處有節點」的街巷新面貌。比如王曲街道深挖各村歷史脈絡和人文資源,將柳青精神、古鎮新貌、堡寨振興等10個主題融入花園鄉村;

灤鎮街道以「秦灃古韻、關中味道」為目標,圍繞紅色文化、生態傳統村落、現代新農村村落等11個主題,創建特色鮮明花園鄉村。

鳴犢街道提出「兩點+兩線+一片區」推進思路,向陽村、東高村重點打造,半引路、楊將路沿線提升打造,馬興片區突破打造,實現「八村兩塬」美麗蝶變。

大兆街道著眼環境「髒亂差」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抓整治,抓提升,下大力氣改善鄉村面貌。

產業:將風景轉化為綠色經濟發展

站在王莽街道清水頭村的兩新廣場,河水潺潺流過,孩童在河邊玩著泥巴,婦人們聊天、洗衣,河水匯聚在廣場被分為數片水面,烏篷船、稻草人、牧童騎黃牛,這些景致與不遠處的油菜花遙相呼應,美得如同一幅畫。

「建設花園鄉村也要融入鄉愁元素,綠染清水頭,詩滿田園間。這是我們想呈現給大伙兒。」村書記徐養正說,圍繞兩新廣場,清水頭村將啟動水稻恢復計劃,屆時市民可以體驗插秧、豐收等勞動,打造農耕文化展示區,並建設帳篷酒店,將風景變成產業,提高村民收入。

在優化產業促民富方面,長安區大部分街道以「兩新」為抓手,把花園鄉村建設成果轉化為綠色經濟發展的資本。如王莽街道在稻地江村、劉秀村發展「桂花球」水稻300餘畝,恢復秦嶺北麓水田產業,創建「產業+文化+旅遊」田園綜合體。

五台街道在西堯村發展玫瑰、月季種植產業,打造歐洲風情小鎮;在石砭峪新村更新鐵皮石斛6.5萬叢,養殖土蜂3000箱,年產值約120萬元,切實增加群眾收入。

黃良街道依託世倉農業,在葛邵村打造以生態農業、親子旅遊、產學研一體的百畝農業經營綜合體,推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

王曲街道在長安唐村中國農業公園古村落修復保護基礎上,打造占地約220畝,總建築面積約1.7萬平方米的精品民宿樣板。

文明: 比家風 厚村史 群眾個個唱主角

行走在太乙街道四皓村,可以看到牆上張貼著「十自覺承諾」、花園鄉村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好孝子、道德模範家庭……黃底紅色的公示欄,映出每個人的笑臉。

一張張照片曬出了各家各戶不同的日子,也曬出比學趕超的勁頭,從過去的講排場、比氣派,到現在的比文化、比家風,文明習俗觀念在四皓村已滲透人心。

村史館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鄉土文化傳承的新創舉。長安的村史室,都有一個歷史故事、一項傳統手工技藝、一段族規家訓等諸多鄉土文化內涵。

在四皓村的村史館,推開青色的大門,一段家風家訓文化長廊映入眼帘,長廊懸掛著玉米、葫蘆等農作物,牆上是馬車輪、鍘刀、紡線車等農具,還可以讀到歷史名人以及本村典範的家風家訓,走進正廳,四皓村舊貌、新顏對比圖一目了然。

村民劉衛剛說,村子以前髒亂差,門口堆放很雜,經過改造後,垃圾傾倒點變成了小公園、穿村而過的河水變清了,家家庭院美,村民們素質也提高了。「村裡有個事兒大家很有凝聚力,比如特殊黨費、疫情防控捐款,聽到有難處,大家都積極行動,看,還都上了光榮榜。」劉衛剛說。

據了解,長安區通過一件件接地氣、冒熱氣、大伙兒看見參與的活動,依靠、發動群眾共建花園鄉村。如,王莽街道全面推廣鄉賢助治,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子午街道調動群眾籌資金、出點子,累計籌資130萬元,收捐舊磚瓦4.3萬塊、水缸石盤420件,群眾義務出工1500人次。

郭杜街道把花園鄉村與「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相結合,將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工作。

魏寨街道積極發動在外創業能人志士捐資捐物,利用廢棄物設計景觀節點,群眾由最初的「看熱鬧」變成了「唱主角」。

炮里街道樹立花小錢辦大事理念,調動各村能工巧匠,建設村史館3個、景觀亭1處。

做足「鄉味」 用鄉村文化講述長安故事

此外,建強機制抓長效。大部分街道堅持建管並重,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做到常抓不懈、常態管理,有效鞏固花園鄉村創建成果。

如,太乙宮街道深化「六位一體」網格管理平台和「一小時」快速解決問題機制,累計開展三維立體式整治21輪次,整改問題1.4萬餘處。引鎮街道每周五召開花園鄉村建設推進會解決問題,每月底評比考核獎優罰劣。杜曲街道開展「一拍二聽三提升」活動,排查問題促提升;設立紅藍黑榜,日通報日辦結。五台街道實行「街長制」,將花園鄉村、垃圾分類、村務管理等延伸至每位街長,保證創建工作不反彈。楊莊街道實行挂圖作戰,統籌推進,全面提升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等,促進花園鄉村建設提檔升級。

「目前,花園鄉村的內涵仍需豐富,產業缺乏動力,創建仍不平衡。」長安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比如部分街道對鄉村歷史文化資源、民俗文化傳承的挖掘和利用還不充分,部分街道缺乏輻射帶動強的農業產業項目等。

西安市長安區將注入生態文化,傳承歷史文化,挖掘民俗文化,彰顯文化元素,做足「鄉味」,豐富和提升花園鄉村的內涵和品質,打造「鄉風、鄉俗、鄉情、鄉音、鄉耕」一體化鄉村田園,把歷史文化展現出來,把村落文化價值體現出來,真正用鄉村文化講述長安故事。

加快「兩新」田園建設將鄉,村旅遊產業的發展置於花園鄉村整體規劃之中,打造康養民宿集群,發展特色研學基地,積極創建一批景區村莊。持續推進「兩新」建設,培育田園綜合體模式,加快實現三產融合,真正讓產業「活起來」,讓群眾「富起來」。

2019年度下半年,西安市長安區共創建花園鄉村107個,休閒廣場、文化牆、村史館、美麗庭院等如同明珠,為長安的農村添上濃重華彩的一筆。

如今長安的花園鄉村建設亮出成績單:王曲街道勞動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灤鎮街道上王村入選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五台街道西堯村等3個村被評為2019年陝西省美麗宜居示範村;子午街道百塔寺村等3個村被評為西安市美麗庭院示範村。

西安市長安區的花園鄉村逐步實現從「外在美」向「內在美」的華麗嬗變,隨著今年長安區在鄉村,建設50個郊野田園公園,將真正讓花園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全域覆蓋。(文 楊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2ewwHEBfwtFQPkdGc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