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這次期末考試成績怎麼樣了?「唉,別提了,考砸了!你家孩子考得還吧」「還好,跟他自己比有進步了,語文98、數學100、英語98」(小學六年級期末考試,滿卷分均為100)「我家孩子本來可以考3個100的,沒想到語文被扣了2分,唉,真是氣死人,不該錯的老粗心大意!」「哇kao,這還叫考砸了!」這位家長一臉的黑線,頭上飛過成千上萬隻鴉,明明兩個孩子的水平相當,自己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心滿意足,沒成想到被人家莫名添堵。
昨天,下學期就要讀八年級的女兒憤憤地訴說了她神奇的遭遇,並且喋喋不休地抱怨:中年人的世界怎麼那麼虛偽!
一同學媽逮住她問期末考試成績:XXX,期末考試成績怎麼樣了?
女兒:就那樣!(沒成想到毫無城府的孩子也懂得低調,事實上,學習成績相比自進入初中後,穩中有進步,並且語數英成績很不錯,只是總體成績被地理成績拖後腿,但她自己對這次的成績很滿意)
同學媽:唉,我家XX這次也考得不好,你考到多少分?
女兒:560幾分!(滿卷分630)
同學媽:考得挺不錯呀,很厲害了,年級排名多少?
女兒:100名以外了,你家XX呢?(估計女兒被迷魂湯灌得七葷八素不知方向了,沒成想到接下來聽到的回答,把她那一點小小的傲嬌虐得體無完膚,呵呵呵)
同學媽:也就50幾名!(這個成績應該是她孩子進入中學後有史以來最輝煌的一次,考得好時到80幾名,考得不好時已觸到200名的底。)
聽到這兒,我震驚得忍不住打斷女兒的話:你當時沒有問問阿姨,XX要考到多少名才叫考得好?女兒一臉訕笑地不置可否,然後自我安慰,其實也沒有什麼,她女兒就比我高10來分而已!
自從學校公布考試成績後,父母見面寒暄的估計都離不開孩子的期末考試成績,往往10個家長里至少有9個家長對孩子的成績不滿意。有個朋友的兒子第一次小升初考試沒考上一家私立學校,第二次小升初考試考上另一家私立學校的半公費生(學費免一半),她卻拍著大腿抱怨兒子:要是兒子再努力一點點就能考到公費生(學費全免)了。
不知道為什麼,總有父母對孩子的成績能雞蛋里挑出骨頭來,「你要是認真一點就考滿分了」、「你要是努力一些,就能進前十名了」。這些永遠都不滿意孩子考試成績的家長,表面上對孩子要求高,實際上是個最沒有要求的家長。不清楚孩子的真正實力,不明白自己到底要什麼,只是對孩子的成績永遠都不滿意。面對父母沒完沒有的「要是」,孩子活得太不容易了,除了面對高強度的學習壓力,激烈的競爭壓力外,還要面對父母永無休止的攀比,各種各樣的焦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總期望自己的孩子做到十全十美、天下無敵。
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那是毋庸置疑,無可厚非的,但是過度地看重孩子的成績,要求孩子在學習上做到盡善盡美,不僅會造成孩子過度緊張、焦慮,學習成績忽上忽下像就坐過山車,而且會促使孩子為了做到讓父母滿意而不擇手段,比如考試作弊等。聖人云:有才無德,小人也;有德無才,君子也;然德才皆具者,聖人也。」可見「德」才是成長中最為重要的。
孩子的成長就像一場馬拉松賽跑,需要挑戰極限的勇氣、超越自我的信心、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永不放棄的堅定,能堅持到最後才能決出勝負。無論是贏在起跑線,還是中途一馬當先,不能跑到終點的都是輸。同樣的,家庭教育也是一個緩慢而優雅的過程,尤其面對青春期孩子,家長不是盯著考試分數,也不是監督孩子學習,而是除了關心孩子生活,還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陪孩子做運動,培養健康的體魄;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幫助孩子釋放壓力,調整心態。孩子的心情越好,學習就越輕鬆;反之,孩子心情越煩躁,學習狀態越不好。說到底,家庭教育的本質是教會孩子好好地生活,不管孩子將來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從事什麼職業,組成一個怎樣的家庭,貧窮或者富有,最終的落腳點還是生活。學習成績只是短暫的十幾年,學習力、生活力、幸福力才是維繫每個人的一生。在真實的生活中,無論是一帆風順的歲月靜好,還是挫折坎坷的一地雞毛,都能夠從容、淡定地應對,這應該才算得上父母教育路上的豐功偉績。孩子告別讀書生涯走向社會,終究要離開父母苦心經營的溫室而自個兒獨立,到那時,能支撐他們穩穩走下去的,不再是試卷上的分數,也不是各種各樣的證書,而是具有強大力量的赤心、戰勝困難的勇氣、在紛繁世界中獲得幸福的能力……
小學重態度,初中重品行,高中重品質,大學重成績,將來重選擇,孩子的成長沒有回頭路,家長的正確引導,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