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數周的居家隔離,以及眼睜睜看到退休福利計劃泡湯和廁紙存貨見底,一些美國人厭倦了這個「不勇敢的新世界」。抗議活動在美國遍地開花,抗議者的訴求是,停止現在衛生部官員們堅稱能保護大家的某些防疫措施,如停止商店營業、中斷生產經營和強制隔離。
就連美國總統都加入了這波行動,他4月17的推特寫道:「解放明尼蘇達,解放密西根,解放維吉尼亞。」
在這場所有文明都深陷其中的動盪里,這響亮的、可能為時過早的、對於回歸正常的要求,歷史上出現過嗎?《美國瘟疫:1918年大流感失落的世界》的作者、華盛頓普吉特灣大學歷史系主任南希·K·布里斯托說:「這在歷史上並不少見。通常在(流感)第二輪爆發時,人們開始說,如果它總歸要回來,那之前那些措施有什麼意義?還有的人會說,我們受夠了,再也忍不了了!有了教堂負責人、教徒們和學校主管們的支持,商業領袖們通常很快就開始施加壓力以求復工,有些甚至在疫情一開始就表示反對停業。」
舊金山的西班牙大流感疫情
讓我們回到1918年大流感,又叫西班牙大流感那時。雖然它起源何處至今不明,超過2500萬美國人被它感染,死亡人數約67萬5000人——全球死亡人數可能接近5000萬。該流感在1918到1919年間一共有4波明顯的傳播,在1918年第一次爆發時,許多人以為只是一種新的季節性流感罷了。
當時,美國疫情最嚴重的城市之一是舊金山。起初,城市領導人們推行了嚴厲的鎮壓措施,因此舊金山是第一批頒布停工停課令的城市之一。學校和教堂都關閉了,多人集會也被禁止,市民必須保持社交距離,還有各種衛生消毒措施。聽著耳熟不?
到了1918年10月,舊金山議會要求所有人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違者會面臨罰款甚至牢獄之災。這個舉措似乎有效。同年11月,感染人數似乎開始下降,舊金山放鬆了禁令,酒吧、戲院、體育俱樂部重新開業了, 強制戴口罩的條例也被廢除了。
可是好景不長,僅僅一個月後,感染人數激增,所以口罩條例又在1919年1月恢復了。但是,許多民眾——其中包括「反口罩聯盟」——對條例的重申十分抗拒。
反口罩聯盟
1918年年底,當大流感的第二波襲來舊金山時,許多居民開始抵制之前衛生官員採取的措施。一些之前戴口罩的人,不願意戴了。
美國公共廣播電台的一名調查記者,提姆·馬克,偶然聽說了一個1918年底到1919年初活躍在舊金山的自稱「反口罩聯盟」的團體。1919年反對口罩條例的舊金山人,和100年後妨礙宅家令的美國人之間的相似度令人震驚。
馬克說:「我感到很好奇,認為應該發幾條關於這個的推特。」 馬克隨後花了4小時研究反口罩聯盟,並且發了十幾條包含很多信息的推特。馬克說:「我了解的越多,越覺得當時人的反應和現在很像。當時,自由主義者們聲稱這些公共衛生措施太過高壓,還說,如果政府能強迫人民戴口罩,誰知道以後還會有些什麼高壓政策。」
根據馬克的研究,當年至少有一個人給舊金山市的公共衛生局寄了爆炸裝置。與此類似,2020年四月初,美國冠狀病毒研究的頂尖專家安東尼·福奇(網友稱為「美國終南山」)遭到了不少人身安全威脅,以至於警方不得不安排了一名保鏢給他。
反口罩聯盟集會
反口罩聯盟在1919年1月25日進行了一次集會,有4500名成員出席。兩天後,聯盟找到了一個對他們表示理解的人——舊金山議員查爾斯·尼爾森。尼爾森宣稱道:「口罩條例侵犯了個人自由,而且強迫不相信戴口罩有效的人戴口罩是違背民主的,甚至還對他們的健康有害。」
不過,舊金山市長詹姆斯·羅爾夫一點都沒有動搖。他說:「你們以為我會蠢到違背99.5%的醫生的意見嗎,並且不顧陸軍海軍官員的決定嗎?當口罩條例頒布時,人們都感到了一種寬慰。我們應該把腦子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用來對付為了公共衛生戴口罩而帶來的那麼點不方便。」
當舊金山的大流感病例終於降低了,口罩條例被撤銷了。不過,截止1919年2月,舊金山的感染人數為3213人,是1918年11月的2倍。據估計,到了疫情完全結束時,約有4萬5000名舊金山市民感染,死亡人數為3500。
公共衛生 vs. 個體權利
1918、1919年時對於一些看似殘酷的公共衛生措施是否有效的爭論,如今仍在上演。現在,政府官員們必須在公共健康和個人自由、經濟穩定之間權衡利弊。
但是,西班牙大流感這段歷史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至少給研究瘟疫史的人們一些信息。
之前提到的那本書的作者布里斯托說:「密西根大學的歷史學者們做了一些很棒的研究,疾控中心的人也對不同城市做了詳細的分析。很明顯,最早『打烊』、最早頒布嚴格的禁足令、禁令維持得最久的城市,死亡率最低。」
「最合理的選擇是保持謹慎。」
當今的官員們,或者躁動的群眾們有沒有學到這堂課,或許決定了2020新冠疫情會有多麼致命。
本文譯自 howstuffworks,由譯者 小轉鈴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_7lDunEBnkjnB-0zhe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