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貓爸在網上看到一位家長的提問,問題大概是這樣的:
我女兒今年10歲,二年級了,最近幾年我感覺她越來越不聽話,特別貪玩。別人家的女兒都文文靜靜的,她就像個野孩子一樣,一天到晚在外面瘋玩。為了改變他的性格,我給她報了舞蹈班和畫畫班。
結果學了三年舞蹈班,身體還是那麼硬,跳起來一點都不好看。畫畫班也學了三年,每次上課都不認真畫,學了三年也沒任何長進。還有暑假的字帖,我拿棍子看著她的時候還好一點,如果我不在那字寫得都能飛起來!
她每天都想著如何吃到零食、如何出去瘋玩,在家裡看電視幾小時都可以不動,寫作業三分鐘就座不住了。還有手機,上半年用手機上網課的時候,就一直偷偷摸摸地玩手機,後來我只能給他沒收了。
現在只要看到有小孩玩手機,她就跟在人家後面看,每次苦口婆心跟她講道理,有時候氣急了還會打她,根本記在心裡,轉頭就忘記了。現在我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了,所以想問問大家,對於這種沉迷手機,一點也不上進的孩子父母到底應該怎麼辦?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我帶過不少這樣的孩子。首先,我覺得這位媽媽有一個誤區。興趣班本來就是培養興趣的班,如果孩子天性不愛學這些,你為什麼不能給孩子換一種班呢?比如換成羽毛球、跆拳道、游泳什麼的,讓孩子好好發泄一下她多餘的精力,這樣孩子有可能就座得住了。
而且父母讓孩子上興趣班目的一定是讓孩子做到最好嗎?我女兒也學了三年畫畫,畫的也不好看,特別是跟一些畫得好看的小朋友比,那就更沒法看了,但是每次都被我的彩虹屁吹得飛起,因此現在畫畫也算她一個愛好了,雖然畫得不好。
而且孩子學畫畫,就算畫好又能怎樣?畢竟只是個興趣班而已,如果你真心想讓孩子走這條路,我勸你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家底,這些藝術專業本身就是碎鈔機,我有個朋友,為了準備一次考試,光作品集的冊子就花了30多萬,而且現在她也沒啥固定收入。
所以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一定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要求也要放低,畢竟並不是家長付出的每一點努力,都需要孩子用結果來回報。
對於學習來說,小孩子一般都不喜歡學習,父母也可以問問自己,當初上學的時候跟玩比起來,自己是否更喜歡學習。所以關於孩子的學習,父母只能一點一點鼓勵,相信孩子會一點一點的改變,比如孩子今天坐了三分鐘,明天坐了五分鐘,這樣不值得你表揚嗎?
父母們以為學習的過程很簡單,實際上孩子的學習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起起落落都很正常,而且短期內也看不到什麼結果。在這個過程,父母只能用盡所有辦法讓孩子感到學習也能很開心,鼓勵獎勵才是最好的辦法,畢竟孩子跟大人一樣,都喜歡聽好話。
孩子沉迷手機是個普遍問題,我覺得導致孩子不學習沉迷手機的主要原因,是父母本身。父母們可以自己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天天抱個手機刷個沒完。孩子不會自己買手機,你不告訴他密碼他也打不開,是不是你覺得孩子不好管,有事沒事就讓孩子看手機讓他安靜下來。
孩子沉迷手機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孩子如果接受過手機中那些高的興奮刺激,比如視頻、動畫片、遊戲等等,那麼像思考學習這種低興奮的刺激孩子就很難再有興趣了。所以家長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圖省事,因為遲早要通通還回來。
父母如果真想要孩子不玩手機,那麼現在自己就要把手機放下來,至少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你想讓孩子安靜的學習,那你現在就座下來安靜地看會書,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你是什麼樣子,孩子就是什麼樣子。
剛畢業那會兒我曾經去農村小學支教過一段時間,那裡的很多父母都是這樣教育孩子:告訴孩子一定要好好學習,必須要考到多少分,可是那些父母既不會耐心引導孩子,也做不到榜樣示範,並且由於家長本身文化素質就不高,也不明白如何管教孩子,平時除了打就是罵,結果那裡的很多孩子長大後越來越難管,最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我想對這位媽媽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求孩子,先要求自己。問問自己,上次完整地讀完一本書是什麼時候,書的內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