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一個專業BBS到服務萬千患者、醫護和普通人的醫療行業平台,丁香園在這場公共衛生危機中提供了很多值得信賴的真相和數據。作為內容生產者,我們能從中獲得什麼啟示?
作者 | 園 長
編輯 | 趙思強
2020年2月23日,農曆二月初二,武漢「封城」的第三十一天。
疫情發生後的一個多月,在早上起床、工作間隙,看一眼疫情地圖,成了很多人固定的生活節奏。那些起伏的數字,也隨時在影響著公眾的神經和心情。
這一個多月,可能是我們最能切身體會「信息過載」的時期。準確、易得的醫療信息,更是每個人的生活必需品。
我們也能看到,總是會有類似「雙黃連治肺炎」等謠言出現,為之闢謠的,則是丁香園、騰訊新聞「較真」欄目等市場化運作的平台。
中國人民大學的研究,選取了丁香園、八點健聞 作為自媒體樣本 圖源:RUC新聞坊數據與新聞研究中心 作者: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在統計了2268篇肺炎疫情相關報道後得出結論,相比主流媒體,市場化媒體和自媒體「更多地著力於對疫情中存在問題的揭示、質疑和反思」,信源也「更加豐富」。這種對比,也讓不少人開始思考——面對公共衛生危機,哪裡才有靠譜的信息和真相?
從疫情地圖看「抗疫產品力「
疫情中,人們最高頻使用的查詢工具就是疫情地圖,這也是各個內容平台不約而同的數據可視化形態。
「產品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希望能夠用一些更簡單、直觀的方式,讓大家快速地看到全國的狀況。「丁香園副總裁、丁香醫生負責人初洋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第一個想到的辦法就是中國地圖。「
他們把疫情地圖當成了網際網路產品來做。
一個臨床醫學出身的同事做產品經理,一個公共衛生專業的同事負責數據更新,前外科醫生初洋也是這款產品的主要參與者。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疫情中的「醫療專業主義」顯然更讓人放心。
和一些新聞資訊平台相比,初洋認為,丁香園在處理疫情信息時的最大優勢就是專業度。
面對疫情,信息爆炸不僅在困擾普通用戶,也困擾著內容生產者。一些沒有醫學背景的平台,在面對堆在面前的大量醫學名詞時,僅僅在概念理解上就要花去不少時間,對其內在線索的梳理,還要花費更多精力。
深耕這一領域的丁香園,在疾病科普和公共衛生防控上積澱良多,在內容上的效率和敏感性更強。「我們相對其他的媒體更專業一些,「初洋表示,他們在處理這些信息的時候,速度也會更快。
丁香園的疫情地圖和疫情日報頁面 和剛上線時已經大不相同
丁香園疫情地圖的1.0版本,從創意到上線只用了1天。最初的功能很簡單——地圖模塊、詳細數據、疾病常識,幾個用戶最急需的功能被放在了最優先的位置。隨著疫情的進展,這款產品變得越來越「重」,闢謠、線上問診、個性化日報等功能陸續上線,成了伴隨萬千用戶的」抗疫「必需品。
為了讓這款產品更加準確、權威,丁香園也以開放的姿態接受外部合作。疫情地圖上線後不久,人民日報主動找上門來,希望進行內容合作。
在疫情中,丁香園將疫情信息的整合做成了一種「公共產品「。本著開放的原則,他們接受了人民日報的邀請,共同生產包括疫情地圖在內的內容產品。現在,丁香園的合作夥伴還擴大到了學習強國、健康中國等國家級平台。
「能夠和人民日報合作,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好的事情」,初洋表示,「人民日報可以經常拿到更及時一線素材,(合作)能夠幫助我們更快速、專業地給公眾更好的信息和報道。「
現在,丁香園等較早發布疫情地圖的平台,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了20億次。
看著疫情地圖產品的數據不斷增長,初洋的心情「很複雜」。他時常想到奮鬥在一線的前同事們,每時每刻都在直面生死考驗。這種情況下,為公眾提供更可靠的信息,已經成了他們這些不在醫療前線,但在信息前線的醫療從業者的使命。
用「循證醫學」的方式,構建「循證信息」
從業十幾年來,初洋經歷過不少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但從未有一次能比得上這次肺炎疫情。
「我從沒見到公眾對一個重大衛生事件的關注度,達到今天的程度。「肺炎疫情傳播之廣、影響之深,已經超越了單純的醫療層面,不僅是醫療問題,更是社會問題。
特別是疫情的謠言傳播十分猖獗,幾乎成了一種社會公害。
「雙黃連治肺炎「等難辨真偽的謠言,在不明真相的媒體轉發之下流傳甚廣;更令人無語的是,「母豬開口說話,要主人吃雞蛋預防肺炎」等明顯不合常理的謠言,也能在農村和三四線城鎮傳播開來。
「在重大衛生事件中,謠言更容易引發大規模恐慌, 並且會帶來一系列不合理、甚至非理智的行為。「對謠言的危害,帶領丁香園和謠言「鬥爭」多年的初洋認識深刻。
特別是這類事關公眾生命健康的信息,一點偏差,就可能引起災難性的危害。「(謠言引發的)囤積物資、過度防護,非理性的治療和預防手段,對於全人群的健康來說都沒有什麼好處,還會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初洋說,這是他們下大力氣和謠言鬥爭的出發點。
「一次全辟掉」 屬於丁香園的「常規操作」
防控謠言,需要用傳播度更廣的真相進行對抗。掌握了傳播渠道的媒體,正是終結謠言的主力。
「我們做闢謠產品,主要目的在於幫助大家獲取真正有效、有利的這樣的專業的信息,幫助普通用戶完成疫情相關信息的篩選和分流。「初洋這樣闡釋丁香園闢謠產品的初衷。在丁香園的疫情地圖中,闢謠欄目一開始就被放在了顯著位置。
當一個醫療行業媒體面對信息準確性的考驗時,它所堅持的底層邏輯和方法論顯得非常重要。
初洋提到了一個名詞——「循證醫學」。「循是遵循的循,證是證據的證「,他特意強調了「循證」的概念,「每一條信息的背後,我們遵循的都是證據鏈。」
面對海量信息,丁香園的方法是判斷其背後有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撐——有足夠高級別的證據支撐的信息,往往值得信賴;沒有充足證據,反而有反面證據來駁斥,這樣的信息一般是謠言。
「在我們眼中,所有信息都是一樣的,只是有些信息要靠明確的、正面的證據來證明,有些信息則對應著負面的證據。「初洋說。
醫療自媒體的「應急模式」和未來
在應對疫情中的謠言時,除了科學性,丁香園還很重視傳播力。
我們可以看到,丁香園出品的很多闢謠文案,在嚴肅中不乏幽默,也是這家「硬核」醫療自媒體闢謠時的一貫風格。「平時我們要求自己『說人話』「,「初洋表示,在這個基礎上,他們還希望能把闢謠內容做得有趣。
不論闢謠時的文風還是整個流程,丁香園在這個非常時期「都沒有變化」,「我們只是按照平時的方式,繼續做就可以了。「
但在疫情之中,丁香園還是根據疫情的形式進行了進化和調整。
初洋清楚地記得,一個月之前的1月20日,丁香園成立了疫情應急小組。看著快速增長的病例,這個醫學背景深厚的團隊嗅到了背後的危險。
圍繞疫情中的重點產品、同時也是丁香園各類原創內容的出口「疫情地圖」,產品和公司的主要負責人拉了一個「feature team」(一種快速響應的團隊架構)。他們有個微信群,每天同步更新的信息多達上千條,初洋和公司CEO等高層都在裡面,擔任「總指揮」。
作為直面疫情的媒體工作者,「效率」是丁香園的重中之重。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從決策到執行的鏈條非常短,最頂層的決策可以做到幾分鐘之內做完,整個團隊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初洋說。
最近,疫情地圖有時日瀏覽量達到2-3億,還有些數據需要臨時「上雲」,對團隊的協作提出了很高的需求。春節期間,丁香園的CTO、技術產品部門還和其他同事進行了整合,成功應對了流量帶來的壓力。
這樣的高效能,還是在團隊分散、在家辦公的情況下實現的。初洋也認為,高效的遠程協作,是丁香園在疫情中「做對的事情」。
最近,丁香園也在正常發布養生健身等「常規」內容
在這段特殊時期,肺炎疫情相關的內容並不是丁香園的全部,家庭保健等「常規內容」也在照常生產和發布。
「我不認為新冠肺炎是生活的全部。」初洋表示,現階段還有很多人待在家裡「抗疫」,處於相對安全的環境,「我們有很多生活方式有關的內容,對於保持健康生活還是很重要的。「
丁香園也是一樣,沒有被」重要且緊急「的肺炎疫情完全占據。
當被問及」肺炎疫情是否會影響丁香園長期規劃「時,初洋的回答是否定的。「在肺炎疫情中,我們的所有的動作都特別適應最近調整的公司戰略。「
現在,丁香園的目標是「聚焦院外場景,做健康生活方式的嚮導。」初洋表示,這個戰略意味著「更關注『非疾病治療』,不是等到疾病發生之後才來介入,而是我們在疾病發生之前就要去介入。「
在初洋看來,丁香園在疫情中提供的疫情地圖、科普闢謠、在線問診等服務,都是一系列的 「前置介入手段」,和公司戰略十分契合。
「(這次疫情)不僅不會讓我們做戰略的調整,我們反而更加堅定了戰略的正確。「 初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