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黃曉明、尹正主演的《鬢邊不是海棠紅》開播當日,便遭遇大量一星差評。
有網友根據一部分差評用戶主頁顯示,判定「差評隊」屬於肖戰粉絲。
隨後,「肖戰粉絲為《鬢邊不是海棠紅》狂打一星」的消息,便反饋到了於正的微博評論區。
對此,於正發文,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回應。
首先,他表示目前的自己已經不看重豆瓣評分,只要守住拍劇初衷便好;其次,粉絲行為與藝人無關,並告誡「小朋友們,與其砸壞別人的鍋,不如燉好自己的湯」;最後,他表示不會因此停下傳承文化的步伐。
話雖如此說,但想來於正心裡還是憋氣,所以忍不住聯繫了「某藝人經紀人」。
3月23日上午,於正再次於微博發文,文中說「前天,我打給一個經紀人好友,讓她管束一下粉絲們,不要隨意給別人的戲打一星。她委婉而難過的表示她已經提醒了,但不一定受她管束,同時也特別的焦慮……」
對方的反應,反而讓於正覺得內疚。畢竟之前他已經說過「誰的粉絲都好,跟他本人無關」,卻還是難以按捺新劇被惡意差評的憤怒,轉身過去就找對方說道兒。
由此,於正感嘆「我終究也是烏合之眾」。
在國產劇圈,於正的劇一向是熱度與差評齊飛,在各種吐槽聲中賺足關注,他也因此被稱作「口水劇王」。
觀眾對於正印象的改觀,始於2018年的《延禧攻略》。
《延禧攻略》作為一部古裝「爽劇」,將一貫的白蓮花變成了「天生脾氣暴,不好惹」的黑蓮花魏瓔珞。帶著復仇目的進入深宮的魏瓔珞,在各路外掛的支持下,一路所向披靡,不僅達成了初始目的,還收穫了愛情。
與於正舊日作品相比,《延禧攻略》的色調、場景、服道化都有很大提升。加上劇情夠爽、不憋屈,讓觀眾追得過癮的同時,也造就了收視熱潮。
《鬢邊不是海棠紅》作為《延禧攻略》後的又一部「于氏大劇」,拍攝期間,就將服裝、造型等作為劇集賣點。
除此之外,於正曾表示本劇的核心精義有兩點。
一是京劇文化的魅力,二是士為知己者死。
截至目前,《鬢邊不是海棠紅》已經播出12集。觀眾對於正之前所說的劇集賣點、核心,給出了不同的反饋。
服裝、造型方面以尹正為例來說。
因為尹正扮演的「商細蕊」是京劇名伶,劇中有許多戲裝造型。道具組為「商細蕊」準備了200多件戲服,而尹正的戲劇扮相也堪稱驚艷。
但是,卸妝之後的「商細蕊」,便因為尹正圓胖、鬆弛的臉,失去了絕代名伶的范兒,被嘲「腫得像發麵饅頭」。
尹正自己也曾發文說「完了,我覺得我把商細蕊演砸了!我太胖了,我很醜……」
不僅如此,「商細蕊」平時的站姿、體態也被吐槽,有網友便說「一代名伶的體態美呢?」
再來說「京劇魅力」和「知己相交」這兩點。
於正的劇一向欠缺細節,即便是在他備受讚譽的《延禧攻略》中,也出現過「鈕軲轆氏」這樣的錯誤,還曾將玉環、玉玦搞錯。
《鬢邊不是海棠紅》因為「商細蕊」的緣故,戲劇場面不在少數。但除了光鮮亮麗的服裝造型,真正能體現京劇功力的並不突出。
程鳳台與商細蕊戲院初見一場,原小說中有許多旁襯、人物心理描寫。到了劇中,那場戲在鏡頭切換中不僅變得零散,台上的「商細蕊」也沒有展現出《貴妃醉酒》這場戲的任何亮點。連他因為改台詞被潑開水、被觀眾喝倒彩的部分,都顯得非常敷衍。
堂會上「商細蕊」與琴師糾紛一場,大概是按照原作設定不好表現,劇中改成了琴師臨場喝酒,引得「商細蕊」發怒,雙方由此不合。
有觀眾便對此有所不解,覺得「商細蕊」這個人物設定有點奇怪。他對於化妝師都禮遇有加,反而得罪了至關重要的琴師。
原小說中,「商細蕊」這裡發脾氣,是因為琴師不跟自己配合,而是由著自己的興致「時而扶搖直上九萬里,時而飛流直下三千尺」,一派信馬由韁、奔騰自如,壞了「弦要跟著角兒走」的基本規矩。
書中也說,像琴師這樣,若是在曹司令的堂會上,早就被拉出去斃了。
除了細節部分外,尹正個人功底有限,作為外行來說,或許他的表現已經算不錯,但若聯繫到他所扮演的是京劇名伶,劇中那點功夫就實在不夠看。
至於程鳳台與商細蕊的的知己知交,目前雖然還只是初始階段,但程鳳台被商細蕊觸動,反思自省的心緒變化已經有明顯展現,第六集的那段「程鳳台獨白」還上了微博熱搜。不過「士為知己者死」的赤誠、熱烈,還需要經過更多的劇情來演繹。
現在,《鬢邊不是海棠紅》的豆瓣評分已經上升至7.2分,直接反映了觀眾的「入戲」程度。但這部劇究竟能不能成爆款還不能定論,看看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