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剛過,順昌榕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位於大曆鎮田後村的蔬菜基地里早已忙開了,村民們忙著除草、移栽、培土、採摘……一派繁忙景象。
開展「百企幫百村」精準行動以來,南平市工商聯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資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將產業有機嵌入鄉村,順昌榕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
大曆鎮四周青山環抱,山清水秀、土壤肥沃,地塊平整,需要大型農業科技企業入駐,整合零星資源、賦能農業產業。「田後村、下坑村、前洋村、大曆村、下店村、龍頭村有著連片的洋面田,基礎很好,我們在這裡設立蔬菜基地,進而發展蔬菜深加工和冷鏈物流等。」順昌榕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魏繼偉回憶,一開始就遇到流轉的土地屬於6個村的問題,這對新公司來說是一個挑戰。
為了服務企業,大曆鎮把地域相鄰、產業相近的下坑、田後、前洋、龍頭四個村的支部聯合起來,成立下坑洋聯村黨總支,四村互相補充、互相帶動,與經濟發展、區域脫貧銜接。與此同時,該鎮積極探索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模式,將村民土地、村集體農田基礎設施入股榕宏公司,採取「黨支部+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帶動村民和村集體每年獲得入股固定分紅收益,村民還可以到公司務工,實現村財增收、村民致富。
就這樣,榕宏公司按照干谷250公斤/畝/年(保底700元/年)支付農戶租金,由村委會與榕宏公司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同時將道路、田埂、水利設施等以資產形式折價入股,按照干谷40公斤/畝/年+100元/畝的固定分紅給村集體。目前共流轉田後、下坑、前洋、大曆、下店、龍頭6個村土地3700畝,每年可增加村財78.44萬元,平均每個村13萬元。
南平市工商聯還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在以往就業幫扶、慈善救助的基礎上,探索「公司+村辦企業」民企帶村「1+1」模式,帶動村財增收、村民增收,有力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貧困村摘帽。截至目前,共組織推動109家企業、商會結對幫扶115個村,累計投入資金5億餘元,幫扶貧困戶3119人。(廖晨星 陳君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