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在電視和報紙上時常看到這樣的新聞:「XXX作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為兩國關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近幾年來,這個稱號的出現已有下降的趨勢。
尼克森訪華
據統計,總共有600餘人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遍及五大洲100多個國家,這也代表了中國對這些對華友好人士的認可。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哪些人獲得過「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這個稱號。
尼克森訪華
第一類為外國政要,人數最多。一般是在任職期內與中國建交,或者為兩國關係正常化做出了重大貢獻,或者任職期內兩國關係獲得了極大改善和發展。
比如美國總統前尼克森,是第一位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以及同時期的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在1971年秘密訪華,最終促成中美建交。
基辛格訪華
尼克森之後的美國總統傑拉德.福特,他延續了尼克森任內對華友好的政策,並於1975年12月訪問中國。還有美國前總統卡特,在其執政期間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卡特訪華
美國前總統老布希,1974~1975年擔任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由於當時中美兩國尚未正式建交,老布希就相當於是沒有頭銜的美國駐華大使。
老布希在北京
加拿大早在1970年就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甚至早於中美建交。當時的總理皮埃爾.特魯多也在1973年訪問正式北京,自然也就成了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特魯多
英國前首相愛德華.希斯、澳大利亞前總理愛德華.惠特蘭,都是在1970年代任職期內與中國建交,並多次訪華。
還有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1973年西班牙與中國建交,國王本人於1978年訪華,也是首次訪華的西班牙元首。
卡洛斯國王
1972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訪問中國,雙方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實現中日關係正常化。1979年,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訪華,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數億日元政府貸款。
從田中角榮、福田赳夫、大平正芳到菅直人,多達10餘位日本首相獲得「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這個稱號。
田中角榮訪華
韓國前總統金大中、朴槿惠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金大中本人多次訪華,在任職期間,中韓兩國貿易迅猛發展。
而朴槿惠則是當選總統後,把中國列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站出訪地,打破了歷屆韓國新總統就職後出訪美、日、中、俄的慣例。2015年,朴槿惠還出席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
朴槿惠
第二類為曾經屬於同一陣營的國家領導人,包括古巴領導人卡斯楚,羅馬尼亞領導人齊奧塞斯庫,塞爾維亞領導人米洛舍維奇等。
卡斯楚
蘇聯是個例外,儘管中蘇兩國長期處於同一陣營,但是沒有任何一個蘇聯領導人獲得「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這個稱號。直到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總統葉爾欽、普京,總理梅德韋傑夫才先後成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普京和梅德韋傑夫
大膽設想一下,如果蘇聯沒有解體,戈巴契夫極有可能成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當時,在戈巴契夫的推動下,中蘇關係得到了極大改善。蘇聯主動撤減了部署在中蘇邊境的百萬大軍,並且改稱中國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戈巴契夫
作為中國的傳統友好國家,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的柬埔寨領導人有西哈努克親王,以及親王長子西哈莫尼(現柬埔寨國王),親王次子拉那烈(前首相,現國民議會主席),柬埔寨前參議院議長謝辛、現任首相洪森。
西哈努克親王
作為中國的鐵桿盟友,巴基斯坦也有數位領導人獲得「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稱號,包括前總理阿里.布托、貝.布托、納瓦茲.謝里夫,前總統穆沙拉夫、阿西夫.扎爾達里。
阿里.布托
第三類為中國做出傑出貢獻的非官方民間人士。
抗戰時期的加拿大共產黨員白求恩大夫,印度援華醫生柯棣華,美國援華醫生馬海德,美國作家史沫萊特和美國記者斯諾,1939年犧牲的蘇聯援華飛行員庫里申科。
柯棣華
中蘇友好時期的首席援華專家伊萬.阿爾希波夫,以及曾任武漢長江大橋蘇聯專家組組長的蘇聯援華專家康斯坦丁.西林。
康斯坦丁.西林(左二)
出生在四川的加拿大親華人士文幼章,始終支持中國革命,並在冷戰期間提倡與中國友好。還有著名英國漢學家李約瑟博士,長期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
李約瑟
值得一提的是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他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於2001年成功取得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早在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薩馬蘭奇就為中國的第一位奧運冠軍許海峰頒獎。
薩馬蘭奇
近年來,獲得「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稱號的外國友人已經越來越少。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們也不斷逝去,讓我們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