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疫情期間,12315接聽4300個來電

「您好,

這裡是宜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2315中心,

請問有什麼可以幫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宜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2315中心迅速啟動重大事件一級應急方案,從1月22日開始,市局12315中心、消保科和市消委秘書處三部門成立大消保應急部,取消春節休假,實行12315網際網路投訴舉報平台24小時值守制度,通過分工協作,分班輪值,全力保障了疫情期間熱線暢通,分派及時,辦結高效,總體圓滿完成了抗擊疫情階段性任務。



在這一階段

共計接到了多少來電?

涉及疫情投訴舉報的有?辦結率多少?

查處涉及疫情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件?


一大波數據+分析

帶你看個明白


1月22日至3月20日,12315中心接聽群眾來電4300個,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33.4%。其中諮詢2457件,當場解答率100%;投訴1213件,已辦結1136件,辦結率93.7%;舉報630件,已辦結616件,辦結率97.8%。其中,涉及疫情投訴舉報1359件,辦結率95.6%。


全市系統查處涉及疫情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件47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9.35萬元。舉報投訴主要涉及由疫情引發的團年宴餐飲退訂,旅遊住宿預付退款,口罩、食品藥品、配送商品及服務價格、抗疫物品質量和供應等問題。3月15日後,消費投訴量回落,消費秩序逐步恢復,消費投訴涉及行業和熱點逐漸回歸常態。


總體數據情況,總數、涉及疫情數據


看完了整體情況

下面就來詳細說說


PART

1

疫情期間,各區域12315投訴舉報情況


從數據分布來看,投訴舉報量位居全市前五位的縣市區依次是西陵區(477件)、伍家區(324件)、夷陵區(185件)、高新區(178件)、秭歸縣(117件),分別占全市投訴舉報量的25.9%、17.6%、10.0%、9.7%和6.3%。



PART

2

疫情期間,消費者諮詢關注的是哪些?


疫情期間,涉及疫情的諮詢量達到1442件,占總量58.7%。諮詢類主要涉及個人防護用品、蔬菜肉類等生活品價格、開工復工、減免房租、減免物業費、停車費等。


(一)諮詢個人防護用品居電話量居高。關於口罩、消毒殺菌用品和緊俏藥品的諮詢、建議及求助共642件,占諮詢總數的26%。自疫情開始,涉及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價格和質量諮詢一直居高不下。隨著疫情控制,3月初開始,諮詢防護用品逐步下降。


(二)對哄抬物價行為及認定標準諮詢其次。諮詢最為突出是對可能存在的哄抬物價行為及認定標準的諮詢475件,占總諮詢量的19.3%。


(三)有關復工復產和疫情期間停車費成為小區開封前後最為關注的問題。此類問題153件,約占諮詢量的6.2%,雖然有的問題不完全是市場監管部門職責,但因涉及民生利益,本著來電必復的原則,詳細告知相關職能部門電話和相關政策,溫情服務,有效化解矛盾。


PART

3

疫情期間,消費者投訴舉報有哪些熱點?



價格違法投訴舉報位居榜首


疫情期間涉及口罩價格、蔬菜肉類等生活用品價格投訴舉報持續不斷。全市涉及口罩、消毒殺菌用品等防疫用品及蔬菜等生活必需品漲價的投訴舉報859件,占投訴舉報總數的46.6%。其中,口罩價格問題投訴舉報375件,占投訴舉報總數的20.3%。蔬菜價格問題237件,肉類價格問題159件,分別占全市12.8%和8.6%。


生活物質數量和質量投訴居第二


小區封閉管控後,社區及物業公司組織團購配送成為市民主要消費方式,由此引發的蔬菜、肉類、水果等生活物質短斤少兩、腐敗變質等情況時有發生。由配送物質引發的消費糾紛319件,占投訴舉報總量的17.3%,已辦結288件,辦結率90.3%


預付類合同服務消費投訴增多


隨著封城、封小區、禁行等嚴控措施逐步實施,消費者不能出行引起的預付費服務類合同糾紛投訴增多。餐飲、住宿、旅遊等預付退費投訴舉報205件,占投訴舉報量的11%。主要是團年飯、生日宴、婚宴、酒店住宿、電影票等預付服務費退訂糾紛。1月22日-1月24日是團年飯退訂投訴高峰,僅1月23日退訂團年飯投訴就達79件。


停車費成為解禁後最突出問題


3月13日,宜昌市管控措施調整實施後,疫情期間停車收費類訴求呈突發上升趨勢,熱點集中在交通管制後滯留在各小區、公用停車場的車輛收費問題。共接到停車收費類投訴舉報100件,占投訴舉報量5.4%,目前已辦結92件,辦結率為93%。小區停車費政府指導意見出台後,小區停車費糾紛頻繁現象得到緩解,但商業停車場糾紛依然高發。


PART

4

12315熱線量和疫情防控措施密切相關



疫情期間,12315熱線電話量波動頻繁,投訴峰值、峰谷、平穩運行等交互出現,消費者訴求量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變動而波動,消費者關注的訴求內容與全市防控措施和抗擊疫情進展緊密相連。每一項新的防控措施出台前後都會出現一次小投訴高峰。從受理消費者投訴情況看,疫情期間四個階段而呈現不同熱點和投訴峰值:


(一)疫情爆發初期訴求高峰期,出現單日投訴最大量(1月22日——2月3日)

1月22日,宜昌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響應後,各類預定退費投訴達到峰值。1月24日升級為一級出台關於無條件退費措施後,投訴回落到穩定值,但明顯數倍於往常期間投訴量。


(二)小區封閉後的平穩期(2.4——2.29)


2月4日開始,各小區陸續封閉,人車禁行,小區購物實行無接觸配送,投訴回落到圍繞每天65個左右上下波動。期間因為兩次延長上班時間,疫情走向不確定,復工出產諮詢投訴投訴在2月下旬出現了高峰區間,單日達到最高值。


(三)實行區域分風險流動期間投訴減少(3.1——3.10)


疫情明朗,宜昌連續14天0報告,分風險流動後,投訴略有下降,回落到2月份平均日投訴量。


(四)小區解封有序復工復產期投訴攀升後回落(3.11——3.20)


小區全部解封,人車流動,正值315期間,迎來傳統投訴舉報高峰和疫情期投訴高峰。315當天投訴量201個,涉及各類消費。


PART

5

12315熱線永不停



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大考,全市系統12315工作條線反應迅速,堅持完善「快接、快轉、快辦」的工作機制,實行消費維權市局、縣市(區)局和基層所三級聯動,各縣市區實行當天受理、限時辦結,三天辦結率達84%。各縣市區市場監管局12315機構主動應對主動,處置有序,有效化解投訴舉報激增的大量消費糾紛,及時查處了涉疫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件效果,及時維護了疫情期間消費者權益。疫情期間,大部分縣市區市場監管局12315系統自錄案件數據增長較快,較好地發揮了多渠道處置化解消費糾紛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


目前,疫情雖已經得到控制,但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和居民消費壓力的釋放,消費投訴舉報高峰將會增加,消費維權永遠在路上。


(一)進一步完善民生服務熱線辦理機制,增強轉辦督辦力度,壓實責任,提升辦件能力。目前全市市場監管系統民生訴求來源兩個大的渠道,主要是12315熱線電話和市長熱線12345平台轉辦件。市局12315中心將於近期制定全市市場監管系統的民生熱線辦件規範,建立辦件責任追究制,以進一步規範全市系統民生服務熱線的辦件流程和規範,提升辦件效能和群眾滿意度。


(二)服務復工復產,重點做好應對復工復產後帶來的預付式服務消費糾紛。各級12315機構要對疫情以來所有辦件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對疫情期間積壓的非涉疫辦件及時認領和分派,按照市局政策要求分門別類,限期辦結。重點對復工復產涉及到的諮詢投訴舉報做到諮詢服務「一口清」:凡是涉及復工復產有關市場監管部門職能的諮詢,一律要求「一口清」,回答精準。對涉及復工復產的投訴舉報,繼續實行「快接、快轉、快辦」,24小時內聯繫投訴舉報人,三天內辦結。特別是對美容美髮、培訓、健身、洗浴等預付式消費可能存在的爆髮式投訴,積極關注,理性疏導,提前做好消費預警。


(三)加大12315辦件督辦力度,高效辦結。從4月份開始,市局12315中心每月對系統辦件情況進行月通報,督促各級12315機構加大辦件力度,提升處置效能。同時,各級12315機構要積極做好疫情後復工復產類的投訴舉報數據統計,實時分析熱點,及時將相關信息通報相關業務機構,為下一步市場監管措施制定提供精準信息。


文章來源:宜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2315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YFDvJnEBnkjnB-0zWnu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