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我是餘歡水》火了,也引發了一輪爭議。
郭京飛主演的電視劇《我是餘歡水》,之前在社交網絡上一直有「國產佳作」之名聲,其優點包括:郭京飛演技不錯、中年失敗者的人生、荒誕的逆襲故事,以及只有12集(一反國產劇不管有沒有的演,都要湊夠五六十集數的常態),本身就是夠夸一句「良心」了。
剛開始這部劇的豆瓣分數還有8.4;
評分一路跌到7.7分,一星評論還在湧入中。
發生了什麼呢?
因為劇情被觀眾指出「通過貶損女性來取悅男性」。
在電視劇《我是餘歡水》的最後一集,餘歡水和自己的上司一行人等都被綁匪挾持。綁匪讓七個人質分別說出一個釋放自己的理由,誰能說服他,他就放誰走。於是餘歡水的女上司立刻說應該放自己,理由是自己是女的,是弱勢群體。
但是綁匪不買帳,說出了這一句:「別來這套,男女平等,你們天天哭著喊著要女權,我給你呀。」
綁匪的回答很突兀,如果台詞僅僅到「別來這套,男女平等」,看起來會正常得多。
而按照劇情中關於山野劫匪的文化水準和接受信息渠道來看,他的認知範圍里出現「你們天天哭著喊著要女權」,有點超綱了。
再者,這個橋段的意味也很奇怪。在男人舉槍的情況下,他說,傷害你的時候我會講男女平等。
發微博質疑這段台詞的博主@無端思茫茫 認為:「這兩句台詞毫無前後語境,明擺著是塞進來取悅男性的。」
這個爭議發生後,不少觀眾自發去給《我是餘歡水》打一星,但也有觀眾認為不至於。
那麼《餘歡水》這段「諷刺女性」的台詞,出現得合理嗎?
沒有一個正常女性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要先從劇情一開始講起。除了最後那一句惹人非議的台詞,《餘歡水》劇情中對女性的歧視和刻板印象,是一直都有的。前幾天就有觀眾提出,這個劇中沒有一個正常的女性。
《我是餘歡水》的主線劇情是男主角餘歡水鬱郁不得志還慫包,在人生最倒霉的谷底誤以為自己得了癌症,乾脆破罐子破摔反而逆襲的故事。
劇中的主要女性角色之一,餘歡水的女上司梁安妮(高葉扮演),在劇中常利用自己的身體美貌牟取好處。她和兩個男上司都有私情,後面又兩度被派去色誘餘歡水。
另一名主要女性角色是餘歡水的前妻甘虹(高露扮演),又是出軌、又是拜金。
親媽還對孩子不好,罵孩子這一情節看得餘歡水淚眼汪汪。
所謂的「正面女性形象」,是在後半段與餘歡水有感情發展的欒冰然(苗苗扮演)。
年輕又漂亮,自帶清純聖光,但除了所謂的「好女孩」形象看不出其人格,就像是一個男主需要的真愛符號,空洞蒼白。
質疑《我是餘歡水》里的女性形象太刻板印象,沒有正常人,並不是說我們容不下國產劇里有「壞女人」。但「壞女人」和一個扁平的、符號化的「工具人」是不同的。
有血有肉的壞女人是李莫愁、徐迎美、丁瑤、原口元子,她們有自己的慾望,有前因後果,壞也壞出了自己的人格。
出賣色相的撈女人設也不是不行,但當一個女人選擇出賣色相做交換時,背後究竟是什麼呢?哪怕只帶一兩筆交代也好很多。所有角色都立起來了,故事才能真正站起來。
國產故事在男性視角的把持下,女性角色就只有兩種,姑且就叫「二元女性工具人」吧。
一種是不服從男主的符號,作為男主失敗的象徵,具體情形可能有:一個嫌棄他的前妻、一個總也追不到的往上爬的女神、一個嫌貧愛富而放棄他的撈女。
另一種就是服從男主的符號,作為男主成功或找回初心的象徵,具體情形可能有:一個清純無所求的男主狂熱粉絲、一個不離不棄絕不嫌男主猥瑣的糟糠妻。
在很多電影中都能見到這樣的「二元女性工具人」角色,不是撈女,就是青年劉慧芳,非此即彼。
男主的感情狀況成為他人生的功利指標之一,被女人甩了意味著他沒混好,有女人要了意味著他現在已經成功了。
這就是物化女性。
劇情里有不少諷刺社會風氣的情節,有網友認為,嘲諷女性不成立,因為在劇中「諷刺」處處都有,不論男女角色都有掃射。
但仔細看下去,就會發現創作者塑造男女角色時還是有差別的。
就拿劇中男主角妻子和好友這兩個角色來說,二人都曾因不同原因跟男主餘歡水鬧翻。
但在聽說餘歡水得病後,鬧翻的兄弟還會講兄弟情誼,說幾句感人話,表示願意借錢給他治病。
而餘歡水的妻子則是狠心走到底,在得知男主得了絕症之後,只是想著他的獎金,對他的死活毫不關心。
劇情頗有種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關鍵時刻還是兄弟是真感情的感覺。
他的失敗僅僅是因為倒霉嗎?
拋開性別觀點不說,《我是餘歡水》本身也是後勁不足,在失意人生破罐子破摔的張力之下,劇情安排非常薄弱,到最後幾集幾乎可以用崩來形容。
而這種後期的崩,跟編劇的價值觀狹隘是有關係的。
《我是餘歡水》靠堆積狗血梗,不斷地點燃觀眾的情緒。從妻子、父母到上司、徒弟、老友、鄰居,仿佛整個世界都跟主角作對。似乎男主生活里的不如意都是可以推給周圍人的。
那麼餘歡水本身就沒有錯嗎?他的失敗僅僅是因為倒霉嗎?
不是吧。
他有沒有在工作上付出努力呢?有沒有儘量做個誠實的人呢?
如果他不是擅自就把十三萬巨款借給了哥們,如果他不是改不掉撒謊的毛病,妻子會不會多尊重他一點呢?
讓餘歡水發生改變的是他以為自己患上絕症、時日無多。這個憋屈的小職員從此不再看人臉色,開始和所有人撕破臉皮,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可這其實是一種「瀕死」的瘋狂狀態,在這個過程中,人物有成長嗎?其實很有限。
一旦餘歡水知道自己誤診,還能活下去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是覺得天旋地轉,後悔自己之前做的那些傻事。這個角色並沒有從中獲得太多新的人生感悟。
他懂感情了嗎?並沒有,知道自己沒病的他回去跟妻子復合,是他想要自我欺騙,回到原來的狀態,儘管他知道妻子對自己並沒有感情。
成長、困境、感悟,在雞飛狗跳中都是被忽略不計的,「誤診絕症」的意外,只是很不科學地讓他的人生突然轉運了、人見人愛了。
「功利枷鎖」中的男性
在電視劇中,每個男性的「死要面子」的形象入木三分。
《我是餘歡水》最終給了開放式結局,要麼餘歡水真的走上了人生巔峰;
要麼是做了一場夢。
這個故事的內核更像是「在幻想中爽一把」,而非「我們應該如何活」。如果定調在思考人生方向上,餘歡水真正的結局就不會糾結於「輸贏」了。
如果真有這樣一個餘歡水,他的悲催本身就是因為,他也是這個不平等社會裡的犧牲者、被壓迫者。
正是因為他被困在「有錢有權有漂亮老婆就是成功」的思維里,他才不開心,沒有自尊,處處彆扭,總是撒謊。那個開放式結局也是一種狹隘的人生觀:要麼走上人生巔峰,要麼繼續當loser。
「男女平等」,受益的不只是女性,而是男女共同受益。不是每一個男性都必須「充滿陽剛之氣」「事業有成」,不是每一個女性必須「貌美如花」「溫柔賢淑」。只有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男性才能從「功利枷鎖」中解脫出來。
《我是餘歡水》本身在塑造女性時就充滿了刻板印象,最後又加上「傷害也要男女平等」這種莫名其妙的台詞,更暴露了創作者內心真正的價值觀念。
日劇里有詳解男女平等思想的《問題餐廳》,有討論婚戀價值觀的《家族的形式》,有思考母職的《坡道上的家》。韓劇里有緊扣女性主義思潮的《敏感一點也無妨》,還在各種題材電視劇里都不忘加入反對家庭暴力和辦公室性騷擾的元素。
而我們的國產劇本就囿於傳統的「大團圓」價值觀而很難做出反叛視角(《都挺好》),又時時出現《娘道》這樣的封建思想創作,一旦想走女性主義路線則容易陷入《不完美的她》那種跟風網絡段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尷尬。
現在還出現了直接用台詞攻擊男女平等思想的電視劇創作。
《我是餘歡水》的翻車,不冤。
來源:蘿嚴肅(ID:missluobeibei)
公眾號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標」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現在只需三步:
喜歡就給我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