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一定聽過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吧,小時候爺爺奶奶經常跟我們講這類故事傳說。
神農氏在嘗百草的過程中,出現過很多次中毒情況,但是最終他都找到了解藥,脫離了生命危險。
可是有一次,神農氏並沒有那麼幸運,他吃了一味小草以後,剛開始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半個小時後就開始出現腹痛,抽筋、眩暈、言語含糊不清、呼吸衰竭、昏迷等症狀,最終在中毒4-7小時後死去。
後人為了紀念神農氏,將這味小草命名為:斷腸草。
斷腸草性溫,味苦、辛,具有攻毒拔毒,散瘀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
經常外用,嚴禁內服,適用於皮膚濕疹,體癬,腳癬,跌打損傷,骨折,痔瘡,疔瘡,麻風。還適用於除四害,殺蛆蟲,滅孑孓。
關於斷腸草,乾隆在微服私訪期間也發生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乾隆南下在江蘇鎮江暫住片刻,鎮江是個小地方,生活條件一般,即便是最好的客棧,居住環境也不能跟皇宮裡面比,而且比較潮濕。
因為乾隆是微服私訪,所以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行事向來比較低調。
有天夜裡,乾隆輾轉反側,不能入睡,身上奇癢無比,隨從的人慌忙找附近的藥店,可是都已經是半夜了,藥店早關門了,況且他們對鎮江這個地方也不熟悉,不知道哪裡有藥店,簡直是一臉懵逼。
眼看著乾隆特別難受,全身抓繞,隨從們也算是豁出去了,扶著乾隆挨家挨戶找郎中,在大家的指引下,他們找到了一家藥鋪,敲門拜訪。
這家藥鋪的郎中真是勤奮啊,大半夜還在抄寫醫書,乾隆面帶尷尬地跟郎中說自己全身奇癢,特別難受。聽到乾隆的描述,郎中趕緊檢查身體。
檢查完身體後,郎中淡定地跟乾隆說:「你這是皮膚病,我們這裡居住環境比較潮濕,而且衛生做的也不是很好,看你這穿著打扮應該是大富人家的公子,所以環境不適應導致的」。
郎中邊說邊拿過一味草藥繼續跟乾隆說:「這味藥可以幫你解癢,但是敷上以後你可能還會感到癢,這時候千萬別抓,更不能入口,這味藥口服的話有劇毒」,說完將草藥遞給乾隆。
乾隆感激地接過草藥,拜謝之後回客棧了,回到客棧以後,隨從們按照郎中的囑咐將藥草搗出汁後敷在乾隆後背上。
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過了大概半個時辰,乾隆感覺身上不癢了,欣喜無比。
後來回到京城以後,乾隆提攜了這位郎中,以表感恩之心。
也許您會好奇,乾隆到底敷了什麼草藥,皮膚病就好了?也不癢了?
其實,這味草藥還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斷腸草。
斷腸草中含有多種極毒的鉤吻鹼,誤食能致命。但在攻毒拔毒,散瘀止痛,殺蟲止癢方面應用比較廣泛。
每味中藥的背後都有很多故事和傳說,古人沒有先進的儀器去驗證每種草藥里有什麼成分,但通過草藥的性味和歸經靈活應用,拯救了不少生命。
——本文轉載自「下班來點精氣神」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