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每一位偉人都是從普通人成長而來。他們童年出現一些,與別的孩子不同的行為時,如果被老師和父母,全部認為是不好的行為,逼迫孩子必須改正,或者接受最苛刻的練習,來糾正在大多數人眼中,不正常的行為,就不會有偉人的產生了。
孟子說人生有三樂:「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這一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是能遇到天才,而是,把當下遇到的孩子,都看成最好的孩子,都當成天才,用心教育。享受這份教育帶來的人生之樂。
01 孩子是不是天才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時,只是一張白紙,當下還不會做,以及做不好的事情,只是沒有經過更多的練習,沒有學過更好的方法,不能看到孩子一點錯誤,就認為孩子太沒用,太笨了,甚至因為一次考試的分數不高,就認為孩子難以成才。
牛頓小時候被老師和同學稱為「笨蛋」,達爾文上中學時,成績不好被老師視為「智力低」,愛迪生小時候坐在雞蛋上孵小雞,被認為腦子有問題,愛因斯坦曾經多次考試不及格,被認為是愚笨的孩子。是他們的父母沒有放棄他們,經歷過多年的努力,這些在小時候看起來的「差等生」,最終成為了偉大的人。
在父母眼中,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儘管看起來很普通,甚至有些地方還有一些特別,只要找到孩子的閃光點,幫助孩子把優點發揮到極致,都可以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
02 用陶曼教育法,幫助孩子更優秀
陶行知先生曾說:「處處是創造這天地,天天是創造之時間,人人是創造之人。」頑皮、淘氣是孩子的天性,好多孩子小時候,總喜歡做一些調皮的事情,他們愛惡作劇,喜歡拆物品,這些讓父母覺得非常頭疼。而這些表現,正是孩子有創造力的表現,創造力是構成智力的最重要因素。
有一項調查表明:一般人在五歲時可具有百分之九十的創造力,在七歲是地具有百分之十的創造力,而八歲以後,創造力就下降為百分之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和老師總是在無形中壓抑著孩子有創造力的行為,還不斷要求孩子必須改正。
美國心理學家陶曼博士長期進行低能兒童教育,他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大腦信息強化刺激教育法。這種教育法的理念是,運用幼兒在視覺、聽覺等一切感覺能力,刺激大腦細胞的分裂,達到開發潛能的目的。
他挑選了數名智力正常的三歲孩子,要求孩子家長,不使用正規語言與孩子溝通,而用淺顯易懂的符號代替語言。在孩子授受了這些符號後,陶曼博士為孩子們開設了語文、音樂、美術等課程。孩子使用的是自製的卡片。結果是,彼得可以講出《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還有一個孩子演奏的唱片,讓音樂老師以為是有十年演奏經驗的人。
這個結果證明了,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能,關鍵是父母能帶著賞識的眼光培養孩子,就會驚喜地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
03 細心觀察孩子的長處,足以讓普通孩子成為天才!
有的孩子音樂方面能力強,但空間和視覺方面比較弱,父母卻覺得學美術將來有發展,強迫孩子放棄學音樂,必須學美術。結果,孩子就了很多年也沒有什麼成績。還有的孩子喜歡寫書法,家長就沒有逼著孩子再去學別的興趣特長,十年以後,孩子高興成為一名書法老師,既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又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得以發展自己的事業!
在生活中,需要家長能夠細心觀察孩子的行為,當孩子喜歡到處畫人畫小動物,可以在牆上準備一大塊黑板,讓孩子隨便畫,再找一位優秀的老師,幫助孩子畫得更好,而不要批評把家裡畫得又髒又亂,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積極培養孩子喜歡的事情,把特長發揮到極致,孩子就可以成為這一行業中最優秀的人。
每一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需要家長耐心觀察孩子,培養孩子的優點,鼓勵孩子積極發展自己的愛好,就算其他方面很普通,在一方面的優秀,足以讓孩子成為最頂級的人才,成為別人眼中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