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語文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2020-03-19     關中刀客一大別花鄉

鍾南山:語文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隨著國內情況逐步得到好轉,大中小學將迎來逐步迎來開學。近日,一直在一線奔波的鐘南山院士接受了媒體的採訪,除了談到醫學問題,他還談到了自己關於教育和學習的見解,並寄語莘莘學子:學生學到的最重要的是中華民族團結抗疫的精神。

這其中又包含兩點:一是解決好小我和大我之間關係的問題,二是就是學會了用科學的精神去應對問題。所以不管是小學、中學、大學,都是要打好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最重要的是學好基本功,同時還要保持好奇心,而在基本功里,學好語文最關鍵。學好了語文才懂得如何對事情進行分析、總結、綜合。

從上述的談話部分,筆者摘出幾個關鍵詞:精神、科學、學習來作解讀

鍾南山之所以能成為鍾南山,首先就在於他的精神。不是他比84歲的同齡人看起來要顯得精神,而是他的精神境界,他終生學習的精神,他追求科學的精神,他服務於人民的精神,他的家國情懷。

他的終生學習的精神使他成為專業領域裡的權威專家;他追求科學精神讓他始終對事情的本質和真相窮追不捨,最終他成為第一個揭露真相的那個人;他服務於人民的精神使他敢於站出來為民發聲、勇於獻身、不畏權威;他的家國情懷使他心憂百姓飽含熱淚,雖然高齡依然像年輕人一樣奮戰在抗疫戰場上。

一個人的精神追求越寬闊深遠,他的內在驅動力就越強勁。我們教育孩子要首先呵護他們自尊自愛的天性,多讚美鼓勵,給予充分信任和自由的愛,在這樣的教養環境下孩子一定會生出美好的情感,一個感受到愛的人才會願意地把愛給予他人,養成具有奉獻的精神。在孩子長大一些後,他的這些精神就會轉化為責任、擔當、使命,這不僅能成為學習上的驅動力,也是一個人精神人格的健康發展的動力,決定一個孩子能走多遠,能飛多高的基石。

精神力量是動力,科學精神是道路。即便動力強勁但是要是走錯路了,走偏了,後果很可怕。我們通過這次武漢疫情就可以得到鮮活的例子。有些科學家徵得辜負了「科學」,有些官員一點不講科學。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慘痛。歷史上有偉大的科學家用生命的代價去捍衛科學真理。正是有這樣偉大的科學家們,我們才有今天的生活。想想如果我們的醫學還是兩百年前的水平,現在面臨新冠疫情,人類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現在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有條件接觸一些科學實踐,但是光有這些機會和知識還不夠,家長要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要有好奇心,要多問,要去實踐中找答案,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不要淺嘗輒止,也不要迷信權威。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就示範和踐行科學的態度,不要疏於律己,嚴於律人。每一個小馬虎的背後都一個大馬虎,不要把板子都打到孩子身上。如果有這樣的認知也可以算有科學態度了。

學習這兩個字可以談的內容就太多了,學無止境,想想鍾南山院士都至少學習了七十幾年。我這裡想重複一下他的話:我關於學習的最大體會就是,要學好基本功。只有具備了最基本的知識以後,你才能夠往上走。而在基本功里,學好語文最關鍵。

我們就把「語文」這個詞拿出來談一談。

葉聖陶先生認為:「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通過學習,把朦朧的思想變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語言變為有條有理的語言。語文是思維的工具。

語文是交際的工具。語文是人與人交流和交際的必不可缺的工具。在所有的學科中,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一個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掌握了必備的語法知識,才能有條件去學習其他學科。我這裡打一個或許不很恰當的比方,語文就像一個信息處理器,進來出去的信息都要經過它的處理,進來的處理不好就讓你消化不良,出去的東西自然不成型不成體統上不了台面。

鍾南山這樣的醫學大家把語文看做基本功中的關鍵,讓我們稍感意外,又對他更加欽佩,因為就學習而言,這種認知就是科學的認知。

一、語文在高考中地位越來越重要

語文在大中小學教育中的地位隨著高考的不斷改革越來越受到重視,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語文的難度提升,逐漸成為高考區分度最大的一門學科。

2019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都統一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新的語文教材一年級到六年級古詩詞128篇,增加87%,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在一次北大舉行的寫作大賽啟動儀式上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二、較多學生語文功底不紮實,學習成績不理想

這一方面說明語文的重要性在增加,另一方面也說明語文學習的難度在增加。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語文雖然是主要考試科目,但是很多學生的語文成績卻很不理想,特別是很多理科尖子生,這方面尤其突出,這也是語文成為主要拉分科目非常重要的原因。

語文與其他科目的學習有較大差別,更多需要閱讀、記憶和理解,形成獨立的認知,培養分析綜合能力,在此基礎上才能進一步培養優秀閱讀理解的寫作能力。這不像數理化有公式可用,有固定的套路可循;也不像英語掌握了句式語法,記住了單詞,敢開口說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語文學習沒有太多的捷徑可走,需要踏踏實實的積累。

三、語文學習最簡單又最實用的三個建議

語文學習沒有捷徑。它反而像一道深淵,讓人越接近越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和無知。這也就是為什麼84歲高齡且知識淵博的鐘南山院士一再提醒「學好語文是關鍵」的原因。

語文,它所包括的不僅僅是我們認識的字詞句都、詩詞文賦,更包涵了我們祖先傳承的精神文明和家庭社會的道德教育,它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基礎。

這個基礎,是需要積累的,但如何積累確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這裡有三條極其簡單而又實用的建議:

一是讀:小學一年級就就開始要求課外背誦《三字經》、《弟子規》,《聲律啟蒙》等。但是對於學生來說,缺少了文言的背景,目前也只能限於背誦,無法理解,不過這樣的好處是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押韻對仗等,形成語感,用心的孩子會對寫作有所幫助。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習語文,就需要大聲讀出來,這比單純的默看效果要好得多。這也是小學階段雖然不能理解,但是能快速並背誦的重要原因。

二是記:語文需要背誦記憶的東西很多,但是一旦記住了就不容易忘。這也是為什麼讀書越多的人,越有可能寫好文章。當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寫作的時候就不再需要思考,名言警句信手拈來,妙筆生花轉瞬就能寫出錦繡文章,記的方法很多,一靠背誦,二靠筆記,三靠勤寫勤練。

三是寫:語文的作文60(70)分,30分鐘左右要寫一篇思維縝密,邏輯清晰,語言生動,情感豐富的文章並不容易。記日記是一個好習慣,但是很多人並沒有用好,把日記寫成了流水帳。看到天上的白雲,有人會說:啊,好美的白雲,也有人會說:白雲像棉花糖,像浪花,像駿馬,千姿百態,變化萬千,還有人會說:露帶山花落,雲隨野水流,同樣的生活場景,卻有不同的內心體驗。寫作的時候不僅要觀察,還有體驗,再加上一些語文書寫的方法,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中小學生課外主動閱讀和寫作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在對語文要求越來越高,重要性越來越突出的情況下,建議家長還要加強孩子的閱讀訓練,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相對時間更充足,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受益一生。當然,閱讀也要選擇孩子喜歡的書,讓他們從閱讀中感受到樂趣還有收穫。

最後,筆者再為大家送上鍾南山院士的幾句經典語錄,它們無一不體現著鍾南山院士的語文素養和人格魅力:

其實,我不過就是一個看病的大夫。——《鍾南山傳》開頭

大家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

什麼時候,你把體質鍛鍊和功能鍛鍊看成跟吃飯、工作、睡覺一樣,那麼,你的境界將會達到一個新高度。

體育培養人的三種精神:一是競爭精神;二是團隊精神;三是高效率。

把體育精神拿到工作、學習上來,是極為可貴的。人最關鍵的需要一個是呼吸的空氣,一個是吃的食物,一個是喝的水。這些都不安全,什麼幸福感都沒有。

環保問題的解決,不能單純靠政府,這是個全民的問題。

健康是一所學校,人,應該學會關愛自己。

最好的醫生是你自己。

什麼是道德標準的核心?簡單一句話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想到別人。

空氣好了,老百姓會覺得政府了不起。

健康是一顆空心玻璃球,一旦掉下去就會粉碎;工作只是一個皮球,掉下去後還能再彈起來。

若想身心松,三樂在其中: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

比病毒更值得警惕的,是認知僵化。

比災難更可怕的,是掩蓋真相。

尊重專業,就是保護大多數人。

摸著石頭過河,是做事人最好的姿態。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卻可以走得更遠。

尊重醫護,就是給我們自己留後路。

所謂厚積薄發,都是穩紮穩打。

每個人的神,都是一路跋涉的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X95VAnEBfwtFQPkdR7O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