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和女兒幼兒園的門衛大叔聊天,大叔年過五十,身體硬朗,說話爽朗。他談起這份工作其實是副業,他有自己的本職工作—設計院的一名員工,值晚班。白天就在幼兒園工作,月工資1500元。本職工作上交社保公積金,保證晚年生活安康舒適。
他談起也是生活所迫,想多賺些錢貼補家用。大叔的妻子做些小本生意,很累很繁瑣,為了降低成本不能僱傭工人,大叔就從地質隊工作轉去閒職,好有更多的時間幫助妻子和照顧孩子。大叔說我們都想擁有好的生活,而一份工作不能保證我生活的舒適度,兼職了一份工作,就能給孩子買些他想要的東西,還能幫助妻子不用那麼辛勞。
現實生活中,除了大叔在本職工作外擁有兼職的,還有很多:比如老師兼職一對一家教或者開培訓班,公務員微信上賣海淘的化妝品,還有兼職保險員等等。在網絡上更是多的不勝枚舉。月入十萬,年入百萬不是夢。很多人在本職工作外,開公眾號獲得打賞和廣告收入,做演講,開收費課程,用自己的一技之長賺取了比本職工作還高的收入。
擁有多重職業在國內越來越流行,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斜槓」。斜槓一詞來自於「Slash」,你是不是也希望自己成為「斜槓青年」,擁有多重職業,獲得更高的收入,還能獲得自我價值實現的滿足感。《斜槓創業家》就是一本介紹幫助你開創自己的副業,帶你走出經濟恐懼和沮喪的困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加安定和富裕,並帶你體驗全職工作外的生活滿足感和個人成就感。
這本書的作者金伯莉·帕爾默(Kimberly Palmer)就是一個典型的「斜槓創業家」,她擁有多重身份:編輯/自由撰稿人/諮詢顧問/規劃師/公共演講者/CEO。她用自身的經歷和採訪過的眾多副業者的經歷向我們展示了成為「斜槓」需要具備的條件、如何營銷自己,建立自己的品牌,如何在困境中繼續前行。
一、尋找成為「斜槓」的動力
作者金伯莉本人之所以成為「斜槓」,是因為她想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女兒,要實現這一目標,她需要更大的權利和更多的金錢。她很熱愛自己的工作,也很需要這份薪酬,所以她選擇經營副業賺取額外的收入,以保持財務獨立,並最終成為自己的老闆,自主設定工作日程,這樣就不用擔心被解僱。
在她的採訪中,人們追求副業通常指生活上有大的變動,比如成為父母,或者經歷脆弱的時候,如失業或者害怕失去主要的收入來源。
成為父母,孩子的花費是一項大的開銷:教育、奶粉、旅遊等,這無疑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失業對個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沒有了生活上的保障,人也會消極、彷徨迷茫。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如果你擁有多重職業,在主業被解僱的情況下,你也能處之泰然。
你要對自己的動機和目標非常清楚。當然是為了賺錢,為了得到更多的控制權。進一步考慮,是為了保護家人免受被解僱通知書所帶來的巨大痛苦,為了給家人支付醫療費用。
當你沮喪失望時,如果關注這些目標背後的最初動力,是為了財務安全或更好的家庭生活,則會顯著提高成功的機率。
二、如何選擇副業
副業主要分三種情況:
1.能夠發揮全職工作的經驗和技巧的兼職,並且保證全職和兼職沒有衝突。
例如一位法律事務所經理,她的副業是寫個人財務專欄。全職工作為她提供了故事素材和專業技能,有助於她開展副業工作。
傳播學院的副教授找到了第二職業,包含了演講、寫作和管理自己的網站。她的秘訣就是利用自己的全職工作來促進第二事業的發展。
2.當副業和全職工作的性質並不完全相同時,副業者可以尋找一些方式讓兼職成為全職的一種優勢。
傑西的主業是一名辦公室諮詢人員,副業是歌劇演唱。這兩種職業是性質不完全相同。傑西的主管和同事都很樂意幫助她,在她需要時允許她做出靈活的時間安排。他們以這種副業為榮,也感激她的副業為辦公室帶來額外的藝術氛圍。
3.自己的本職和兼職完全沒有關聯,制定嚴格的計劃表將兩份工作完全區分開來完成將會是最好的方案。
例如黛娜本職是網站內容管理員,副業是保健行業工作。當兩種追求完全無關,要想同時完成好兩件事情需要更好的創造力,並且要嚴格遵守法律和道德底線。
金伯莉羅列了最頂尖的50種副業,每種副業解釋定義,最適合人群。相信只要是有心人,有志氣,有信念,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副業,開創新的職業藍圖。
三、推廣自己,建立自己的品牌
你開了自己的淘寶店、微信店或者博客,那如何吸引別人關注你並且購買你出手的商品那?那就要學會營銷,推廣自己,逐漸建立自己的品牌。
一直特立獨行的貓就是創立「下班後」品牌,現在擁有百萬粉絲,出了四本自己的書,橫掃了2014-2015年的各大圖書銷售的排行榜。她打響了自己的品牌,為自己帶來更高的收益和更廣闊的視野。
書中給出了三條建議:
1.建立一個社會化的營銷渠道以反映你所能提供和想提供服務,這是尋找用戶的關鍵一步。比如開博客、公眾號、微博等,介紹你的產品、服務是什麼,為哪些人服務。
2.掌握熟悉的營銷技巧向潛在的客戶和相關博客的博主推廣自己和產品。這一點必不可少,能夠幫助你宣傳自己的事業,同時也能獲得有報酬的演講機會。就比如現在的公號互推,在關注的公眾號里經常有互推,增加粉絲量。
3.對於具有高度針對性的行業,熟人網絡及介紹比社交媒體更重要。
四、重新振作
在追求副業的途中,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學習如何從失敗中站起來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1.從失敗中學習
肯德基的創立人桑德斯65時推銷自己的炸雞,一家家酒店去推銷,遭到了婉言拒絕。但是他仍不氣餒,最終肯德基遍布了全世界。
要想成功必然的承受拒絕的滋味,一次兩次還好說,次數多了難免會沮喪失望。要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創業失敗,而最終創業成功的寥寥無幾。
失敗也不是毫無用處,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迫使我們反思自我價值,審視自己的生活,思考真正想要的未來,對工作作出有意識的決定而不是隨波逐流。
2.改變經營之道
金伯莉採訪的許多副業者都經歷過沮喪的情緒和失敗的經歷,而這些失望的情緒往往會迫使(強制)他們改變生活的方向,最終找到新的突破口。
「托里.詹森在職業生涯剛剛開始時遭到了夢寐以求電視台的解僱,她暗自決定不再依賴單一僱主,於是早就她如今的成功,建立了名為「求職女性」公司的巨大成功。埃米是一位失業的建築師,他的成功來自於一次心血來潮,她把自己設計的砧板放到Etsy上售賣。」
這些取得成功的人共同點是適應能力極強,並且也有想方設法擺脫困境的決心。他們利用挫折激勵自己,努力嘗試不一樣的東西。能夠在副業中成功的人和那些不能成功的人之間的差距就是:不輕言放棄。
有七個策略,幫助副業者們在失望沮喪中找到前進的動力:
「去在線社區尋找支持。最成功的人也曾失敗。做兩手轉唄。找到讓你愉悅的東西。忽略討厭的人。要堅信自己有無限的潛力。保持前進。」
裡面寫的都是美國「斜槓青年」,但我覺得與中國的還是有相通之處的。都是隨著科技和網際網路的發展,增加了很多新的職業,尤其是自媒體提供了很多的就業渠道。為很多有一技之長的人提供了渠道。在這個日新月異變化的年代,打磨好自己的技藝,並運用技巧,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副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