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恩!寧波姑娘自學十八般武藝,成社區老人「共享女兒」

2020-08-10     寧波發布

原標題:報恩!寧波姑娘自學十八般武藝,成社區老人「共享女兒」

父親身患重疾,寧波鄞州白鶴街道丹頂鶴社區工作人員雪中送炭,從此在 寧波姑娘劉寧心中埋下一顆感恩的種子。為了讓自己的志願服務更專業,5年來,她學理髮、學修腳、學面點、學手工……「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只要老人有需要,我會一直幹下去!」劉寧用自己的方式報答「滴水之恩」。

劉寧(左)在給老人洗頭

父親身患重疾,社區雪中送炭

感恩的種子埋藏在心

劉寧是寧波人,年輕時在北京打拚,一年只回一趟家。

2005年,對劉寧一家來說是難熬的一年。當年,劉寧的父親身患重病,家人每年需要支付五六萬元的醫藥費,一度出現困境。

遠在北京的劉寧,每次聽到母親為醫藥費發愁,心裡總不是滋味。

有一次,她無意間和 鄞州白鶴街道丹頂鶴社區的工作人員說起這件事,沒想到社工很上心,幫忙四處打聽各項政策。

劉寧父親的情況有些特殊,社工陪著劉寧跑遍了相關部門,光是去老人曾經的工作單位打證明,就跑了一個月。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總算為老人辦理了醫療保險,幫助劉寧一家渡過難關。

打那以後,社區總惦記著劉寧父親的事,及時提供幫扶救助。有一年春節前,在社區的牽線下,鄞州區民政部門送來了上萬元的慰問金。

「有了醫療保險,家裡每年的醫藥負擔減輕了很多。一直到現在,父母還時常嘮叨,當時多虧了社區的幫忙。」這段經歷,在劉寧心裡埋下了一顆感恩的種子——「等我有能力了,一定要力所能及幫助別人。」

劉寧教社區孩子做蛋糕

幸福的笑容,樸實的「謝謝」

讓她堅定走上志願服務路

父親的這場病,徹底改變了劉寧的人生軌跡。

她是獨生女,常年在外地,父親病了,只能由母親一人照顧。有一次,劉寧在上海出差,母親哭著打來電話說父親呼吸困難。她連夜趕回寧波,將父親緊急送往醫院,總算搶救過來了。

2010年,劉寧遞交了辭職信,毅然回到寧波,留在父母身邊。

起初,她在寧波經營一家服裝店,有個老顧客戴麗君時常來店裡光顧。在戴麗君的朋友圈,劉寧經常看到他們在做志願服務,有時候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有時候去社區幫孤寡老人洗頭。

劉寧心裡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她發信息毛遂自薦:「你們還需要志願者嗎?」 就這樣,劉寧走上了志願服務這條路。

第一次志願服務,他們去了賀丞社區,陪社區老人包粽子,歡度端午佳節。很多老人拉著劉寧的手嘮嗑,有說不完的話。

第二次活動是在奉化班溪小學,志願者團隊為孩子們眾籌6萬元,人手一份學習用品。那場活動上,孩子們的幸福笑容,一句樸實的「謝謝」,讓劉寧再一次體會到志願服務的快樂,她正式成了「鋒之社」團隊的一員。

劉寧給環衛工人梳妝

老人需要什麼,他們就提供什麼

自創「菜單式」志願服務項目

為什麼不把志願服務送到社區,讓老人在家門口享受服務?加入志願者團隊後,劉寧時常琢磨這個問題。

在當時,社區居家養老是個新概念,寧波很多社區沒有類似的服務。那一年,劉寧連續跑了十幾個社區,提出願意為社區老人免費提供志願服務,但社區都拒絕了。

免費的居家養老服務遭遇「閉門羹」,讓劉寧始料未及。但她並沒有放棄,一家家上門談。

在丹頂鶴社區,劉寧的建議,社區書記一口答應了。丹頂鶴社區建成時間較長,轄區老年人居多,她的想法和社區書記不謀而合。

2015年12月底,「鋒之社」駐丹頂鶴社區公益基地成立,劉寧成了基地負責人,從此開啟了她回報社區的志願服務之路。每月為社區居民洗頭理髮、修剪腳趾甲、健康義診;每季度聯合社區一起給獨居老人過生日,為老人們送上精彩表演;逢年過節與隊員們一起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們送上節日慰問。2016年一年時間,劉寧帶領團隊隊員累計開展大型廣場服務20多次,服務社區居民近3000多人。

「我血糖高,想吃卻不敢吃!」在活動過程中,劉寧時常聽到老人這樣抱怨。一問,原來轄區內患糖尿病的老人挺多。很快,「降糖俱樂部」誕生了,劉寧對接專業醫生,為每位糖尿病患者開展日常血糖檢測,提供飲食、運動等健康指導。慢慢地,老人們的血糖穩定了,甚至不用依賴藥物了。

劉寧自創 「菜單式」志願服務項目,讓志願服務更加接地氣。

劉寧在給社區居民磨剪刀

為了學修腳,她跑足浴店「偷師」

練就「十八般武藝」,志願服務更專業

從事志願服務5年多時間,劉寧練就了「十八般武藝」,會理髮,會修腳,會磨刀,會烹飪,會園藝,甚至連磨剪刀這種老底子的活兒都不在話下。

「他們的需求,就是我學習的動力。」說起這個,她笑了。「老人多,志願者不夠,那就自己上。」

每年春節前,給老人理髮是一項傳統服務,但理髮師不好找。為此,劉寧專門到朋友的理髮店裡當了兩個月學徒,硬是學會了理髮。「白天在店裡學,晚上回家找家人練手,慢慢就會了。」

老年人喜歡修腳,為了學習這項技能,劉寧還鬧出了笑話。

有一段時間,她天天跑足浴店「偷師」。老師傅修腳的時候,她總會在一邊細細觀察。「師傅,這刀片有沒有消毒?你們是怎麼消毒的?」「師傅,碰到甲溝炎怎麼辦?「如果是灰指甲,你們有沒有辦法?」

問得多了,老師傅不耐煩了,「你問那麼多幹嘛,是不是想開店?」

「不是,我是志願者,我想學幾招,回去想幫老人修腳。」劉寧交代了原委。

老師傅對她肅然起敬,他不光傳授修腳技巧,還和她約定,下次志願服務,一定要帶上他。後來,劉寧才知道,這個老師傅是這家足浴店的老闆,此後跟著他們參加了好幾次志願服務。

熟悉劉寧的人都知道,她是個烹飪高手,中餐、西餐都難不倒她。她做的面點,老人都讚不絕口。「其實,我以前是個連蛋炒飯都不會的人。因為老人愛吃麵食,我特意去學的。」

「都說『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我就認這個理。當年社區幫了我父親,現在這份情誼由我來回報。」在社區老人眼裡,劉寧早就成了他們的「共享女兒」。

來源:寧波晚報

文字:薛曹盛

編輯:余婧婧

為暖心寧波人點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WeoK2HMBd8y1i3sJvV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