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遇到好多次這樣的肺癌病人,化療後出現手指頭和腳指頭末梢麻木,遇到冷水會有觸電的感覺,尤其是冬天比較明顯。其實這是化療藥物的周圍神經毒性引起的。化療藥物種類很多,不同的藥物有不太一樣的毒副反應,有的胃腸道反應大,有的骨髓抑制明顯,有的具有顯著的神經毒性。有較明顯神經毒性的常用的化療藥物包括鉑類(奧沙利鉑、順鉑)、長春鹼類和紫杉醇一類的藥物。
化療藥物引起末梢的觸電感、麻木感又稱為化療誘導的周圍神經病,發生的機制可能是,1.藥物損傷細胞微管導致神經軸索運輸功能障礙;2.藥物對背根神經節內感覺神經細胞具有直接損傷;3.遠端神經纖維的軸突變性。化療誘導的周圍神經病不僅包括感覺神經損傷,還包括運動神經損傷。症狀表現為手腳末端的感覺異常、遲鈍、麻木、疼痛,甚至出現肌無力和肌萎縮。通常為雙側對稱,呈手套-襪套樣分布。
並不是所有化療病人都會出現遇冷後的觸電感,神經毒性出現的程度取決於化療藥物種類,化療藥物累積劑量,取決於病人用藥期間和用藥後的自我保護,如果化療前就有糖尿病神經病變,那麼神經毒性的表現會更明顯。
在常用的針對肺癌的化療藥物中,順鉑的神經毒性與累積劑量有關,會表現為肌肉疼痛,手指,腳趾麻木多見,運動神經受損少見。一般停藥後可以逐漸恢復,但有30%患者症狀是不可逆轉的。長春瑞濱的神經毒性表現不同,四肢末梢感覺異常的少見,長期用藥可能會出現下肢無力,腸麻痹出現便秘。紫杉類的神經毒性發生率比較高,達到50-60%,一般為輕度,可以表現為手套-襪子型麻木和感覺異常,比如燒灼感、遇冷觸電的感覺。紫杉醇脂質體和白蛋白紫杉醇的神經毒性並沒有明顯降低。順鉑、長春鹼類和紫杉類藥物的神經毒性沒有相應的防治藥物,一旦出現嚴重症狀一般考慮減量、延長給藥間隔時間或者停藥。
還有一種鉑類藥物,二代的奧沙利鉑,主要用於胃腸道等消化道腫瘤,骨髓抑制和胃腸道反應比較輕,最明顯的不良反應就是神經毒性,可以表現為急性的感覺神經病變,一般發生在用藥數小時或一兩天內,表現為手指、腳趾、口周甚至咽喉部感覺遲鈍,尤其是吹冷風,碰冷水或喝冷水,接觸金屬製品之後,症狀很明顯,有的病人形容有電打的感覺。這種急性神經毒性一般是可逆的。如果平時生活不注意保暖和防護,藥物累積劑量較大時會出現不可逆的神經毒性,長期的手足末梢麻木並影響日常生活。所以,使用奧沙利鉑期間及之後的至少半年我們都會告誡病人一定要做好防護,比如冬天出門戴口罩,帽子,手套,不接觸冷水,喝、用的水都要溫水,不接觸冰箱裡的東西,不接觸金屬物品,多用熱水泡手腳等等,總之,做好預防,神經毒性發生幾率會明顯下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WUjM1G4BMH2_cNUgiol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