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周一讓人不寒而慄,美股創造08年以來最恐慌情緒,歷史罕見的出現了熔斷。原油、債券、股市幾乎全部崩潰,原本數周前還樂觀的投資紛紛悲觀的不得了。但是,外部擾動只會干擾A股的節奏不會改變A股的趨勢,三月處於相對安全期的結論是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的,而A股的確也是體現出全球獨一份的韌性。
隨著「戰疫」的基本勝利,中國經濟預計將出現強勁反彈,尤其是積累許久的消費放量值得期待。而油價的下降給原本受到疫情衝擊的中國運輸、化工等行業送來了大禮包,降低了成本,緩解了壓力,更進一步有利於中國經濟復甦。
從本次的金融海嘯來看,其力度已經是歷史罕見,市場恐慌程度甚至超過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但無論是疫情還是油價的衝擊,其影響有世界大戰那麼大嗎?明顯是沒有的,所以全球股市反應過度了,再去恐慌已經是韭菜之舉。
觀察歷史可以發現,道指短期跌幅逼近20%之後,接下來的時間都是反彈,哪怕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跌完了也出現了強勁反彈。
美股反彈,那A股呢?
抗跌品種在市場恢復之後,自然成為領漲品種,這是市場的自然規律。所以,這次的危機和過去是不同的,中國資產是要堅定持有的,萬不可丟。一旦美股企穩反彈,A股的反彈力度只會更大而不會更小。
A股現在企穩了嗎?
A股已經基本企穩,但要確認開始上漲還需要兩個條件的出現:
第一:美股、歐股確認見底不再暴跌
第二:資金開始找到主線板塊,指數開始創新高
依然維持上證指數繼續上攻,並將挑戰3200點的觀點不變。同時,維持科技股反彈,消費股主攻的市場風格判斷。
儘管今天晶片股大幅反彈,但從盤面上看得非常明顯,除了新舊基建的方向,科技股已經失去了二月份主攻手的特徵。也就是說,科技股殺跌暫時結束開始反彈,但不會是行情的主線,指數後面的上漲將不由科技股推動。隨著疫情的逐步結束,市場將圍繞經濟復甦的邏輯去尋找二季度業績能出現強勁反彈的行業和個股去做布局,因此二季度大機率是圍繞消費、醫藥醫療、汽車等板塊進行操作。
今天只能算市場企穩,A股正式上攻還沒有確立。預計,在未來的某一日會出現三大指數的全面上漲,真正領漲板塊就會浮出水面,二季度的超額受益就在於能否抓住這波主線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