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無小事,父母的護理不當,很容易給小寶寶造成傷害。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個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案例,希望年輕寶媽能引以為戒。住在同一小區的年輕寶媽小玉,生下兒子十多天,有一天她給寶寶洗澡的時候,發現寶寶頭上有很多乳痂,特別的難看,油亮油亮的,看起來髒兮兮的。
於是小玉就用沐浴露擠在乳痂處,用毛巾用力給寶寶清理乳痂。可能用力過度,寶寶給弄哭了,看著奶痂已經清理得差不多了,小玉才停手。這時,寶寶的囟門處已經是紅紅的了。
第二天,在給寶寶喂奶的時候,看到寶寶囟門處還有些奶痂沒有清洗乾淨,寶媽小玉一時手癢,再次用手把奶痂強行擦掉了。經過這樣一折騰,寶寶的鹵門開始有些紅腫了。
寶媽小玉沒有在意,晚上寶寶吃過奶之後,就睡著了。半夜色的時候,寶寶開始哭鬧,越哭越聲音越大,一摸寶寶的額頭特別的燙,一測體溫竟然達到40°C,這下把她嚇壞了。趕緊打了車,抱著寶寶去看急診。
經過醫生的檢查,寶寶腦部發炎。而造成寶寶腦部發炎的原因,是媽媽錯誤清理奶痂而引起的。看到這個來到世界才十多天的新生兒,醫生無奈地說:媽媽做法太無知了!
幸運的是寶寶送來及時,經過醫生的細心護理,寶寶很快康復出院了,寶媽小玉也後悔自己的行為,決心好好學習育兒知識,做個負責任的好媽媽。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奶痂」?
由於新生兒頭皮的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分泌物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清洗,就會和頭皮上的其他物質積聚在一起,時間長了就會形成一層厚痂,這就是乳痂。這是一種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父母不要擔心,也不需要給寶寶特殊處理,媽媽只需要在家裡小心自行清洗處理就可以。
那麼,新生兒「奶痂」如何清理呢?
父母在家給寶寶清理「奶痂」時,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進行處理。
溫馨提示:
給新生兒寶寶使用的頭刷應該是非常柔軟的軟毛期,在使用前,要先用開水煮沸,徹底消毒後再給新生兒使用。為寶寶正確清洗頭垢,可以讓寶寶感到很舒適。
每個寶寶都有兩個囟門,它們分別是前囟門和後囟門,不過因為後囟門很小,閉合很快,所以不必關注,我們通常關注的是前囟門,也就是寶寶額頭上方塊沒有頭骨覆蓋的地方。我們仔細觀察,可以看到這塊地方會隨著脈搏跳動。
囟門反映寶寶健康的一個窗口,父母平時要多關注寶寶的這個重要部位。
1.關注囟門大小變化
囟門大小是從兩對邊的垂直距離,即囟門斜徑判斷的,新生寶寶囟門斜徑一般在2.5厘米左右,兩個斜徑值可以不一樣,1~3厘米都是正常的。若小於1厘米或大於3厘米則需請醫生做詳細檢查。隨著寶寶長大,囟門會持續縮小。
2.關注囟門有無凹陷或膨隆
正常情況下,寶寶坐立時,囟門是平坦的,如果突然膨隆起來,可能發生了顱內感染,如果囪門逐漸飽滿,可能是有異常情況,這時父母要及時注意,引起重視。
我們平時不能用力觸碰寶寶的囟門,更不能讓其碰到硬物上去,這裡沒有頭骨,頭皮下面就是腦膜和大腦,硬物碰撞會直接傷到腦膜和大腦。同時,父母還要做好以下幾步護理:
.小心理發
給寶寶理髮時,對寶寶囟門的正常觸摸,是沒有問題的,但理髮的過程時,一定要稍加註意,防止碰傷、刮傷。
.注意保暖防曬
炎熱的夏季,要注意防止陽光直曬寶寶的囟門。寒冷的冬天,出門時給寶寶戴好帽子,這樣既能保護還能保溫。
.正確清洗
洗頭時,動作要輕柔,用指腹柔搓洗一下,不要用指甲摳撓,尤其是有長指甲的情下更不能這樣做,以免劃傷寶寶的下皮膚,可能會引起感染。而且寶寶有頭垢也不要強行摳或撕,可以用植物油塗抹,軟化幾小時後用梳子梳下去。
文章開頭案例中的寶媽小玉就是因為用錯了方法,強行撕下了奶痂,讓寶寶細菌感染而入院。
特別提醒:
如果寶寶頭部皮膚受外傷了,特別是靠近囟門的部位,要馬上用消毒棉球蘸酒精擦拭消毒,避免引起感染。總之,護理新生兒囟門有講究,寶媽做好以上這幾個細節,寶寶長得好,不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