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哺乳,我為什麼總強調「少喂多餐」,看完你就明白了

2020-01-26     鑫媽育兒經

很多媽媽都會遇到寶寶吐奶的情況。如果是新媽媽,面對這種情況,甚至會感到手無足措。

其實這個行為正不正常和寶寶的月齡有一定的關係。


如果說寶寶月齡小那可能就是正常現象,等寶寶到了幾個月的時候再吐奶,那可能就不是正常現象了。


喂孩子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新生兒吃奶後,奶水到達十二指腸的速度比較慢,所以奶水停留在胃裡面的時間比較長;


連接小腸處的幽門又比較緊,所以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發生回奶。


最重要的是,喝母奶時,寶寶的嘴與乳房沒有緊貼 ,造成過多的空氣吸入。



一些新手寶媽很擔心寶寶的發育,也不知道寶寶發育的階段和表現,所以就認為自己讓寶寶多吃就可以讓他發育的好;


但越是這樣吐奶越是頻繁,導致寶寶發育受限、健康受損。


不要追求量大發育好,以前的人都是母乳喂大的,寶寶吃一點是一點,循序漸進;

不可能出現那種吃一頓管幾個小時的情況,寶寶自然也絕少吐奶。



循環漸進才是正當的喂養方式。


即使是成年人,如果剛吃了飯,沒多長時間又吃,也會出現肚子脹痛的感覺,換做寶寶也是一樣的道理;


寶寶沒多長時間又想吃奶,不一定是餓了,也可能是沒有安全感或者其它原因。


還有就是,寶寶剛喝完奶不要馬上躺下。正確的做法是喂奶後不要馬上讓寶寶平躺,應抱直並輕拍背部(媽媽的手呈杯狀)。


若要躺下,要將寶寶上半身放高,並採取右側臥的姿勢。



這些小技巧讓寶寶更舒服:


  • 少量多餐。
  • 每次喂奶後,把寶寶抱直排氣。
  • 喂奶時勿讓寶寶吸食太急,中間應暫停片刻。
  • 奶瓶嘴孔應適中,孔洞太小吸會較費力,空氣容易由嘴角處吸入口腔再吞入胃中,奶嘴孔洞太大,奶水會淹住咽喉,很容易嗆到。


出現以上生理現象,這跟媽媽的喂養習慣有很大關係,寶媽要儘量改善母乳質量和避免讓寶寶吃多;


適應寶寶吃奶習慣和掌握時間點,寶寶舒服你也就感覺越來越輕鬆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VIjK5G8B3uTiws8KHIw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