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烹飪中,鹽、味精以及酒是三種最為常用的調料,因此廚師必須學會如何正確使用它們,如果用不好則會起到反效果。今天餐飲先驅就和大家介紹一下,這三種常用調料的正確使用方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鹽在烹調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人們常將食鹽的鹹味稱為「百味之王」,「一鹽調百味」。鹽在烹調中的主要作用是調味和增強風味。烹調加鹽時,既要考慮到菜肴的口味是否適度,同時也要講究用鹽的時機是否正確。
學術理論認為,人的味覺可以感覺到鹹味最低濃度為0.1%-0、15%。感覺最舒服的食鹽溶液的溶度是0.8%-1.2%。因此製作湯類菜肴應按0.8%-1.2%的用量掌握。而煮、燉菜肴時一般應控制在1.5%-2%的範圍內,因為這些菜肴食用時常和不含鹽的主食一同食用,即下飯的菜,所以加鹽量應該大些。
鹽在烹調過程中常與其它調料一同使用,使用過程中幾種調料之間必然發生作用,形成一種復合味:
一般說,鹹味中加入微量醋,可使鹹味增強,加入醋量較多時,可使鹹味減弱;
反之醋中加入少量食鹽,會使酸味增強,加入大量鹽後則使酸味減弱;
鹹味中加入砂糖,可使鹹味減弱。甜味中加入微量鹹味,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甜味;
鹹味中加入味精可使鹹味緩和,味精中加入少量食鹽,可以增加味精的鮮度。
此外,食鹽有高滲透作用,還能抑制細菌的生長。製作肉丸、魚丸時,加鹽攪拌,可以提高原料的吃水量,使製成的魚丸等柔嫩多計。
而且,在和麵糰時加點鹽,還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面的彈性和韌性;發酵麵糰中加點鹽還可起到調節麵糰發酵速度作用,使蒸出的饅頭更鬆軟可口。
在烹調中掌握用鹽,大體有以下三種情況:
1、烹調前加鹽
即在原料加熱前加鹽,目的是使原料有一個基本鹹味,並有收縮。
在使用炸、爆、滑餾、滑炒等烹調方法時,都可結合上漿、掛糊,並加入一些鹽。因為這類烹調方法的主料被包裹在一層漿糊中,味不得入,所以必須在烹前加鹽。
另外,有些菜在烹調過程中無法加鹽,如荷葉粉蒸肉等,也必須在蒸前加鹽。燒魚時為使魚肉不碎,也要先用鹽或醬油擦一下。但這種加鹽法用鹽要少,距離烹調時間要短。
2、烹調中加鹽
這是最主要的加鹽方法,在運用炒、燒、煮、燜、煨、滑等技法烹調時,都要在烹調中加鹽。而後是在菜肴快要成熟時加鹽,減少鹽對菜肴的滲透壓,保持菜肴嫩松,養分不流失。
3、烹調後加鹽
即加熱完成以後加鹽,以炸為主烹制的菜肴即此類。
味精是一種增鮮味的調料,炒菜、做餡、拌涼菜、做湯等都可使用。味精對人體沒有直接的營養價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鮮味,引起人們食慾,有助於提高人體對食物的消化率。
另外,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還具有治療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經衰弱、癲癇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味精雖能提鮮,但如使用方法不當,就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1、對用高湯烹制的菜肴,不必使用味精。因為高湯本身已具有鮮、香、清的特點,味精則只有一種鮮味,而它的鮮味和高湯的鮮味也不能等同。如使用味精,會將本味掩蓋,致使菜肴口味不倫不類。
2、對酸性菜肴,如:糖醋、醋熘、醋椒菜類等,不宜使用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物質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的效果越差。
3、拌涼菜使用晶體味精時,應先用少量熱水化開,然後再澆到涼菜上,效果較好(因味精在45℃時才能發揮作用)。如果用晶體直接拌涼菜,不易拌勻,從而達不到提鮮的作用。
4、烹飪使用味精,應差不多起鍋再加入。因為在高溫下,味精會分解為焦谷氨酸鈉,即脫水谷氨酸鈉,不但沒有鮮味,而且還會產生輕微的毒素,危害人體。
4、味精使用時應掌握好用量,並不是多多益善。它的水稀釋度是3000倍,人對味精的味覺感為0.033%,在使用時,以1500倍左右為適宜(即1克味精對應1500的水)。
如投放量過多,會使菜中產生似成非成,似澀非澀的怪味,造成反效果。
6、味精在常溫下不易溶解,在70 C-90 C時溶解最好,鮮味最足,超過100C時味精就被水蒸氣揮發,超過130C時,即變質為焦谷氨酸鈉,不但沒有鮮味,還會產生毒性。對燉、燒、煮、熬、蒸的菜,不宜過早放味精,要在將出鍋時放入。
7、在含有鹼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回味精遇鹼會化合成谷氨酸二鈉,會產生氨水臭味。
烹調中,一般要使用一些料酒,這是因為酒能解腥起香的緣故。要使酒起到解腥起香的作用,關鍵要讓酒得以發揮。因此,要注意以下幾點:
1、烹調中最合理的用酒時間,應該是在整個燒菜過程中鍋內溫度最高的時候。
比如煸炒肉絲,酒應當在煸炒剛完畢的時候放;又如紅燒魚,必須在魚煎制完成後立即烹酒;再如炒蝦仁,蝦仁滑熟後,酒要先於其它作料入鍋。絕大部分的炒菜、爆菜、燒菜,酒一噴入,立即爆出響聲,並隨之冒出一股水汽,這種用法是正確的。
2、上漿掛糊時,也要用酒。但用酒不能多,否則就揮發不盡。
3、用酒要忌溢和忌多,有的人凡菜肴中有葷料,一定放酒。於是「榨菜肉絲湯」之類的菜也放了酒,結果清淡的口味反被酒味所破壞,這是因為放在湯里的酒根本來不及揮發的緣故。所以廚師們在用酒時一般都做到「一要忌溢,二要忌多」。
4、有的菜肴要強調酒味,例如葡汁雞翅,選用10隻雞翅膀經油炸後加蕃茄醬、糖、鹽一起燜燒至翅酥,隨後加進紅葡萄酒,著芡出鍋裝盒。這個菜把醇濃的葡萄酒香味作為菜肴最大的特點,既然這樣,酒在出鍋前放,減少揮發就變成合理了。
5、用酒來糟醉食品,往往不加熱,這樣酒味就更濃郁了。另外,這裡還歸納了一些啤酒調味小竅門,啤酒除用於飲用外,還可用來對菜肴調味。具體方法如下。
(1)炒肉片或肉絲,用澱粉加啤酒調糊掛漿,炒出後格外鮮嫩,味尤佳。
(2)烹制凍肉、排骨等菜肴,先用少量啤酒,腌漬10分鐘左右,清水沖洗後烹制,可除腥味和異味。
(2)烹制含脂肪較多的肉類、魚類,加少許啤酒,有助脂肪溶解,產生脂化反應,使菜肴香而不膩。
(3)清蒸雞時先將雞放入20-25%的啤酒中腌漬10-15分鐘,然後取出蒸熟。格外鮮滑可口。
(4)清蒸腥味較大的魚類,用啤酒腌漬10-15分鐘,熟後不僅腥味大減,而且味道近似螃蟹。
(5)涼拌菜時先把菜浸在啤酒中,加熱燒開即取出冷卻,加作料拌食,別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