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讀書常見的五大誤區,第一個就是對讀書最大的誤解

2020-01-17   指數空間

樊登,央視主持人出身,曾主持過《實話實說》、《商界傳奇》等欄目,後跳出央視,發起了樊登讀書會,致力於改變3億人的閱讀習慣。他喜歡閱讀,更善於閱讀,總結了很多關於讀書的方法和心得。

在他寫的《讀懂一本書》中,幫大家解答了大家對於讀書的五大誤解,我帶大家來一一解讀。

樊登

一、讀書沒有任何用。

「讀書無用論」是對讀書最大的誤解。

古今中外,通過讀書改變人生的例子比比皆是。

匡衡,家境貧窮,喜愛讀書,白天做工維持生計,晚上回去刻苦讀書,家裡點不起燈燭,就在牆上鑿了個洞,借鄰家的亮光讀書,最終從一介農民成為當朝宰相,改變了整個家族的命運;

俞敏洪,一個鄉村出來的窮小子,即使考入北大仍發現和同學間有很大的差距,大學四年,讀了整整800本書,開拓了自己的視野,拓展了自己的認知,為之後創立新東方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比爾蓋茨,長期霸占世界首富的創業者,更是一個終身學習的倡導者,雖然輟學創業,卻從未停止過讀書學習的腳步,能長期霸占世界首富的地位,長期讀書的習慣絕對功不可沒。

讀書是成本最低的投資,需要堅持。

比爾蓋茨

二、讀書只追求有用。

很多人覺得讀書無用,更有些人只讀有用的書,這也是對讀書的一種誤讀。

讀書不能單純的追求解決眼前的實際問題,更重要的是開拓視野,打開我們的認知局限。

英國作家培根曾在《論讀書》中寫道:「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辨,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讀不同類型的書會塑造我們不同的思維能力。

關於這一點,樊登在書中提到了鄧寧克魯格效應。

鄧寧克魯格效應是一種認知偏差,指的是能力不足的人很容易在沒有充分考慮的情況下做出錯誤的結論,但他們因不能正確認識自身的不足而不無法辨別自己的錯誤行為。

在讀書中,覺得只應該讀對自己有用的書,那麼,什麼書才是對自己有用的呢?你真的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嗎?

鄧寧克魯格效應告訴了我們答案,我們無法認清自己的不足,所以就多讀書吧。

論讀書

三、讀書有的讀不懂。

很多人覺得很好多書根本看不懂,又看的必要嗎,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這讓我想起了上學時老師經常講的一句笑話:吃第一個饅頭沒吃飽,能說這個饅頭沒有意義嗎?

讀書和吃飯是一樣的道理,飯不是一口就能吃飽的讀書也不是一讀就會的。

如果一本書你一讀就懂,甚至剛看到開頭,你就可以預測出後面的發展走勢,這種書你讀著又什麼意思呢?

我們讀書就應該選擇那些讓你讀完之後不禁大呼「臥槽,居然還有這種操作」的書。

而且,同一本書,常讀常新,不同的時期讀會有不同的感悟和收穫。

《西遊記》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西遊記

我們小時候讀《西遊記》更多看的是一個熱鬧,唐僧又被哪個妖怪抓走了,孫悟空又是如何和妖怪大戰三百回合的,豬八戒有沒有吵著要分家回高老莊,我們被書中的故事情節而吸引。

長大後再看《西遊記》,跳出故事本身,開始思考它背後要表達的含義。大鬧天宮,將天庭攪得天翻地覆的齊天大聖為何連神仙的看門童子,身下坐騎都不能降服?真假美猴王之後陪唐僧求取真經的究竟是哪個猴王?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就是它在描寫精彩絕倫的故事之際還在傳達著更值得思考的人生話題。

所以,很多書我們第一次是很難讀懂讀透的,我們必須多讀常讀。

四、讀書是一件私事。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如果一個人只是獨自學習,不與別人交流探討,很容易導致自己學識淺薄,見聞不廣。

讀書就應該走出去多和同道中人互通有無。

我最近參加了一個寫作培訓,在這裡認識了很多歷史文化達人,他們知識淵博,學富五車,對歷史名著總能信手拈來,對古典文化也有獨到的見解和解讀。

以前,我覺得自己讀了不少書,對文學,經濟,歷史,管理等多方面皆有涉獵,知識也算豐富,如今跟他們一比較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矮了一大截。

和他們交流讀書的經驗分享以及讀書中文化的解讀,無異於又多讀了幾遍書,收穫滿滿。

讀書是和作者心神交流的過程,只有你們倆人交談豈不是孤單,大家一起交流才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孤陋寡聞

五、自己讀書效果好。

都說「文人相輕」,很多人不願聽別人讀書,覺得自己讀的效果更好,這也是對讀書的一種誤讀。

當然,我們不排除樊登為講書做廣告的嫌疑,但我們應該正式聽別人講書的好處。

對於講書,我覺得首先自己應該先把一本書讀完,再去聽別人是如何講這本書的,尤其聽那些認知能力比自己強的人是如何解讀這本書的。這對於提升自己的認知和理解會有很大的幫助。

其次,自己試著去講書,把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講出來給別人聽。教別人是自己最好的學習,在講的過程中你既能發現自己理解不深刻的地方,還可以從別人的反饋中知道自己的理解偏差。

我覺得這才是讀書和講書最好的結合方式。

一起讀書吧

余秋雨說: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我們不要被讀書的誤解,阻礙了我們讀書的腳步。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