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當陽:糜國的都邑糜城,空餘「糜夫人」

2019-06-20     掌上風景線



糜城遺址位於當陽市兩河鎮糜城村,沮漳河西岸,相傳為蜀將糜芳守江陵所築,故名。


城牆周長約1670米,城址總面積約174000平方米,土築城垣略成橢圓形,牆基寬約18米,頂寬5--10米,高6米,牆基均為土所築,城的東、北、西三面與城牆的三個土台遙相對稱,有三座營盤故址,城中有三口大堰,西北有兩缺口,發現有水井等。

據考古鑽探,城內文化堆積可分四層,厚1.5米。上為近代至漢代文化層,中為周代文化層,下為商代文化層,底層新石器時代。尤其東周時期遺物最多,遺物以泥質灰黑陶為主,少量夾砂紅陶、蛋殼彩陶,紋飾有弦紋、附加堆紋。出土有鬲、盂、豆、盆、碗、缸、罐等典型的楚文化遺存,還有大量的筒瓦,脊瓦和各種陶瓷碎片,考古發現證明糜城為糜芳所築不可信。有學者考證可能為春秋時期權國故城,權國後來被楚國所滅。

《史記》記載:「楚武王克權,使斗緡(mín)尹之。」史學界考證,楚武王滅權國後,在此設立權縣管轄,這是我國歷史上縣制行政機構的最早記載。其領域範圍應在漳河以東的當陽、荊門、鍾祥部分土地,與糜城地理不符,故糜城為古權國都邑之說不能成立。

「糜城藕」已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

又有研究者認為,糜城是商王朝在江漢地區的一個封國——糜國的都邑,史料記載,權國與糜國是古代北方殷商王朝在荊楚地區的封國,兩國以沮漳河劃界,東為權國,西為糜國。糜國為商朝嬴姓貴族所建立的一個封國,其管轄範圍包括當陽西部、枝江北部。

相傳嬴姓是舜時期珀益之後,「古殷國嬴姓多顯,遂為諸侯。」商朝在建立權國的同時,也將嬴姓貴族藩封到這裡,以加強漢西的統治。西周中期末葉,僻居荊山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的楚人順沮漳河而下,首先滅掉糜國,並其地、用其城、遷其民,這裡成為楚國創業的基地。

糜國是楚國走出荊山被滅掉的第一個國家,雖然他在荊楚大地上湮沒較早,而後來以國家為姓的糜人後裔卻散布全國各地。如東漢末年劉備的夫人糜氏及兄弟糜竺、糜芳就是落籍於徐州東海郡糜人的後代。

相傳糜夫人一魂不散,蕩蕩悠悠,來到一處,只見此地兩河交注,平原千里,田連阡陌,煙樹萬家,風光秀美。那兩河口之西,家兄糜芳所築的城池內外,幾經戰亂,房屋倒塌不少,那廢墟旁的平地,有無數堰塘,塘中蓮花朵朵,色如白絹,無比嬌艷。

糜夫人心中大喜,於是按落雲頭,在塘邊站定,細看朵朵白蓮花,每朵蓮花的花片,不多不少,正好與自己的年齡相仿,一十八瓣,夫人臉上泛出紅暈,光彩照人。

說也奇怪,那雪白的花瓣,一下子變了色彩,變成淡淡的水紅,只是花片尖子帶些許胭脂色,比桃花更好看。

夫人撥開蓮葉,在清清的堰塘里洗手,邊洗邊說:「蓮花仙子,你若有靈,就顯一次聖,將田藕長得又嫩又白,讓那些終日勞作的糜城人,嘗嘗田藕美味」。

這一年秋天,住在城裡城外的人們,果然挖到又白又嫩、節巴又長的鮮藕來,從此糜城藕便名揚天下了。

雖然只是傳說,但糜城藕的優質還是有根據的。

其產地位於兩河鎮糜城村周代權國古都城遺址的3口大堰,因3口大堰底泥中天然腐植酸遠遠高於普通堰塘和田塊土壤,極利生產優質蓮藕。所產蓮藕形長飽滿,澱粉含量豐富,色澤白嫩無雜、口感甜脆絲滑,可生食也可做菜,且藥用價值極高,有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的功效。

權國和糜國的建立是中原文明輸入到沮漳河流域的重要標誌,這裡也是當陽最早的文明之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使其成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來源:雄風當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Uu4oGGwBmyVoG_1ZAU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