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片《小豬佩奇》已經家喻戶曉,很多家長對動畫片的內容都十分熟悉,在陪孩子的過程中,自己也融入了劇情,還能跟孩子探討一二。但就算是沒有孩子的人,談到這個「社會豬」也會大聲地表示:「我知道啊!就是那隻粉色的豬,她還有個弟弟!」
隨著家長對這部動畫片的深入了解,很多人發現,這部動畫片雖然能教給孩子一些好的東西,但是壞的方面也不少。所以,《小豬佩琪》的抵制者來了,他們紛紛表示,我的孩子不能看這些,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不少中國家長看這部動畫片的時候,覺得佩琪的父母太「扯」了,面對孩子一些「無理由」的,甚至的「荒誕」的要求,竟然能支持,並與他們真的玩到一起去。
可是,這跟文化差異是相關的。很多國外的家長,確實是在與孩子「做朋友」大過「居高臨下地做父子」。而動畫片中的表現,則是更加誇張化,因為這畢竟是一部給孩子看的動畫片,要與孩子產生共情。
但是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父母卻無法理解,包括有些那些當地的父母亦是如此。他們甚至擔心孩子因為看這樣的動畫片太多,就會失去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權威性。確實,父母的「權威」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必不可少,所以父母會抵制這部動畫片,來保護自己。
每部動畫片都有自己的基調與受眾,《小豬佩琪》在大部分人眼中是比較「低智」的,年齡大一點的孩子,恐怕都不會喜歡看。但是這部動畫片正好迎合了這些小朋友,他們從中感受到了快樂、友誼和一些簡單的知識。
比如大部分孩子天生就是喜歡水的,而孩子在年幼時也喜歡無組織的遊戲,像是跑跳追逐,這類不限場合、離地的、自由的遊戲。《小豬佩琪》中的「踩泥坑」就正中孩子的下懷,更是很多家長抱怨,孩子踩泥坑,就是跟佩琪學的。
而實際上,就算是沒有動畫片的教授,孩子也會對這些遊戲感興趣,但是因為這類遊戲雜亂無章,看似並不能給孩子帶來益處,反而又髒又危險,所以家長普遍比較牴觸。但實際上,無組織遊戲會提升孩子的邏輯能力、動腦動手能力和想像力。
如果你問我,會不會反對孩子看《小豬佩琪》,我想我不會。孩子有自己了解這個世界的渠道,而我們要做的,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去協助孩子走更合適的方向。不過,我想我會告訴我的孩子,儘量不要與小羊蘇西做朋友。
在這部動畫片的某一集,佩琪班裡所有的小朋友都要表演才藝,佩琪準備了很多種,並且在表演才藝前,將自己的準備告訴小羊蘇西。這時蘇西說自己準備了看電視,佩琪說這不是才藝。
可是前邊的小朋友們,將佩琪準備的才藝全部表演過了,只剩下一項跳舞。結果蘇西搶在佩琪之前,說自己準備跳舞,佩琪整個人都呆住了。最後大家一起望著佩琪,問她表演什麼的時候,蘇西高傲地說:「看電視可不是一項才藝哦。」
看到這裡,我確定,我不想我的孩子與小羊蘇西做朋友,即使她只是個孩子。但是,我卻不能阻止我的孩子看這個世界,正如我們無法通過抵制一部動畫片,杜絕孩子所有「變壞」的可能。
如果不想我們的孩子,向著我們不希望的方向前進,我們要做的不是切斷這條路,除非我們有絕對的實力,孩子會善解人意地配合。身為家長,我們要在合適的時間,給孩子以中肯的建議,然後讓她在實踐中去結合,再去引發思考。
一部動畫片,不足以直接帶壞你的孩子,怕就怕我們斷斷續續地關注,讓孩子無所適從。要知道,陪孩子看動畫片,也是一個很辛苦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