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末,武漢市江岸區小學教育有了新動作:江岸區蔡家田小學、武漢市育才越秀小學、武漢市育才實驗第二小學分別更名為江岸區博雅小學、武漢市實驗博雅小學、武漢市實驗博雅第二小學,由此江岸教育小學階段「博雅系」橫空出世。
這是江岸教育主動順應時代要求和人民期待的重要舉措,必將在江岸邁向美好教育的過程中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博雅」怎麼來?
——蜚聲古今中外的教育理念,應該在現代學校中落地
「博雅」並非新名詞。在中國古代,有指文章內容豐富、文辭優美,如《文心雕龍》中有「博雅之巧」之說;也有謂學識淵博,品行端正,如《後漢書》中的「博雅多通」之義。細想起來,都在強調教育過程中內外兼修,品學並重的重要性。同為人類文明發源地的古希臘,也主張實行博雅教育,培養具有廣博知識和優雅氣質的人。
江岸區博雅小學校園
武漢市實驗博雅小學校園
江岸區原蔡家田小學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也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在吸收和發揚古今中外的博雅教育基礎上,他們深挖學校基因,主張以「蔡家田」為「博雅教育實驗田」,倡導「以博愛之心,取博眾之長,做博雅之人」。同時結合多元智力理論,致力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特長的基礎上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紮實的基礎。
「博雅」怎麼樣?
——經過十年探索和實踐,形成了可操作的辦學體系
從2009年至今十年間,江岸區原蔡家田小學致力於小學博雅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和探索,在擁有了充分的積澱和成熟的思想基礎上,2016年成功地孵化了武漢市育才越秀小學。
這兩所學校通過科學的論證、合理的規劃、有效的行動,從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管理文化、課程文化著手,開展博雅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性研究。依據小學生的年段特徵,從不同年級開展尋找落腳點。低年級重在激發學生的興趣,樹立學生的博雅意識;中年級則更強調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領,培養博雅情操;高年級則要求學生學會自主提升,學做博雅之人。在此基礎上將「以博愛之心,取博眾之長,做博雅之人」為學校特色發展目標,塑建學校文化整體框架,建構以「博雅」為核心的學校文化體系及載體實踐體系,形成了校園有書香氣、教師有學者氣、學生有儒雅氣的辦學風格,營造出具有國際化視野、充滿人文情懷、蘊涵信息智慧、凸顯科技創新、綠色生態園林式的江城名校。
2019年,江岸教育提出「美好教育」理念。「美好」是一種體驗,追求「美好教育」,就要做到尊重自然、理解天性,遵循教育規律,用耐心和真誠對待教育。而「博雅教育」正是江岸美好教育百花齊放的絢爛一枝。
「博雅」怎麼干?
——作為優質教育品牌,將發揮引領輻射和示範作用
從蔡家田小學到博雅小學等學校的更名,並不是一種簡單名稱的改變。它是對一種現代教育理論體系和辦學理念的認可、落地和定格。也是「博雅系」肩負和發揮引領輻射和示範作用路徑的有益探索。
近年來,在博雅教育的價值引領下,蔡家田小學、武漢市育才越秀小學都實現了辦學效益不斷提升,學校呈持續健康發展的態勢。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普創新示範學校、教育部「整體構建學校和諧教育體系研究」實驗基地、教育部「國家教育質量管理示範基地」、中國教育學會「學校管理機制實證研究」實驗學校。
2019年9月,兩所學校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再次迎來了新的夥伴,即更名後的武漢市實驗博雅第二小學。江岸區教育局任命原蔡家田小學翟彥斌同志為武漢市實驗博雅小學校長、江岸區博雅實驗品牌學校總校長,統籌博雅系列內學校教育理念、育人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和實踐,使這些學校在「博雅育人」理念的指引下,深入融合辦學,瞄準立德樹人任務,以博雅之名逐夢前行。
去年底,江岸區與教育部共建中部教育現代化實驗區,推動和諧教育向美好教育邁進,實驗區的建設需要不斷探索總結區域教育優質發展的共性範本和特色案例,在創建實驗過程中,助力江岸由「實驗區」向「示範區」的華麗轉身。這是江岸教育發展的新戰略、新機遇,需要主動作為、盡遣主力、精銳出戰。將「博雅」打造為江岸優質小學教育品牌的「新軍」,就是江岸教育人的擔當和使命。
在江岸區,「育才系」小學已花開12朵,均衡全區優質小學資源布局的同時,口碑、辦學效益雙豐收。但老百姓對在家門口就「有學上,上好學」的期待沒有止境,切實增強他們的教育獲得感和幸福感,「博雅系」作為後起之秀,使命在前,重任在肩。「博雅系」的精彩值得我們期待!
||編輯:宋小祁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