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莎士比亞曾經講過這樣一句話:"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
當一個人對某一件事情產生了興趣的時候,他會很投入的去學習它,但當一個人沒有興趣去學習某樣東西,他是很難有所成的。當代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家長開始給孩子報名"興趣班",希望能夠培養孩子在某一個方面有所成就,但卻忽略了孩子是否喜歡和感興趣。
案例
6歲的芊芊最近在父母的要求下去上了舞蹈課,芊芊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在舞蹈方面有所成就,也能夠在以後的發展上多一條可供選擇的道路。
每次學完舞蹈回家,芊芊總會被問道:"今天學得怎麼樣?"當芊芊展示完今天課程學習的內容,又會聽到父母說的:"要繼續努力啊,隔壁的小女孩跳得太好了被保送到舞蹈學院了"。
慢慢的,芊芊的父母開始發現芊芊開始敷衍著不願意展示最近學習的舞蹈,還開始躲著爸爸換衣服。平常芊芊非常粘著爸爸,這讓媽媽心生疑慮。
直到有天,媽媽瞧瞧的打開房門看著在換衣服的芊芊,才意識到孩子的情況。原來隨著課程的深入,舞蹈動作越來越難,芊芊慢慢跟不上老師的進度,再加上缺乏興趣,又怕被父母責怪,經常不停歇的練習,導致自己的腿上都是淤青,就連腳趾都有點局部淤血。
芊芊的父母開始反思,到底讓孩子去上"興趣班"是對還是錯,孩子沒有興趣,難道還有繼續要求她嗎?
分析
- 引導孩子選擇,而不是"逼"孩子選擇
孩子小的時候,可能容易將重心放在玩耍上。這個時候父母需要慢慢的引導孩子去發現他們自身喜歡什麼。
比如讓孩子觀看跳舞視頻或者是鋼琴曲,如果孩子發現自己產生了興趣,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去學習,但切忌"逼迫式"的讓孩子選擇。孩子就像彈簧,你越要壓他,他反彈力就越大。
1、尊重孩子的興趣
當孩子向你提出想要學習某樣課程,家長要選擇去尊重還是,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不要去告訴孩子"學這個沒用,以後很難就業"等等。只要孩子肯學,"行行都能出狀元"。
2、接受孩子的"不喜歡"
當孩子對於家長想他參加的某個"興趣班"表現出強烈的抵抗,家長不要硬逼著孩子去接受。作為家長都有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又怎麼能說服孩子去接受自己的"不喜歡"呢?"不喜歡"是孩子學習的絆腳石,家長學會努力的去發現孩子的"喜歡",才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總結
興趣應該像是一盞發光的燈塔指引孩子方向。只要孩子有興趣,他們就會在一次次的苦難中越挫越勇,迎難而上,成為更好的自己。孩子是自己人生的把控者,是自己人生的飛行員,我們可以告訴他方向,但不能強硬的要他偏離他自己的航線。尊重他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飛的更高更遠。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