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 ——陸遊
翻閱文集,燈火憧憧,昏暗的燈光下壓閱著張張文字,詩人仰天長笑,潑墨揮灑著代表時代的詩集;將軍堅守黃沙,葡萄美酒鎮守著一代人的安寧;臣子分心勞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遊人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憂其君。
細細讀著,一個時代的改變,一個朝代的替換,一次又一次的變革,都已清晰明了,後人獨自評說。
偉人已成記載,奸佞沉睡長眠,他們已無言,而文字卻有呼聲。
甲午戰爭的慘烈
臨近清朝末期,清政府愈發的腐敗無能,而西方國家越來越強大,經歷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
然而此時的清朝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員們明爭暗鬥,國防兵力不足且沒有太多的經歷支持。至於官兵,則沒有組織紀律,且學識度不是很高。
相反的是,日本經歷明治維新後,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都越發強大。正因如此,令日本的野心也越來越大,慢慢的,眼光逐漸放在中國,況且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在1894年(光緒二十年)朝鮮爆發起義,朝鮮政府軍自顧不暇,次次敗退,被迫向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這原本就是一場陰謀的開始!
最終在7月25日,甲午戰爭爆發,一場日本蓄謀已久的戰爭,清政府倉皇應戰,代價慘重。這場戰爭最終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賠了日本2億兩告終。
對於當時的年代,這筆錢算是巨款,百姓民不聊生卻要償還巨額賠款,然而這筆賠款直到清政府滅亡也沒還完,在1912年2月清朝最後一任皇帝溥儀宣告退位,"賠款"由民國政府接手。
"六不總理"段祺瑞
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令中國損失慘重。而因為賠款的2億白銀,令日本經濟發展迅速,又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使日本愈發強大,漸漸地,日本的野心瀰漫,爪牙再次伸到了中國。
中國危機四伏,同時也崛起軍閥勢力,以及有志人士的出名。
段祺瑞,民國時期北洋風雲人物,號稱"北洋之虎",皖系軍閥首領。與王世傑,馮國璋並稱"北洋三傑",就連袁世凱都禮讓三分。
他號稱"六不總理",曾四任總理,四任陸軍總長。一任參謀總長,一任國家元首。更是現代化軍隊的第一任陸軍總長和炮兵司令,曾任中國第一所現代化軍事學校——保定軍校總辦。
他也是軍閥頭目,軍隊又特別需要錢,面對著軍閥勢力的擴大,對於錢財的需求越來越大。面對缺錢的壓力,國家內部的混亂,軍閥們只能依靠外國勢力的支持,就像當時的大總統黎元洪。
段祺瑞也不例外,他是親日派,可是外國也不是無緣無故的支持他,他們自然也有他們的目的。
而日本支持段祺瑞就是想染指東三省。面對著日本人的目的,以及自己軍隊的需求,段祺瑞便想了好招——不停地借錢。
兵敗下野後,段祺瑞四處逃竄,連住的地方也沒有,於是此人獅子大開口,輕輕鬆鬆就騙回1.45億,擔保則是蒙滿鐵路。
當段祺瑞得到這筆錢之後,便不停擴大自己的勢力,由於欠款數目過大,當時的北洋交通部長葉公綽問段祺瑞這筆錢該怎麼還。段祺瑞答道:"我就沒打算還日本人錢。"
耍賴到底的段祺瑞一心建設北洋政府,只是可惜,他武統中國的夢破碎了,連北洋政府也沒有保住。
1927年國民政府宣布"北洋政府賣國取得的借款國民政府概不負責。"這一舉動讓日本人又氣又無奈。
也會有人說,當初甲午戰爭中,被瓜分走的島嶼和錢財甚多,這點又能算什麼呢。可是在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日本經濟幾乎崩潰,原本以為段祺瑞借走的錢可以要回來,卻至今未要回。
面對著日本人的指責、上司的謾罵,和當時日本的經濟狀況,負責跟中國要錢的佐分利貞男羞愧自殺。
功過後人評說
文字記載歷史,雖然當時的段祺瑞因為借日本錢,壯大自己的勢力而廣受爭議,有人罵之,有人觀之,也有人附和。可其中的具體又有誰知道呢?
段祺瑞始終信奉武力統一中國,對於各種勢力,大小軍閥,秉承著"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的原則。軍閥缺錢,正好日本有他們的算盤,段祺瑞則順理成章的八次借錢擴大勢力,至於還日本錢,則是耍賴到底。
因為向日本借款不還,國人罵他忘國恥、親日;日本人也恨他,因為借走的錢,不僅沒有要回來,連東北三省的蒙滿鐵路也沒有搶到,算是平白無故的支援段祺瑞壯大自己。
可段祺瑞真的就那麼可恨嗎?國人,日本人都對他咬牙切齒的,事實並非如此。
段祺瑞號稱"六不總理",不貪污肥己,不賣官鬻爵,不抽大煙,不酗酒,不嫖娼,不賭錢的作風,又代表著他並非黑白不分,一心賣國求榮的軍閥。
或許真有野心,崇尚武力,一統江山,打敗各個崛起勢力。可惜隨著他的離去,北洋政府寫進史冊,他想要的,終歸塵土,就連朝代也改變了。不再以皇帝為尊,不再以百姓為奴,人人平等。
雖然北洋政府消失不在,即使時代更替,可歷史銘記著所有,人人都說世間烽火大亂,必有梟雄!曹操如此,段祺瑞也是如此,有人罵,有人贊,有人歌頌,有人嘲諷。
即便他們成為記載,卻依舊壓制不住沸騰的血,淹沒不了他們的成績。留給後人誦讀,至於是非功過,任由後人評說。
如今祥和的年代裡,沒有了戰亂,沒有梟雄,在這片土地上,一切歸於平。偉人沉睡長眠,在靈魂安靜後,血液流淌過許多時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StrI9XABfwtFQPkdEVL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