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一女子遭遇電信詐騙,被騙了311晚,不可思議的是民警多次勸解,女子堅稱自己沒有受騙,最終民警找到她單位,女子終於承認自己受騙了,但是不願意報警。
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其實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我個人認為,女子不接受自己的受騙與過錯。無法接受自己的過錯,只是想樹立一個完美的形象。
你對自己自信嗎?你想要完美的自己嗎?
這個問題我們的老祖宗早就回答過:沒有。
因此才有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流傳。
不可否認,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想要完美的理想。
面對完美的理想,我們要首先擁抱不完美的自己。
為什麼要擁抱不完美的自己?
擁抱更多的意味著接納自己。接納有很多缺點的自己,接納生活不完美。接納現在的自己。
回想一下,你有沒有哪個時刻覺得自己好痛苦,事情做不好,受到他人的責備,長得不夠漂亮(帥氣),被他人嫌棄,覺得自己生活沒有意義,孤獨,絕望。
回歸一下真實的內心,為什麼會因為這些事情讓自己崩潰?
一個人的內心最不容易受到自己的欺騙。「你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
或許你真實的樣子是孤單的,落魄的,人際關係是糟糕的。
你渴望自己的生活是完美的,精緻的,交際能力是超群的。你想成為別人眼中完美的樣子。
但,不完美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只有接納,才能更好的面對自己,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那麼如何才能接納自己。
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那麼我們的壞習慣怎麼破?
心理諮詢師袁榮親說:認識壞習慣的這一特點,是改變它的第一步。
就像我們的拖延症,這個拖延症給大家帶來過好多的麻煩吧!
明明有充足的時間來做某一件事,非要拖到臨近期限做,還只能加班加點的工作。
袁榮親說:某一方式讓自己在過去得到了很多好處,自己現在就會無意識地去習慣它、運用它。
習慣是怎麼形成的?
行為發生——得到獎勵——強化
正是因為一次次強化,才會形成我們所謂的習慣。
武志紅說:其實每個壞習慣都有相對應的好處,每個壞習慣都是我們人格的一部分。都反應著我們的深層需要。
因為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一個正面的動機,這時需要我們認真聆聽內心的聲音,你會發現,生命中的每一部分都是你的經歷,都是為了讓你更好的生活,當你理解之後,就會試著去接納它們,了解他們,這就是你一部分。
所以認真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理解自己脆弱的根源,並從根源入手來解決。
根源就是找到促使自己改變的發動機。
當你真正喜歡一件事的時候,你會努力的去做好它。
明確自己想成為的人,那就開始行動。
每天積極的做一件事,要比前一天做的好。
同時不要拖延,不要積壓太多的工作,只要是能想到,就去做,立刻馬上去做。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感謝自己的不完美》中講到: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的關係決定了這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這是臨床心理學的一個基本理論,用我們的話來概括就是:問題,在關係中產生。
也許你的童年不快樂,爸爸對你不夠疼愛,或者總是被訓斥。導致你成年之後不幸福。
但是請記住,你自己是一個主體,你是所有問題的核心,遇到問題的時候,你要先內省,然後再尋求解決方式。
如果你是因為缺愛而不斷向身邊人討好,期待他們能給你一些溫暖。
可是漸漸你發現,你的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你以為是大家都不喜歡你,你開始覺得不公平。開始覺得痛苦,為什麼從小到大都是這個樣子。
但是請記住,你是一個個體,沒有人能給你你想要的的,你需要做的是:不再圍著別人轉,不再渴求別人給你什麼,你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只為自己跳舞。
當你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你也就轉變了思維,你的人生你做主。而且這個變化的前提是:你接受自己人生的悲劇,直面慘澹的人生。才能更好的突破當前的狀態,建立一個更好的自己。
悲傷雖然是令人難過的,但是當你牴觸悲傷時,你的心也就遠離了你悲慘的人生真相。當你接受悲傷時,你會發現你不再否認,也不再和過去的悲傷較勁,因為過去的事情你無法改變,但是現在,你的心情被解放,你才有力量更好的生活下去。
德國哲人埃克哈特·托利著作的《當下的力量》中講到:通常,當下所產生的的痛苦是對現狀的抗拒,也就是無意識地去抗拒本然的某種形式。
從思維的層面來說,這種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從情緒的層面來說,它又以負面情緒的形式顯現。痛苦的程度取決於你對當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對思維的認同程度。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這種感覺,越是抗拒什麼就越是反彈什麼。
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當你可以不讓自己去想某一件事的時候,你的腦海里就一直在回憶這件事,而且這件事壓抑的你痛苦萬分。
當你坦然的接受之後,內心裡就像是一塊石頭落地了,同時整個人也覺得舒服了,因為放鬆了,因為接受了事實,因為不再抗拒,腦海里不再去回憶整件事情的過程。
憤怒,給予你力量和動力,讓你生命的每一分鐘都具有創意,每一分鐘都能表現出你自己的風采。沒有憤怒,你就會在不適當的地方屈服,就會手足無措。
我們怕憤怒,因為憤怒看上去容易傷害關係,讓我們與別人疏遠。但是憤怒是必需的。
因為,在生活中、愛情中、友情中,我們既需要親密的關係也需要保持獨立空間,從而保持住自己的個性和判斷力。而憤怒,是保護獨立空間的最有力的武器,甚至是唯一的武器。
你有沒有這種感受,在與親人或者是朋友相處時,你總覺得自己委屈一些就會得到別人的諒解與重視,可是事與願違,漸漸的,你發現,你越是退讓,對方越是不在乎,你的時間,你的感情,你的退讓被認為是理所當然。
直到你忍無可忍,爆發了,對方不僅不會為你之前的忍讓做什麼,還會責怪你現在的表現。
哪弄最好的方式,在第一次別人挑戰了你內心的一些空間時,你就用憤怒來表達,別熱就知道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也會注意保證。所以很多時候憤怒是一種保護,對自己的保護。
前一段時間黃磊因變臉而上熱搜,一度引發大眾熱議。
這期《嚮往的生活》來了9位嘉賓,黃磊跟他們都不熟,所以只是跟每一位嘉賓客氣的打招呼。
或許是沒有熟悉的人,黃磊跟何炅提前打招呼:晚上你們玩遊戲,今天我就早點睡。
但是當老狼進門時,黃磊露出了發自內心的歡喜,不僅留老狼在廚房,晚上還坐下一起玩遊戲。
晚上玩遊戲時,黃磊說:「我說真心話,你們這一大堆人來,因為跟你們不熟,我沒必要跟不熟的人非得瞎掰扯,所以你們進來跟我打招呼,我沒有那麼熱情。老狼來了,我們倆認識了好多年,我跟他熟,我就願意跟他在一塊。」
好多網友表示對黃磊很失望,認為他不懂得尊重年輕人。還有人疑問:黃磊一直以來都以高情商著稱,怎麼在節目中說出這樣的話?
這才是真實而通透的黃磊,他不需要因為社交而與每個人討好關係。
黃磊是用語言表達自己,雖然不是憤怒,但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
內疚,是和諧關係的調節者,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假若你懂得接納自己的內疚,並幫助對方接納她的內疚,那麼關係就會自然地流動,自然地走向和諧。
Papi醬參加《拜託了冰箱》,談到她的婚姻觀念。
與老胡相愛10年,結婚5年,雙方親家沒有見過面 。過年時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剛開始何炅還以為是沒有辦酒席,覺得會婆婆家不方便。
隨後papi醬解釋:對於公婆來說,兒子是最重要的,對於我的父母來說女兒是最重要的,所以女婿要不要來,或者是兒媳要不要去,都是不重要的。
至於辦酒席什麼的,那就是按照自己的心意來做就可以了。
為此好多人都說papi醬太自私,在我看來她的自私是建立在自己舒服的基礎上。這是她想要的生活。
就像她參加綜藝《我家那閨女》,給人生排序:1.自己,2.伴侶,3.孩子,4.父母。
自己排在首位,自己是最重要的。她無論是婚姻還是人生,都是按照自己舒服的樣子來生活。
欣然接受對方給與自己的理解與愛,我也會在回饋我的愛,但是這是付出與接受一致,所以papi醬的婚姻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