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從薄紙片到高科技——承載青春記憶,見證時代變遷

2019-11-04     出外龍舒人

作者:洪欣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新中國的崛起與教育行業發展密不可分。

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幾代人更是為了理想和未來,刻苦學習,努力拚搏。高考,將個人命運、國家發展、民族強盛緊密相連,大學錄取通知書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從紙質、毛筆手寫到電子版,不但「顏值」越來越高,科技元素的滲入,也讓這份入學憑證富有了內涵與情懷。

1978年的高考:一張薄紙改變了命運

1977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正式恢復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的制度,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各行業有志青年積極複習備考,各地也紛紛召開對當年高考制度改革的座談會。

「今年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說出了我們的心裡話,代表和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在合肥市檔案館保存的1977年第18期《宣傳戰線》中,記載了參加高考制度座談會的合肥市部分知識青年和應屆畢業生的家長及教師的共同心聲。

據統計,當年的報考人數570萬,錄取人數27萬人,錄取率僅為4.7%。到了1978年,高考人數增至610萬人,錄取40.2萬人,錄取率也提高到7%。家住經開區、65歲的沈長發就是1978年的幸運兒之一。

1977年第18期的《宣傳戰線》

「對農村的學生來說,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就是改變人生軌跡的起點。」沈長發說。沈長發是土生土長的農村青年,小時候身體弱,家人並不要求他做農活,沈長發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從村小學讀到縣城高中,學習上一直都是佼佼者。高中畢業後,沈長發回到村裡做了一名民辦教師,幾年後按部就班地成家、生孩子,原以為生活就這樣平淡地過下去了,恢復高考的消息傳來,他的心動了。可是,家人很滿意沈長發當時的工作,對未來則顧慮重重,沈長發不得已選擇了放棄。第二年,從大廣播中得知,未滿30歲的人還可以參加高考,沈長發暗下決心,不能再失去這個機會了。教學之餘,沈長發積極備考,家人態度也發生了變化。接到安徽教育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時,沈長發「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

錄取通知書上註明,「新生報到時,必須帶戶口遷移證和糧油關係轉移證及商品供應關係」,沈長發從此有了城市戶口,吃上了商品糧。大學畢業後,沈長發成為一名中學老師。幾年後,妻子、兒女隨著沈長發在縣城安了家,一心撲在工作上的沈長發也走上了領導崗位。

「當年的錄取通知書只是一張薄薄的紙片,但是,這張紙片徹底改變了我的命運。」沈長發笑著說。

197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生錄取通知書(資料配圖)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燙金字銅版紙,內容增多

上世紀80年代初,大學錄取通知書仍然屬於稀罕物,設計依舊簡單、質樸。

「當時的錄取通知書大多還是信封里裝著一張白色的A4紙,上面寫著省份、姓名、學校、專業和報到時間。我們學校的通知書是白色銅版紙對開,封面有學校圖片,錄取通知書五個字還是燙金的,已經算『高檔』了。」雖然已經過去了35年,但1984年領取合肥聯合大學錄取通知書時的情景,胡先生依舊曆歷在目。

1984年合肥聯合大學的新生錄取通知書

高考結束,胡先生和幾個要好的同學很長一段時間都過得無拘無束,不是今天在你家,就是明天在他家,或者相約去市裡閒逛。可眼見有同學陸續接到高校錄取通知書,擔心自己落榜的胡先生他們心中忐忑。好在大學錄取通知書不久後如約而至,「那天陰冷陰冷的,但我心裡一片陽光燦爛。」牛皮紙信封,3分錢市內平郵,通知書內姓名、專業、報到時間全部是原子筆書寫,胡先生翻來覆去看了幾遍。多年寒窗苦讀得到了肯定,有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這份錄取通知書彌足珍貴。

時代的變遷,也悄悄改變了通知書的面貌。上世紀90年代的通知書大多為紅色,像一個獎章,有著濃濃的喜慶意味。拿到這份通知書,意味著有了一個更寬廣的平台,更有意義的人生即將開始。那時,通知書大多以挂號信的方式寄出,裡面有學校的介紹還有新生須知等,信息量也比以前有所增加。但讓人遺憾的是,當時報到時必須把錄取通知書交給學校,所以那時的大學生就沒有辦法留下這張最珍貴的紀念品。

進入新時代:盡顯科技創意與情懷

進入新世紀,大學錄取通知書開始轉型,不再是簡單的一紙「通知」。如果說考生填報志願時,他對大學只還是存在憧憬和想像,那麼收到錄取通知書,就是夢想成真的開始。

錄取通知書是大學生與學校發生聯繫的第一件信物,許多高校都意識到了錄取通知書作為學校名片的重要性,為了讓新生對未來的大學一見鍾情,各高校都在錄取通知書上下一番苦功夫,儘量把學校的歷史、文化、特色濃縮於幾張紙片之間,給一張小小的錄取通知書賦予了更加深刻和豐富的內涵。


2016年復旦大學的新生錄取通知書(資料配圖)

2016年,18歲的黃曉婕從合肥一中畢業,被復旦大學自然科學試驗班錄取。精緻、洋溢著藝術氣息的錄取通知書讓黃曉婕對未來的四年充滿嚮往。紅色的錄取通知書表面,一輪旭日下一隊大雁結隊飛翔,配合「復旦大學,一個世紀來中國才俊的選擇」的文字,多了幾分靈性和藝術色彩。錄取通知書上面,中英文書寫著,「祝賀您躋身百年復旦的星空!日月光華中有你閃亮的眼睛,你計劃的秋天已經退去童話的色彩,一個真實的現在可以開墾一萬個美麗的未來!」 文字璀璨而爛漫。

2019年清華大學新生錄取通知書(資料配圖)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對審美需求的變化,大學錄取通知書也緊跟步伐,在設計和製作過程中加入特色化、個性化的元素。大部分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不僅製作愈發精良,還穿上了科技的「外衣」:手繪地圖、AR、私人定製、「魔法盒子」、3D列印……各種創意令人耳目一新。郵寄速度和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原來的「慢郵」變成了現在的「快遞」,甚至用上了先進的無人機。

西北工業大學在通知書中嵌入了AR技術(資料配圖)

自1977年恢復高考開始,一張小小的錄取通知書走過了風風雨雨的42年。從最初簡單的一張薄紙片,到高科技、創意等新的形式逐漸融入,文藝、復古、賣萌…….各式各樣的通知書越來越人文化,也越來越人性化,它承載了幾代人的青春記憶,也見證了時代的變遷歷程,身上也烙下了時光的印記。


  • 作者:洪欣(檔案觀止)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SFNZOG4BMH2_cNUgxUw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