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一項調查顯示,全球約一半的男性和女性認為,男性能成為更好的政治領袖;超過40%的人認為,男性能成為更好的企業高管,在工作崗位稀缺的情況下,男性有更多的權利獲得工作;28%的人認為男人毆打妻子是正當的。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呼籲各國政府和機構通過教育、提高認識和改變激勵措施,改變這些歧視性的信仰和實踐。例如,利用稅收激勵公平分擔兒童保育責任,或鼓勵婦女和女孩進入傳統上由男性主導的部門,如武裝部隊和信息技術部門。
於懷清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近日發布的《2020年人類發展展望》報告稱,全球近90%的人對女性有偏見。這一新的分析為打破「玻璃天花板」提供了新的線索和工具。
報告中這一名為「性別社會規範指數」的調查揭示了為什麼儘管在教育和衛生等基本領域取得了實際進展,消除了性別不平等,但男女之間仍然存在巨大的「權力差距」。
「玻璃天花板」又大又厚?新的分析表明,它涵蓋了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它不是用玻璃建造的,而是由全世界男人和女人對女性普遍存在的偏見和成見造就的。
如何破除偏見和成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給出了一定指引。
對女性偏見依然嚴重
「性別社會規範指數」衡量了社會信仰如何阻礙政治、工作和教育等領域的性別平等,它包含了75個國家的數據,覆蓋了全球80%以上的人口。
這項新的分析表明,儘管在縮小男女平等差距方面取得了幾十年的進展,但近90%的男人和女人對女性持有某種偏見。這為女性在實現平等方面面臨的無形障礙提供了新的線索,也為打破玻璃天花板提供了一條潛在的前進道路。
該指數包括政治、教育、經濟和身體完整性四個維度,並基於「對世界價值觀調查」七個問題的回答而構建。這七個問題分別為:男性比女性更能成為政治領袖、女性享有與男性相同的權利不是必要的、大學教育對男性比對女性更重要、男性應該比女性擁有更多工作權利、男性比女性更能成為優秀企業高管、男人打妻子是對的、女性有權選擇是否生育。
根據調查結果,只有14%的女性和10%的男性沒有性別社會規範偏見。全球約一半的男性和女性認為,男性能成為更好的政治領袖;超過40%的人認為,男性能成為更好的企業高管,在工作崗位稀缺的情況下,男性有更多的權利獲得工作;28%的人認為男人毆打妻子是正當的。
超過50%的女性在政治方面有偏見。男性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偏見都高於63%,特別是在「男性比女性更能成為政治領袖」和「男性應該比女性擁有更多工作權利」這兩個指標上。這與職業女性目前在尋找一個能支持她們職業生涯的伴侶方面面臨的挑戰不謀而合。
社會規範和態度難以觀察、解讀和衡量。開發計劃署主要基於「對世界價值觀調查」第五波(2005-2009年)或第六波(2010-2014年)的數據,構建了一個新的社會規範指數,並採用了可用的最新數據,從多個維度捕捉社會信仰如何阻礙性別平等。
此外,該報告還提供了大約30個國家的偏見是如何變化的信息。報告顯示,一些國家有所改善,但另一些國家的態度近年來似乎有所惡化,因此,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性別進步就能自動實現。
「近幾十年來,我們走了很長的路,以確保婦女能夠像男子一樣獲得生活的基本需要。自1990年以來,我們的小學入學率已達到均等,孕產婦死亡率降低了45%。但在其他領域,性別差距仍然非常明顯,特別是那些挑戰權力關係、對真正實現平等最具影響力的領域。今天,關於兩性平等的鬥爭是一個充滿偏見和成見的故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報告辦公室主任佩德羅·康塞桑說。
這一新的分析揭示了儘管在教育和衛生等基本發展領域取得了實際進展,消除了性別不平等,消除了政治和經濟參與的法律障礙,為什麼我們的經濟、政治制度和公司中的男女之間仍然存在巨大的「權力差距」。
例如,雖然男性和女性的投票率相似,但全世界只有25%的議員是女性,只有22個國家有女性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勞動力市場上的女性薪酬低於男性,擔任高級職位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例如,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公司中,女性CEO不到6%。雖然女性工作時間比男性多,但這項工作更有可能是無償護理工作。
「確保消除健康或教育差距方面如此有效的工作現在必須推進,以解決更具挑戰性的問題:男女之間對真正平等的根深蒂固的偏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阿希姆·施泰納說:「目前的政策雖然充滿了良好意願,但只能讓我們止步於此。」
偏見是如何形成的
報告指出,性別不平等長期以來一直與規定社會角色和男女權力關係的歧視性社會規範聯繫在一起。社會規範包括價值觀、信仰、態度和實踐等。
人們對個人在家庭、社區、工作場所和社會中角色的期望可以決定一個群體的作用。女性往往面臨著傳統社會強烈的期望,即成為照料者和家庭主婦;男性則被期望成為掙麵包者。因此,儘管在接受教育和獲得保健的機會上男女實現了平等,但許多國家的婦女和女孩仍然無法充分發揮其潛力。
政策制定者往往把重點放在有形的方面——法律、政策、支出承諾、公開聲明等,而忽視規範的無形力量,錯過對社會變革的更深刻理解。
同時,家庭設定了規範,童年的經歷造成了無意識的性別偏見。
父母對性別的態度會影響到青春期的孩子,學校里的孩子也會感知到性別角色。父母的實踐、行為是個體社會性別行為和期望的預測因素之一。例如,孩子們傾向於(在態度和行為上)模仿父母如何分擔有酬和無酬的工作。青春期是性別社會化的一個關鍵階段,尤其是男孩。
社會習俗是指將遵守性別社會規範的行為內化為個人價值觀,並通過獎勵或制裁予以強化。獎勵使用的是社會或心理上的認可,而制裁包括社區排斥、暴力或法律行動。污名可以限制人們的行為,並被用來強化定型觀念和社會規範。當個人從遵從社會規範中獲益最多,而從挑戰社會規範中損失最多時,社會規範就會變得最頑固。而社會規範有足夠的力量阻止女性要求其合法權利,以符合社會期望。
如何改變社會偏見
開發計劃署呼籲各國政府和機構通過教育、提高認識和改變激勵措施,改變這些歧視性的信仰和實踐。例如,利用稅收激勵公平分擔兒童保育責任,或鼓勵婦女和女孩進入傳統上由男性主導的部門,如武裝部隊和信息技術部門。
報告列舉了一些範例。
2006年,加拿大魁北克省實施帶薪父親育兒假。該措施規定,新生兒父親可以陪伴孩子和母親5周,其間還可以領取工資的70%。隨著新福利的實施,父親們在育兒假中的參與度增加了250%,這有助於扭轉期望母親獨自承擔照料工作的社會規範。實踐表明,使用這項福利的家庭比沒有使用該福利的家庭,男性在假期結束後每天花在家務勞動中的時間多23%。
該事例也顯示了將男性納入性別平等政策的重要性。根據一項關於經合組織國家實施性別戰略或政策的調查顯示,幾乎每個人都認為改變男子和男孩對護理活動的態度是優先事項,然而,公共政策尚未充分考慮到這一方面。
因此,法律法規可以平衡家庭護理工作的分配,但世界上除了產假外,只有大約一半的國家提供陪產假,其中一半國家為父親提供不到3周的假期,80%的國家為母親提供不到14周的假期。2007年,韓國開始規定一年的陪產假,到2014年,利用陪產假的男性勞動者人數增加了兩倍。一些國家為勞動者提供使用陪產假的經濟獎勵,例如在瑞典,父母平等使用陪產假的每一天,都會獲得一小筆性別平等財政獎金。
這樣,父親在孩子生命早期的幾個月或幾年中所占的育兒份額可以增加,這可能會使育兒方面的社會規範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可以反映在孩子的一生中。
報告指出,平衡護理的分配,特別是對兒童的護理,至關重要,因為人們整個生命周期的收入差異很大程度上是在40歲之前產生的。生育和育兒導致女性在職業生涯的早期階段錯過了許多勞動力市場機會。提供負擔得起的兒童保育服務可以為母親提供機會,讓她們自己決定工作和生活,讓她們從事有償工作。
法規和法律的影響不僅僅是改變護理的平衡,從保護免受暴力和歧視到獲得公共服務等,政策都很重要。但政策的設計和實施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政治參與。因此,增加少數人群參與政治的平權配額可以通向平等和不歧視。比如,突尼西亞立法規定了候選人和選舉女性配額,到2018年,女性占到了地方議會職位的47%。
政策還可以增加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中女孩的代表性。Laboratoria是2014年在拉丁美洲成立的一個非營利組織,它將應用編碼教育、社會情感培訓和就業安置服務結合起來,為低收入家庭的女孩創造機會。已經有820多名女孩畢業,到2021年期望達到5000名。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性別小組代理主任拉奎爾·拉古納斯說,如果我們希望實現20多年前《北京宣言》中提出的願景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我們必須立即採取行動,突破偏見和成見的障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SDg06XEBiuFnsJQVoQ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