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帶孩子參加家庭聚會,還沒到家就被踢出家族群:熊孩子不能慣

2019-10-27     奶嘴媽媽育嬰師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願意帶小孩子出去外面接觸外面的世界,這樣不僅能開闊孩子的視野,也能增強孩子和外界之間的交流,讓孩子更好的成長。但是如果把"熊孩子"帶出門,一定要好好注意了。

小雯的兒子亮亮今年5歲了,活潑好動,讓小雯操了不少心。最近小雯帶孩子去參加家庭聚會,剛到親戚家,亮亮就開始在別人家"大鬧天宮",這裡蹦蹦,那裡跳跳,把人家家裡的東西搞得一團糟。

小雯很不好意思的跟親戚道歉,說亮亮在家裡被慣壞了,親戚也只能笑笑說沒關係。等到晚飯的時候,亮亮更是過分,不僅把自己喜歡的菜直接放到自己前面,還不給別的人夾來吃。小雯想把菜放回去,亮亮居然不同意,甚至一用力把菜給打翻了,最後搞到亮亮和坐在隔壁的一位親戚滿身都是湯汁。

一個好好的家庭聚會,被亮亮搞得烏煙瘴氣,而小雯只能不停的道歉,滿臉尷尬。在回家的路上,小雯本來想去家族群里給大家再發個道歉,沒想到還沒回到家,就被移除出了家族群。小雯又尷尬又無奈,畢竟自己的孩子還真是現在人人討嫌的"熊孩子"。

現在很多的熊孩子"無惡不作",總是做著很多讓人討厭的事情。本來小孩子天性就是善良的,為什麼有的孩子可以健康茁壯的成為一名好孩子,而有些孩子卻會變成人人討厭的"熊孩子"呢?

熊孩子的形成原因,家長們都要知道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很多熊孩子之所以成為熊孩子,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家教問題。很多家長的溺愛、縱容或者是面對孩子脾氣暴躁都有可能形成孩子這種"熊孩子"的性格。過度的溺愛會讓孩子無法無天,覺得自己做什麼都可以,會以自我為中心,影響孩子日後的性格,最後接觸外面的世界時變得人見人憎。而過多的打罵、語言嘲諷等會形成孩子叛逆的性格,什麼都和別人對著干,久而久之也會變成這種"熊孩子"。

2、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不夠。

"熊孩子"的行為,有些其實是為了引起父母們的關愛,由於對孩子平時缺失關愛,孩子們會沒有安全感,然後為了引起父母們的注意而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3、外面的複雜世界對孩子產生的影響。

現在網絡、新媒體越來越發達,孩子們可以通過很多渠道了解各種各樣有利有弊的事情。如果家長們沒有正確的引導孩子們去對事物進行判斷,那麼孩子們很有可能會被不好的事情影響,從而養成這種"熊孩子"的性格。

拒絕孩子變成"熊孩子",家長們要從這幾點入手

1、以身作則。

家長們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產生影響,父母們得體的言行舉止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讓孩子也能夠做一個言行舉止得體大方的人。所以家長們要以身作則,樹立好的榜樣。

2、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

孩子的教育路上,最重要的老師就是父母,父母要正確的引導並且教育孩子,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不能慣著孩子,每件事情都要讓孩子透徹的理解和明白,多講道理。

3、多關心孩子,多與孩子交流。

除了引導孩子正確的思考,平時家長們也要多注意孩子的行為,多與孩子交流,給予更多的關愛,讓孩子感覺自己在愛里成長,才更能成為一個溫順善良的好孩子。

熊孩子不能慣,家長們應該時刻牢記。育兒無小事,家長們一定要耐心的教育孩子,多觀察孩子的舉動,如果孩子有這方面的行為,應該及時制止,不然就會影響孩子及家庭。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SAdLDm4BMH2_cNUgpU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