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 | 高小強:陳家東溝村脫貧致富一個都不能少

2020-05-02     子長百事通

「小強是個好同志,是去年8月份到我們村上的。他第一天來的時候看到我們隊部是從村民家擔水用,就想辦法給隊部打了一口井。今年又給咱們村上爭取了80萬元的巷道硬化項目資金。前段時間看到住在村上的貧困戶都年齡大了長效產業發展不起來,又勸說馮金剛、喬文林等養湖羊,並幫忙到處聯繫…」。村書記楊祥祥說的是審計工作中心派到陳家東溝村的第一書記高小強。

去年8月,子長市因機構改革成立了審計工作中心,新成立的審計工作中心是由原經審局、投審辦、審計信息中心及財稅監督局合併而成。原來審計工作中心的人員扶貧結對幫扶分散在我市三個鄉鎮,為提高幫扶效率、方便管理,集中調整到史家畔便民服務中心,29人幫扶陳家東溝村的58戶貧困戶。高小強就是審計工作中心派駐陳家東溝村的第一書記。

他到村後第一件事就是開展逐戶上門走訪,了解村情民意,著手中省市歷次督察問題認領整改,整理規範村級資料。在此過程中發現陳家東溝村是陳克功將軍的故鄉,由原四個行政村(白家焉、曹家坪、東溝、馮家咀頭)合併而成,2018年已退出貧困村序列,現在鞏固提升階段。全村共有58戶貧困戶137人,其中54戶133人已脫貧,未脫貧的4戶都是單人獨戶且身體不好,還有一戶是深度殘疾(二級);村上居住的大多是孤寡老人,除了身體生理殘疾等外,住在村上的貧困戶年齡最小的張羊也50多歲了,且村民房屋到公路大多是土路,一下雨到處是泥,出行很不方便;村集體經濟現在主要是互助資金,粉條加工廠還在建設。

如何讓陳家東溝村持續鞏固提升,不再退回貧困,如何讓陳家東溝村的貧困戶能夠持續發展、不再貧困成為擺在高小強面前的難題。經過多次和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隊、鄉鎮駐村幹部商議討論,最終理出了「夯實基礎設施、強化集體經濟、樹立典型引領示範帶動」的發展思路。夯實基礎設施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群眾的「出門難」問題,解決方案就是實施巷道硬化。強化集體經濟就是加快粉條加工廠建設,建設村集體光伏發電項目;樹立典型引領示範帶動就是扶持一些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發展養牛、養湖羊形成長效產業,積極協調就業部門,加強陳家東溝村的勞務外輸,讓其他人看到這些典型通過勞動能掙到錢,形成典型引領帶動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有了發展思路後高小強回到派出單位向領導進行了彙報,爭取派出單位的支持和幫助。在審計工作中心的幫助和支持下,2020年協調到80萬元的巷道硬化項目資金。同時協調扶貧局和史家畔便民服務中心將村上的扶貧閒置資金建設光伏扶貧項目,對接宗教服務中心和審計局加快粉條加工廠的決算步驟,力爭儘快運營。協調就業局和勞務辦將本村富餘勞動力進行勞務輸出,增加群眾收入。扶持一些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發展養牛、養湖羊形成長效產業,樹立扶貧致富典型,讓其他群眾看到他們能通過勞動掙到錢,群眾們會自主向這些掙錢了人學習,逐漸發展壯大形成規模打響品牌就不愁銷路了;為此,他積極向喬文林、馮金剛等做思想工作,並同靖邊、安塞等地聯繫湖羊,力爭以最低的價格購買到足量的湖羊……通過他和工作隊的其他同事一道努力,陳家東溝群眾的辛勤勞作,2019年人均純收入9690元,兩不愁三保障不存在任何問題,達到了和全國人民一道步向小康生活的準備條件。

「我現在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讓陳家東溝村的粉條加工廠長久運營,粉條加工廠是本村集體經濟的重要一環,發展好運營好粉條加工廠,能極大地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夯實村集體經濟基礎,更能擴大就業崗位,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高小強看著正在進行的巷道硬化說到,「如何持續加強黨建引領,以黨建促脫貧促發展,讓陳家東溝的村民群眾安居樂業,更能發家致富是我這個第一書記必須考慮的問題,而且是必須長期考慮親身踐行推動的主要問題。陳家東溝村在脫貧致富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S3zZ3HEBfwtFQPkdPH6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