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到底有多辣眼睛?

2019-08-18     料哥說

當一個民族的美學教育,跟不上物質充盈的步伐,不僅各種喜劇、鬧劇頻出,悲劇也會接踵而至。


在長沙某廣場,你會看見一系列土味景點。

在前台,酒店安排了世界最大瓷雕畫「中華一家親」列隊歡迎你。




遠看是56族人民,近看則是被P在雕畫里的彝族李沁、朝鮮族高圓圓等明星。

你看不到大氣,只有仿冒偽劣的土氣。

清明上河圖被塗上了十幾種顏色,亂搭配的色彩,讓人看得尷尬症都犯了。


還有號稱「世界最美蠟像館」,結果給人看的大人物們,一點都不美!

沒梳頭的史達林,呆滯的普京,邋遢的特朗普;


但別說,就這樣辣人眼睛的地方,竟然成了網紅景點,網友不遠萬里去那裡打卡拍照。

有網友說:「就是為了獵奇心理去的。去一次拍照打卡發個朋友圈就夠了,實在沒什麼意思,不會去第二次。」

即便沒有回頭客,只要丑得奇特就能很快盈利。

可怕的是,這種審丑式旅遊的浪潮正在全國盛行。

01

審丑式旅遊

丑在「比誰更丑更奇葩」的獵奇理念

去年,河北以「土味旅遊」,在網絡上迅速走紅,成為數一數二的網紅城市。

混搭風、魔幻風、奇葩風,是河北土味旅遊的致勝法寶。

「華北最強農家樂」保定動物園,招牌是一艘裝滿中國鬼的外國鬼船。




因為鬼太粗糙,遊客紛紛投訴:這麼丑的鬼,難怪嚇不了人。


「河北耶路撒冷」萬和宮,禍魁館集齊了歷史上的壞人:魏忠賢、秦檜、川島芳子、鰲拜、希特勒,甚至還供著股神、英語神、中國聯通菩薩。


巨龜苑,四海龍王的丑表情,讓小朋友哭著喊著:我看的《西遊記》龍王不是長這樣的。


最魔幻的一面是,網友一邊罵著「丑爆了」,一邊還擠破頭去花錢。

最根本的原因,不過就是想追個潮流罷了。

商家們就抓住了人們的獵奇心態,紛紛開始走捷徑,用「丑」奪顧客眼球,讓遊客擠破景區大門去看。

多麼諷刺啊!

無良商家用無底線的方式去博人眼球,整個社會也開始陷入審丑的狂歡。

社會集體審丑,正在毒害著各地旅遊資源。

去寺廟看一看。

為了利潤,曾經慈眉善目的佛像,全都變成各種奇葩丑雕塑。

遊客喜歡哪路神仙,就建哪路神仙;雕塑越奇葩越丑,越吸引人。


如果想出入平安,就拜手握方向盤的車神像;


如果想人財兩旺,就拜兩尊長得一模一樣但功能不同的奶奶像;


為了吸引遊客,他們還在雕塑上下了大心思,儘量做到奇葩。

曾經,我們站在佛像前,無論你是不是信仰它,你都會為它的拈花一笑感動,為它的超逸淡靜所感化。

那時候,我們眼裡的佛像,是美的,也只能是美的。

如今,我們不遠萬里,只為看看那被故意醜化的宗教雕塑。

我們可以沒有信仰,但是不可以沒有底線。

審丑式旅遊既是一場狂歡,也是一面照妖鏡,照出我們日益鈍化的美感,以及被磨薄的信仰底線。

02

審丑式旅遊

丑在無底線的抄襲和混搭


90年代,深圳世界之窗憑著「你給我一天,我給你一個世界」的創意,打造了爆款主題公園,深受觀眾喜愛。

其它景區紛紛效仿,但劍走偏鋒。

世界之窗獲得授權,按1:3比例仿造世界遺產,但有的景區不打招呼,直接將別國的景點「搬」到中國。

某文創園以1:1比例仿製金字塔獅身人面像,被埃及投訴到聯合國。



被聯合國勒令拆除後,景區又開始重建,還在「金字塔」里修建了中國皇宮,美其名曰中西結合。


外國景點抄襲風險高,那就隨便混搭。

在宙斯神廟表演美女吞蛇,在十二生肖島養驢和河馬,在灰鷺籠里養雞,羊島上養鹿,打造史上最霸氣5A級混搭景區。


遊客紛紛吐槽:除了人,景區所有東西都是假的,還收90元門票!


說到底,不是抄襲還是混搭,這些景區是對本國文化沒有自信,不想下功夫去傳承。

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一些老外的訪問:

「你來中國是為什麼?」「我太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了,中國文化實在是美!」

問10個外國人,9個會跟你感嘆,中國的文化美得不行。

他們喜歡背唐詩,學武功,學刺繡,看山海經,學這些就是在感悟中國文化。

他們喜歡去長城故宮,越久遠的歷史景區越喜歡。

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喜愛,已經發展成敬仰。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值得世界相信,值得國人引以為傲。

國人要做的,是再花點時間打磨文化景區,把好的作品呈現給遊客,遊客會自動為好作品買單。

作為消費者,我們應該拒絕景區以審丑為賣點,用抄襲走捷徑,無底線消耗我們的審美、耐心以及錢包。

03

審丑式旅遊

還丑在被蹂躪翻新的千年文物上


「審丑」的盛行,讓旅遊圈越來越浮躁。

浮躁的後果是,審丑式旅遊這把火燒到了千年文物上。

之前,敦煌研究院榆林窟講解員@許鑫NixUx的一條微博,說盡了對文物「修復」悲劇的憤慨。




困佛寺摩崖造像,千年佛像。雖然長滿苔蘚,滄桑老化,但是佛的氣質神情都在。

但修復後的大佛,五顏六色,修成了「喜羊羊」。歲月的痕跡全被抹去,佛的神韻也蕩然無存。


大佛需要的是修復,修舊還舊,而不是整容。

不是所有加濾鏡和磨皮的臉就是美,對於千年佛像來說,這反而是丑。

修復需要技術含量、審美能力和歷史底蘊,而不是簡單填色,不是大紅大綠就是美。

四川峰門寺的石窟造像,修復前,慈悲安靜。

修復後,粉嫩的臉龐、劣質的畫技和誇張的配色,農家樂審美。

廣安的水月觀音,修復前姿態優雅,受人敬仰。


修復後,濃妝艷抹,胭脂味十足。


由於文物保護不嚴,遺產被隨意修復蹂躪,以土味審美去給佛像整容,卻吸引了大量圍觀人群。

圍觀人群第一次看這種土味整容,覺得氣憤可笑,但看多了覺得正常,甚至開始以土味為樂。

木心說過: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

因為缺乏審美力,導致文物損壞;

因為缺乏審美力,導致群眾對文物損壞不以為然;

這是審美力缺乏產生的後果,這也是審丑式旅遊給我們敲醒的警鐘。

「當一個民族的美學教育,跟不上物質充盈的步伐,不僅各種喜劇、鬧劇頻出,悲劇也會接踵而至。」

04


中國旅遊的審美力是什麼?

是歷史沉澱,是歷史傳承,是傳承下的與時俱進。

中華五千年,34個省的文化各有千秋,我們具備這種審美實力。

中華五千年文化,留下了底蘊,沉著了秀氣,散發著大氣。

這種美,才值得我們去挖掘,去傳承,去欣賞。

這種美,經久不衰,源源不斷。

旅遊獵奇和審丑,根本沒必要。



蔣勛說過:旅行不只是看,更是找到自己內在最美的東西。外在的風景,其實是你自己的心情。所以旅遊絕對不只是向外的觀察,而是向內的反省。

當我們一次又一次在旅遊中審丑,提防丑,有時還以丑為樂時,我們基本的審美力都會慢慢被抹掉,更別提反省了。

丑審多了,看山不是山,看海不是海,看啥都只是想滿足獵奇心,獵奇心只會麻木審美力。

沒有審美力,就像廚師沒有了味覺一樣,人生寡淡。

另外,每個城市都有她的個性和氣味。

在旅遊時,我們想看到河北的魏晉文化,杭州的南宋文化,重慶的巴渝文化。

而不是土味動物園和網紅商業街。

城市可以創新,但如果創新得千篇一律,只會造成了旅遊審美的退步。

美不勝收,丑無底線,但我們的審丑忍耐力有限。

最後,請商家們,不要在旅遊審丑的黑洞裡沉淪了,好嗎?

我們想看見的,是一片美好的大好河山,是中國的千年萬美,是每個城市的獨領風騷。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料哥說」公眾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S3KHp2wBvvf6VcSZVe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