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很多選擇,但是很難界定哪些選擇是正確的,哪些選擇是錯誤的,這些全取決於人的心態。近代時國家出現許多軍事將領,他們曾經金戈鐵馬在戰場上叱吒風雲,但當這些轟轟烈烈的生活過去之後,有些人可能暫時適應不了那些安逸的生活,但是有些人就能夠享受安逸,用粗茶淡飯了卻此生。
刀光劍影的前半生
閻錫山,1883年出生的山西人。八十年代的那個時候正是國門大開的年代,國家遭受如此屈辱,有志之士自然紛紛投入軍營為國家護航。可能是受到這些思想的薰陶,閻錫山自小在武營上學。似乎那個時候的人依舊有著「士農工商」的等級觀念,他的父親就為兒子做出的這一次選擇而憧憬著,希望有朝一日閻錫山可以成為威風的將軍。
求學之路哪裡沒有艱辛的,但閻錫山信奉著「做事最怕沒恆心,一日勤勞半日懶有始無終不能成事;做事尤怕沒方法,沒方法終日忙忙不見功。有苦無智不能成功當戒之。」這句話,也在學業上名列前茅,之後又為因為成績突出而被選擇去日本留學。
正所謂志同道合,當時在日本留學的有志青年不在少數,孫中山先生也是在這時成立了同盟會。閻錫山有幸接觸之後就立即加入,自然這也是他第一次接觸革命組織。學成歸來,閻錫山已然是一名合格的軍人,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山西。
二十世紀初期,中國陷入從未有過的困境,但這些困境目前只是處於萌芽的狀態,其中清政府的腐敗統治和帝國主義的血腥掠奪狠狠地指向人民。曾經接受過革命精神的閻錫山和其他人一樣認為,要改變這樣的狀況最重要的就是推翻清政府。
但事實又是如何,清政府推翻了可國內的矛盾依舊在增加,一任又一任帶著帝國主義面具的儈子手屠殺著國家的臣民。「實業救國」似乎也是一個極妙的主意,閻錫山擁護袁世凱的繼位在山西成為當地的一個領導者,這期間他主張建立了許多金融和軍事方面的企業。但最終的歷史告訴我們,這樣的舉措依舊失敗了。
在國民還處於水生火熱之際,浩浩蕩蕩地抗日戰爭來了,閻錫山選擇了加入國民政府。從一個側面來看,閻錫山的心思十分活躍。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閻錫山能夠牢牢的把握自己的地位,首先的一點便是能夠看清楚形勢做出選擇。
他投入蔣先生門下,但剛開始兩個人確實出現了一些矛盾,但通過努力兩個人的矛盾還是消磨了。眾所周知,抗日戰爭來臨時國內並不是一片團結的狀態,兩支隊伍曾經也進行過數次交鋒,而在蔣先生門下的閻錫山自然是擁護自己的陣營。
但很快,面對國內的大趨勢,他開始產生合作的想法。八年抗戰最終到了盡頭,國內卻爆發了內戰,閻錫山的部對也曾各為其主參與過戰爭,也因為如此他由山西來到了台灣。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當時的年代,每一個從大陸來到台灣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就是再次回到自己的家鄉,但 台灣和大陸在那樣的情況下又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兩岸斷交,受傷的不僅僅是閻錫山他們這一批從大陸來到台灣的人,台灣和大陸同為祖國的一部分緊緊相連,普通民眾的家屬親戚也分布兩岸。
這灣海峽最終抵擋住了人們回家的步伐。閻錫山半生戎馬,可到了台灣以後他主動辭去自己身上的職務,開始閒雲野鶴的生活。這一刻地閻錫山不再是在戰場上廝殺的將領,而是一個有文化的作家。自1950年來到台灣到1960年的這十年間沒有身份加持的閻錫山門前冷落。
但他絲毫沒有任何落差,做著自己喜愛的事情,僅僅寫書就已經多達二十多本,更不用提閒暇時候的那些書法作品。從舞刀弄劍到琴棋書畫的轉變,足以看出閻錫山是一個各方面都十分傑出的人才,甚至連蔣先生也誇獎他,說效仿多個國家的事例卻不如一個閻錫山管理的山西。
除了寫書之外,閻錫山內心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家鄉。國人心裡都擁有著這樣的堅持,就是落葉歸根,甚至在彌留之際更是希望在自己的故居。閻錫山的有五個兒女,但都沒有在自己身邊留著,他們有的在國外,有的則戰死沙場。面對這樣的境況,大部分人都會感到淒涼,閻錫山也是。
為了減少自己的淒涼境況和思念家鄉的感情,他自己動手修建了一個窯洞。可想而知,山西地處北方,且北方的冬季十分寒冷,因此當時的大部分人居住的地方就是窯洞,而窯洞這樣的建築結構最大的好處就是防寒。
可能居住在窯洞了就可以暫時減少一些思鄉的情誼,但台灣處於濕熱地帶,當地的環境不適合修建窯洞,最後成型的屋子也只是形象而已。
人們想像中的血性漢子大都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形象,但閻錫山卻不是如此,他來到台灣之後開始簡樸的生活,每天都是青菜饅頭。
青菜是大部分都會吃的,但是饅頭是北方人的特色,閻錫山常吃饅頭這一點也是因為思念自己的家鄉。就這樣在台灣簡單的生活卻持續了不過十年,閻錫山就去世了。因為一些政治因素,當時去祭奠他的人很少也只有一兩個同鄉,甚至自己的兒子也遠在國外無法來看他。
儘管閻錫山的晚年看似淒涼,但這是他的選擇,類似他這樣有些極強意志的人是不會因為自己的選擇而感到委屈,因此這樣看似樸素的生活恰恰是他所開心的。人是很少有主動權的,有機會能夠接觸自己想過的生活是一件幸運的事。
從後人的評說來看,閻錫山實在是一個全才。要說引起國內巨大的改變倒是不明顯,但對於山西來說他就是一個功臣,能夠在把握軍隊的同時,增加當地的經濟收入,這是很多帶兵打仗的人所辦不到的。因此,拋開一切政治因素不談,閻錫山真的是一位騰空出世的人才。
文/史海觀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RntEhm8BMH2_cNUgWNl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