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惹不起的小人,有上中下三策

2020-04-06   學海xh1966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我們是很講究「禮「的,對君子來說,我們要待之以誠,但是對小人來說,我們應該怎麼跟他們相處呢?


是涇渭分明?同流合污?還是跟君子一樣對待他們,或者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呢?


心學大師,被稱之為聖人的王陽明,就用幾點,把自己本身惹不起的小人抓的牢牢的。


王陽明早年態度太過於強硬,以剛對小人,實乃下策。


年輕時候的王陽明一身正氣,他早年在刑部提牢時,一身正氣,看不得一點不公平。有一次他在巡牢的時候,發現囚犯各個面黃肌瘦,原本朝廷撥下來的口糧,硬是被獄卒剋扣下來喂豬,年底殺豬肉吃。而囚犯只得吃面糠,導致一個個面黃肌瘦的。


王陽明十分憤怒,跑到監獄長官的府上跟長官對峙。其實剋扣囚犯口糧,在當時已經是朝廷默認的潛規則,他這樣的做法,是讓自己做了君子,陷同僚於不仁不義。而也正是王陽明太過剛硬的性格,讓他仕途一直不順。


當時的宦官當道,大太監劉瑾整日狐假虎威,大壞朝政。

1506年,戴銑、薄彥徽等人上書皇帝,要求嚴懲劉瑾一夥,結果反被打入死牢。任兵部主事的王陽明出於義憤,冒死上書,請求釋放戴銑等人。結果被劉瑾重打四十大板後,貶去貴州龍場驛當一名沒品級的驛丞。


所以在面對小人的時候,不要第一時間去硬懟他們,這樣很容易給別人塑造一種自己清高別人不義的情況。惹急了小人,他有的是辦法折騰你。


龍場悟道之後,大徹大悟,以柔化小人,實乃中策


當時的王陽明是屬於朝廷的罪臣,但是由於性格好,品格高,學問也高,很快在百姓心裏面的威望起來了。


在龍場的時期,王陽明悟出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何假外求」的道理,他深信人人生而有良知,即便是壞人,也不例外。所以,他不得已與小人奸人惡人打交道時,也希望儘量感化他們,令他們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良知。不到逼不得已,他絕不做魚死網破的事情。


大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準備了10年的寧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造反,可惜面對王陽明,這場造反只持續了50天不到就失敗了。王陽明抓住了寧王朱宸濠之後上報朝廷,但是皇上為了展示自己的勇猛,還是選擇興師動眾勞民傷財的揮師南下,而王陽明此時,就需要親自去阻止皇上了。


當時的太監江彬、張忠,一直和寧王朱宸濠,暗中勾結,聽說寧王叛亂,立刻慫恿朱厚照御駕親征,既想發國難財,又擔心自己勾結寧王朱宸濠證據落在王陽明之手。


而王陽明料到張彬一定會找自己的麻煩,於是就把寧王送給了跟張彬有矛盾的張永。而張彬派手下過來找王陽明要人,氣度非常的蠻橫,還問王陽明要公差錢,王陽明卻說:


我在你們監獄待過,當時那些錦衣衛個個貪贓枉法,而你老兄就不一樣,你潔身自好,清正廉明,你也知道,我別的不會,就是文筆很好,我準備給你寫一篇文章,讓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你高風亮節!


這個錦衣衛聽了這話聽出意思來了:王陽明不怕錦衣衛的坐牢,也可以通過文章來吹他或者黑他,先給你扣上一個清正廉明的高帽,堵上你的嘴,如果你再不吃這一套,那自己只好寫文章宣傳你們那點破事了。


錦衣衛那見過這樣角色,立刻軟了,那就趕緊要人吧,王陽明告訴他,朱宸濠已經送給大太監張永了。


錦衣衛一聽,張永,更是一個惹不起的角色,之後灰溜溜的回去了。


平寧王之後,用小人對付小人,化敵為己用,實乃上策


王陽明北上,需要找一個人來接管朱宸濠。現在的問題是:朱宸濠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因為朝廷中還有朱宸濠的餘黨,誰接手,誰就有餘黨的嫌疑,所以誰這個時候敢接手呢?


這個時候的王陽明想到了其時人在杭州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張永。但是深知皇上脾氣的張永直接閉門不見王陽明於是王陽明在張永的杭州暫住處外高喊:「張公公,我為天下蒼生而來,請開門見我。」


張永曾是劉瑾八虎集團的一員,因看不慣劉瑾的作為而分道揚鑣。王陽明知道張永本質上並不壞,大事上不糊塗。所以,先給他戴了頂「深明大義」的高帽子。


自然張公公無法拒絕這樣的理由,開門見了王陽明。開場白具體是什麼不得而知,但肯定少不了王陽明對張公公的一番讚美,比如在誅滅劉瑾集團時的大義凜然、大智大勇、勞苦功高,反正最後張永同意接納叛賊朱宸濠。


接納了寧王的張永,被王陽明在皇帝面前一頓宣傳,寧王受了功,對王陽明越看越滿意。


張永本來和王陽明也不和,但是通過此事,他也認定了王陽明可堪大用。於是在張彬等人誣陷王陽明的時候,張永也費盡心力保住王陽明。

這就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道理,用小人對付小人,化敵為己用,是屬於上策


在皇帝論功的時候,王陽明卻上書,想要辭官回家,他的友人不解,問他為何不在官場做出一番事業,更好的報效國家百姓呢?


王陽明回道:「埋沒別人善舉,偷占部下功勞,忘掉自己恥辱,這是造成災禍的重大原因。我不接受賞賜,就是是為了避禍。」


王陽明作為一個讀書人,本身還會打仗,人際關係處理得也非常好,就是他把他的哲學認知跟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能做有機結合,出世我能研究學問,入世可以給自己謀求利益,至少可以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