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樹出路,在何方?

2019-12-29     零售前沿


「每天一杯椰樹椰汁,白嫩豐滿,曲線動人」這是眾多70、80一代人對於椰樹的記憶。廣告語沒有問題,然而配上視頻椰樹的形象,你可能就變這樣:

面對飽受爭議的宣傳形式,椰樹的解釋,總的來說就是消費者想歪了,與他們無關。


常年低俗營銷要終結


早些年椰樹採用這樣的營銷方式博取眼球,並沒有太多人在意。哲學家馬爾庫塞就曾說過,人的歷史就是人被壓抑的歷史,文化不僅壓抑了人的社會生存,還壓抑了人的生物生存,不僅壓抑了人的一般方面,還壓抑了人的本能結構。因而許多釋放本能的營銷方案往往能收穫出乎意料的成功。

然而,低俗營銷成年人可以當笑話,要知道兒童才是飲料、零食等快消品的主要用戶。椰樹椰汁在產品上放一個白嫩豐滿的美女真的好嗎?這很有可能會對兒童、青少年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都產生不良的影響。

之前絕味鴨脖被罰60萬的經歷還歷歷在目,短期打擦邊球的低俗營銷確實可以博人眼球,但也可能給企業貼上「low」「低俗」的標籤,惡化品牌形象。

年初的低俗熱搜事件,讓椰樹變得銷聲匿跡了。

努力救火的隊長


早在08年椰樹董事長王光興就曾遭遇工商局的調查,也是因為產品包裝問題,王光興曾試過轉型,迎合時代審美。2018年4月,椰樹曾把廣告中的美女換成戴著鴨舌帽的椰子卡通人物,沒有甩掉過去的「土味」營銷風格。


本質上,椰樹的「土味」包裝、「土味」營銷不是由設計審美決定的,而是由高層意志和公司文化決定。

2018年8月,杭州一位設計師帶領學生重新設計了椰樹包裝,保留原來的黃黑撞色。此前,還有設計師將椰樹包裝設計成寶麗來風格,同樣保留了黑黃衝突色,但「椰樹」這兩個大字被縮小了。這是王光興不願意看到的設計圖案。


最後,還是回歸到博取眼球的包裝上……

椰樹出路,在何方?


眾所周知,椰樹牌椰汁本是個老字號品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它從海南一個瀕臨破產的國營罐頭廠發展成與娃哈哈、健力寶並列的飲料行業巨頭,1988年還獲得「國宴飲料」殊榮;1994年「椰樹牌」椰汁更是在全國飲料企業中銷量排名第一。


應當說,椰樹牌椰汁可以繼續身披這塊「老字號招牌」創造新的輝煌,沒有必要趟低俗營銷這個渾水。靠低俗營銷,短期看或可為集團產值提供不少加成,但這終究屬於「掙快錢」,是以折損企業聲譽為代價的。一家企業保持基業長青,一定是靠品質與口碑的積澱,而不是憑一時的「眼球經濟」。

在這個注意力尤為珍貴的時代,一些企業為博出位,不惜走低俗路線驅動公司發展,也獲得了一些短期內可見的利益。不少老字號企業看到其中好處,也蠢蠢欲動,企圖打色情擦邊球獲得網紅效應,謀求快速變現。但這都不是企業成長的「正路」。

企業要想長期健康地發展下去,必須靠苦練內功。這個內功就是產品!只有把功夫用到產品上,靠高品質的產品驅動,一家企業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讓品牌走得更遠,而不是停留在一瞬的「網紅」層面。

安心做產品,消費者不會看不見。就像這兩年的春節電影票房冠軍一樣,《紅海行動》與《流浪地球》都是沒有所謂「流量明星」來炒宣傳熱度的電影,但它們最終都依靠萬千觀眾的良好口碑,在競爭激烈的春節電影檔完成了華麗的逆襲。在信息傳播如此迅速的今天,口碑效應不會辜負任何一家認真做產品的企業。

醒醒吧!椰樹。別忘了自己的真功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RSV3VW8BMH2_cNUg0m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