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保險免賠額的那些事兒~是不是坑?如何抵扣?

2019-12-09     每日談保

很多時候,我們明明掏錢買了保險,並且過了等待期,出險的情況也完全符合保單所列的標準。

可拿著保單去申請理賠的時候,卻被保險公司一句話堵回來:你還沒達到免賠額!

這樣的情況是不是讓人很崩潰?

久而久之,有人就覺得免賠額是保險公司給挖的「坑」,變著法兒地拒絕賠付。這也是保險「投保容易理賠難」的惡評來源之一。

所以,一分君今天打算具體和大家聊聊關於免賠額的詳細內容,「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嘛~


免賠額是什麼?

免賠額,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的金額。損失額在規定數額之內,由被保人自行承擔。

這個數額是在簽定保險合同之初,就在保單中白紙黑字寫明了的。

一般來說,人身險中設有免賠額的為以下兩大險種:

1)醫療險:絕大多數醫療險的免賠額都是一萬,包括好醫保、尊享e生2019等當下熱銷的百萬醫療險。

2)意外險:意外險中的意外醫療或住院醫療保障也會設置免賠額,但額度比醫療險低不少,一般只有幾百塊。

同時,免賠額又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絕對免賠額,一種是相對免賠額。

絕對免賠額,就是指社保及公費醫療報銷部分不計入抵扣免賠額,但其他商業保險報銷可計入。

舉個例子,小明買了一款1萬絕對免賠額的A醫療險,一次生病住院花了3萬元,社保報銷了1萬,則保險公司負責報銷3萬-1萬(社保報銷部分)-1萬(免賠額)=1萬。小明此次生病自費金額為1萬元。

相對免賠額,則不一樣,社保以及公費醫療報銷的部分可以計入抵扣免賠額。

還是以小明為例,這次小明換了一款1萬相對免賠額的B醫療險,那麼社保報銷的1萬就足以抵扣免賠額,保險公司負責報銷3萬-1萬=2萬。小明此次生病自費金額為0元。

由此可見,在保費價格相近的情況下,明顯是相對免賠額的保障力度更大一些。

但目前市場上在售的醫療險,大部分還是以絕對免賠額為主流,使用相對免賠額的醫療險產品較為少見。

拿什麼抵扣免賠額?

相對免賠額的抵扣比較簡單,基本上實際醫療費就是可抵扣額度。

絕對免賠額的抵扣相對複雜一些,社保和公費醫療已報銷部分不予抵扣。

社保大家都知道,包括職工社保和新農合等城鎮居民社保,但公費醫療可能很多小夥伴都沒聽過。

沒聽過也正常,因為公費醫療是國家為了保障本國工作人員而實行的、通過醫療衛生部門為相關人員提供免費醫療以及預防服務的一項社保制度。

公費醫療相對社保保障範圍更大,報銷比例也更高。

只不過,公費醫療的覆蓋範圍僅限「國家工作人員」,也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公務員。

私企、外企員工以及社會自由職業者是沒有資格享受公費醫療待遇的。

隨著職工醫保的發展,我國各地已經逐步取消公費醫療制度,將其併入職工醫保系統。公費醫療在很多地方已然成為歷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社保的起付線也可以抵扣免賠額。

和醫療保險有些相似,社保也有「免賠額」,只是叫法不同,它那叫起付線。

起付線的標準與醫院的級別有著一定的關係,醫院的級別越高,社保的起付線也就越高。

以杭州的社保報銷規則為例,三級及相應醫療機構800元,二級及相應醫療機構600元,其他醫療機構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00元

由於低於社保起付線的部分,也屬於被保人自費,所以,社保起付線也是能拿來抵扣免賠額的。

但大家要注意的是,很多醫療險註明了只能報銷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的住院醫療費用,如果去社區醫院或者私立醫院看病是不能報銷的哦。

怎麼避開免賠額這個「坑」?

1.買0免賠的產品

如果真的很討厭免賠額這個設定的話,一分君建議大家可以酌情挑選一款0免賠的保險產品。

比如眾安的樂享e生無免賠醫療險。這款產品就是0免賠的,而且其他保障功能也都很不錯。

只不過,保費相對有免賠額的產品會略貴一些,畢竟0免賠的產品,保險公司也需要承擔更大的賠付風險,風險成本要計算進去。

2.共享免賠額

除了0免賠的產品外,還有一類保險產品可以考慮,那就是附帶共享免賠額功能的產品。

共享免賠額的功能又分化為兩種形態,一種為多人共享免賠額,一種為多年共享免賠額。

多人共享免賠額一般會以家庭為參保單位。全家共享1萬免賠額,一家三口參保的話,每人一年免賠額就只需3千多了。典型的例子為尊享e生2019

多年共享免賠額則是多個年度累計花銷超過1萬元即可。一年醫藥費超過1萬有點難度,但5、6年下來,還是比較簡單的。典型的例子為好醫保·長期醫療


這些共享免賠額的保險產品,雖然總的免賠額不變,但卻通過拆分的方式,變相降低了個人每年需要達標的免賠額,大大增加了獲賠機率。

3.搭配小額醫療險

有一種小額醫療險產品叫做「萬元護」,屬於意外險的變形。它的保障額度較小,醫療保額上限一萬左右。比如泰康住院保2019

同時,這類保險的免賠額也較低,通常為100元或者0免賠,可以填補百萬醫療險的萬元免賠額空缺。

假設小明生病住院只花了9000元,社保報銷了4000,剩下的5000又低於百萬醫療險的免賠額,不能報銷。

這個時候,「萬元護」就派上用場了,扣除100元的免賠額,剩下的4900都可以報銷,還是非常實惠的。

一分君有話說

認為免賠額是保險公司給消費者挖的「坑」,這樣的說法其實有失偏頗。

要知道,醫療險本就是作為社保的補充保障使用的。小病靠社保,大病靠醫療險。

所以醫療險設立的初衷是為了保「大病」,而不是保感冒發燒之類的小病。

免賠額的設置就相當於一面「濾網」,將小病報銷攔在了外面,讓大病報銷順利過關。

並且,設立免賠額有助於減少保險公司的運營、賠付成本,保險公司的成本低了,產品的費率自然也會降低。

這也是為什麼幾百塊錢就能買到上百萬醫療保障的原因。

說實話,1萬元以下的醫療費用大多數家庭其實都能夠承擔得起,問題不大。

要是真的想做到看病不花錢,除了投保醫療險外,一分君建議再買一份重疾險,這樣健康保障才更齊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R2mB8m4BMH2_cNUgxM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