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打掃衛生,卻無意中發現一個「木疙瘩」,專家檢查:皇帝木璽

2020-02-25     君山梵靜


人們常說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降。而張大仁,張老師則是在他偷得浮生半日閒,悠哉在家打掃天花板的時候,發現一個木疙瘩。卻說這塊木疙瘩不是一個凡品,究竟是怎樣的不凡呢?

天降一個木疙瘩

張老師搬家了,張母帶著一家人搬到了劉禹錫《烏衣巷》中寫到的"舊時王謝堂前燕"的南京。

在南京呢,張家一家人住進了瞻園路173號。這瞻園路173號解放前的時候是一座私宅,解放後收歸了國有,後又變成可以出租的房子。

張家一家人搬了進去,但是張老師有點擔心,因為這是清朝時期的一座建築,很多的家具已經年久失修了。江南的雨纏綿,下了很久,有時半夜屋子裡甚至能聽到奇怪的聲音,張老師在這樣的屋子始終睡不安穩。

一天張老師在睡覺,睡到半夜時突然被驚醒,只在"轟"的一聲後牆倒塌了,外面的暴雨夾雜著冷意從倒塌的地方撲面而來。張老師徹底沒了睡意。

過了幾日張老師閒暇時,打算打掃一下房子。連日的雨使房子泛著潮意,張老師家的牆倒塌了,他擔心天花板也危險,於是翻找一頓,終於找到了一個梯子,慢慢爬進天花板,看了一下,決定把陳年的污垢打掃出來。

他慢慢地打掃著天花板,在他打掃到天窗時,發現了一個木疙瘩,他拿起一摸,上面竟然有字,周圍也刻著花紋,尺寸不是很大,他感到這是一塊不同尋常的木疙瘩,但是天花板很是嗆人,灰塵漫天,他急急忙忙爬下梯子,小心的蹭掉上面的灰塵,看到了 "旨准"二字,有點震驚,因為除了"皆準",上邊刻著雙鳳朝陽的圖案,旁邊裝飾著五爪金龍的圖案,下面是福山壽海的圖案, 他粗略的估計了一下尺寸,這個木疙瘩好像一塊印璽。

張老師大喜,但是大喜過後又有著隱憂。在特殊時期木疙瘩不能拿出來,甚至不能讓別人知道,他只好把木疙瘩收了起來。但是張老師沒有文物保護的經驗,只是把木疙瘩放在箱子裡。據悉這塊木疙瘩曾在家中木製家具壞時,充當過"及時雨"。

傳奇的木疙瘩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南京市開展了全面文物古蹟的普查工作,各個地區也順應號召成立了普查文物古蹟的辦公室。雨花區的辦公室因缺乏人手,考慮從文教系統中抽調一名教師協助文物古蹟的普查工作,而張老師幸運的被選中

一次工作中,張老師看見有人拿著一塊東西來檢驗,文物鑑定人員經過一番鑑定後,說:"這是一枚古代印章,有收藏價值。"張老師在和同事們的聊天中 說到自己家有著一個上面刻著"皆準"的木疙瘩,而且上面刻著龍鳳的圖案,木疙瘩看起來年代看起來久遠。同事們一聽,大家猜測可能是印璽,紛紛讓張老師拿來鑑定一下。

老師打掃衛生,卻無意中發現一個「木疙瘩」,專家檢查:皇帝木璽

這一鑑定,是印璽無疑了,專家分析後說這塊印璽是太平天國時期的。太平天國史研究專家羅爾綱先生聽說此事後,立即動身去了南京,開始的時候羅爾綱先生有點懷疑。

木疙瘩的傳奇身世

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在南京定了都,正如王安石在《南鄉子》中寫到"自古帝王州,鬱鬱蔥蔥佳氣浮",洪秀全覺得南京是一塊風水寶地。定都後,一改以前皇帝的習慣,自己設計了三枚玉璽分別是金璽、玉璽和木璽,以此來凸顯自己天王的身份。其中金璽在被曾國藩率湘軍攻破天京後,上交給了清廷,不幸的是金璽被一名軍機大臣偷走,悄悄融成了金條。只有玉璽保留了下來,被收藏在北京的博物館裡,但是人們對此一直存在爭議,而木印璽在天京陷落後不知蹤跡。

木印璽的現身讓羅爾綱先生既開心又忐忑,經過仔細的檢驗後,確定了是太平天國時期的木印璽。

原來張老師不太了解這木印璽,擔心上面的灰塵太多 專家沒法鑑定,就把木印璽洗刷了一遍,專家憑藉殘留的印泥確定了這件文物。

這塊木疙瘩搖身一變竟是太平天國時期的木印璽,為何洪秀全要刻這塊木製的印璽呢?

經專家介紹,了解到這塊木印璽是洪秀全平常批閱奏章和批准印發書籍時用到的,並且專門用作"刪書局"的印璽,據說蓋了木印璽的書籍才能出版,否則一律當妖書處置。太平天國時期單設"刪書局",只有遵守拜上帝會和天王的教義和原則的書籍被加蓋上"皆準"二字才能發行。對儒家的經典進行了大肆修改,否定儒經內容。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刪書局"的官員紛紛逃串,專家推測一些官員擔心木印璽被人發現,落入清軍手中,就把木印璽藏在了"刪書局"的天花板上。據專家考證南京瞻園路173號曾是天平天國時期的"刪書局"的官署的機構。

捐給國家

張大仁,張老師知道了木疙瘩的傳奇身世後,意識這塊木印璽,也就是以前在自己家中發現的這塊木疙瘩的不凡,在專家的介紹下他了解到這是太平天國時期的木印璽,是洪秀全所用的,太平天國時期"刪書局"的專屬,對於研究太平天國時期的歷史有著重要的價值。

張老師立即決定無償地獻給國家,為國家在太平天國史的研究上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這枚木印璽至今被收藏在南京的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在張大仁,張老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無私奉獻,他把木印璽捐給了國家,使木印璽發揮了它最大的價值,使世人能看到木印璽,了解太平天國時期的木印璽,而不僅是停留在文字上。在太平天國時期的歷史的研究上更有力,繼而使太平天國時期的歷史的研究更進一步。

如果僅是把木印璽僅停留在自己的手中,可能木印璽還是會淪為"墊床腳的及時雨"。張老師正是意識到了這些,所以在他了解了木印璽的真正價值後,沒有絲毫猶豫的獻給了國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QbA1f3ABjYh_GJGVhQt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