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開卷有益,告訴我們多讀書總是有好處的,一位語文老師精心整理的文學常識考點,對提升孩子的人文素養,文化底蘊有很大的幫助。
只要稍微花點時間背誦和記憶,這類考點就不要擔心了,家長可以列印出來,給孩子暑假學習用。
年齡稱謂
1.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2.孩提:指2-3歲的兒童。
3.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
4.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5.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
6.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7.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
8.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9.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11.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13.期頤之年:指一百歲。
明清科舉考試
起於隋代,盛於明清,清光緒31年廢止。
(1)等級:
院試(又叫「童試」,縣級考試,童生參加,考上為「生員」,即「秀才」)
鄉試(又叫「秋闈」,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
會試(又叫「春闈」,國家級考試,舉人參加,考上為「貢士」)
殿試(國家級考試,皇帝主考,貢士參加,考上為「進士」。其中,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內容:
四書五經等,規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
古代主要節日
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3.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
4.社日:春分前後,祭祀祈禱農事。
5.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6.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
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8.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
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
10.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
11.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
12.冬至:又叫「至日」,節氣的起點。
13.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
古代紀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紀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來紀年的方法。其特點是:
A、天乾和地支各一位組成一個紀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乾和地支的相配永遠是單數對單數、雙數對雙數,不可能出現奇偶相組合。
C、60年一循環,周而復始。
2.年號紀年:從漢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號,後就用帝王年號來紀年。如:康熙元年等。年號紀年和干支紀年可兼用,如:順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紀年:用於春秋戰國時代的一種紀年方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
古代官職
1.詞語
(1)授官:除拜 (2)升官:遷擢 (3)降官:謫左遷
(4)免官:罷黜(5)招聘:徵辟 (6)京官調任地方官:出徙
(7)大臣辭職: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職任免升調等) (2)戶部(土地稅收戶口等)
(3)禮部(典禮科舉學校等) (4)刑部(司法刑獄案件等)
(5)兵部(軍事軍隊邊防等) (6)工部(工程營造水利等)
「六部」是漢以後的中央官職,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
史書
1.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的有關歷史事件。(共三部)
第一部是春秋時期孔子編的《春秋》;
記事詳備的一部是春秋時期左丘明作的《左傳》;
最大的一部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鑑》。
2.國別體:以諸侯國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共兩部)
最早的一部春秋時期左丘明作的《國語》;
較好的一部是漢代初期劉向編訂的《戰國策》。
3.紀傳體:通過記敘人物活動來反映歷史事件。
第一部是西漢時期司馬遷的《史記》;
第二部是東漢時期班固的《漢書》;……《清史》。(共二十多部)
4.通史:打破朝代界限,自古及今地記敘歷史。
第一部是司馬遷的《史記》;
第二部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共兩部)
5.斷代史:記敘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
第一部是東漢時期班固的《漢書》;
第二部是南北朝時期范曄的《後漢書》;……《清史》。(共二十多部)
說明:(1)以上是按不同的標準分類,實際上同一史書可歸入不同體例。如《史記》,可以說它是一部紀傳體通史。
(2)清代乾隆年間編訂的「二十四史」是24部史書,打頭的一部是《史記》,壓尾的一部是《明史》,體例全都是紀傳體。而且除《史記》是通史外,其餘23部都是斷代史。
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
1.《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作者不詳)
2.《孫子兵法》: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春秋·孫武)
3.《國語》: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春秋·左丘明)
4.《春秋》: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孔子)
5.《左傳》:我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春秋·左丘明)
6.《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西漢·司馬遷)
7.《漢書》:我國第一部斷代史。(東漢·班固)
8.《孔雀東南飛》: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作者不詳)
9.《離騷》:我國第一首長篇抒情詩。(戰國·屈原)
10.《說文解字》:我國第一部字典。(東漢·許慎)
11.《爾雅》:我國第一部詞典。(漢代經師彙集)
12.《馬氏文通》:我國第一部語法書。(作者不詳)
13.《文心雕龍》:我國第一部系統的文學理論專著。(南朝·劉勰)
14.《狂人日記》:我國現代第一篇白話小說。(現代·魯迅)
15.《女神》:我國現代第一部新詩集。(現代·郭沫若)
16.屈原:我國第一位詩人。(戰國)
17.陶淵明:我國田園詩的開創者。(東晉)
18.謝靈運:我國山水詩的鼻祖。(南北朝)
19.陸遊:我國古代詩歌最多的詩人。(南宋)
世界十大文豪
1.古希臘詩人荷馬
2.義大利詩人但丁
3.德國詩人、劇作家、思想家歌德
4.英國積極浪漫主義詩人拜倫
5.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戲劇家、詩人莎士比亞
6.法國著名作家雨果
7.印度作家、詩人和社會活動家泰戈爾
8.俄國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期泰
9.蘇聯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
10.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
中國的「第一部」
第一部字典是《說文解字》 。
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第一部藥典是《神農本草經》。
第一部編年體是《春秋》。
第一部傳記體是《史記》 。
第一部斷代體是《漢書》。
第一部兵書是《孫子》 。
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
第一部語錄體著作是《論語》 。
第一部神話小說是《搜神記》。
第一部筆記小說是《世說新語》。
第一部最大的斷代詩選是《全唐詩》。
第一部文藝理論書是《文心雕龍》 。
第一部中醫學典籍是《黃帝內經》。
第一部農業百科全書是《齊民要術》。
第一部茶葉專著是《茶經》 。
第一部彙編古代文化典籍的書是《永樂大典》。
中國十大古典名曲
《高山流水》 《廣陵散琴曲》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夕陽鼓》 《漁樵問答》 《胡笳十八拍》 《漢宮秋月》 《陽春白雪》
古代文學家的別號
1.四明狂客:初唐詩人賀知章
2.青蓮居士:唐代詩人李白
3.少陵野老:唐代大詩人杜甫
4.香山居士:唐代大詩人白居易
5.玉溪生:唐代詩人李商隱
6.六一居士:北宋文學家歐陽修
7.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蘇軾
8.山谷道人:北宋詩人黃庭堅
9.易安居士:南宋女詞人李清照
三大國粹
中國畫、中國醫學、中國京劇
「第一」的雅稱
桂冠、螯頭、問鼎、領銜、榜首、奪魁、奪標、執牛耳
四大名亭
醉翁亭、陶然亭、愛晚亭、湖心亭
四大牧區
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四大高原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青藏高原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四大文化古都
西安、北京、洛陽、南京
四大佛教名山
九華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
古代十二時辰
子時:夜半十一時至翌晨一時
丑時:晨一時至三時
寅時:三至五時
卯時:五時至七時
辰時:七時至九時
巳時:九時至十一時
午時:十一時至十三時
未時:十三時至十五時
申時:十五時至十七時
酉時:十七時至十九時
戌時:十九時至十二時
亥時:二十一時至二十三時
古代聖賢
亞聖(孟子)
詩聖(杜甫)
畫聖(吳道子)
書聖(王羲之)
商聖(范蠡)
酒聖(杜康)
史聖(司馬遷)
醫聖(張仲景)
武聖(關羽)
草聖(張旭)
茶聖(陸羽)
兵聖(孫武)
謀聖(張良)
科聖 (張衡)
藥聖(孫思邈)
中國古典十大悲劇
《竇娥冤》——元朝關漢卿
《趙氏孤兒》——元朝紀君祥
《精忠旗》——明朝馮夢龍
《清忠譜》——清朝李玉
《桃花扇》——清朝孔尚任
《漢宮秋》——元朝馬致遠
《琵琶記》——明朝高則誠
《嬌紅記》——明朝孟稱舜
《長生殿》——清朝洪升
《雷峰塔》——清朝方成培
中國古典十大喜劇
《救風塵》——元朝關漢卿
《西廂記》——元朝王實甫
《看錢奴》——元朝鄭延玉
《中山狼》——明朝康海
《牆頭馬上》——元朝白樸
《李逵負荊》——元朝康進之
《幽閨記》——元朝施君美
《綠牡丹》——明朝吳炳
《玉簪記》——明朝高濂
《風箏誤》——清朝李漁
十大才子書
《三國演義》《水滸傳》《好逑傳》《平山冷燕》《玉嬌梨》《西廂記》《琵琶記》《花箋記》《斬鬼記》《三合劍》
其他
1、文房四寶:舊時對筆、墨、紙、硯四種文具的總稱。
文房,即書房。北宋蘇易簡著有《文房四譜》一書,敘述了四種文具的品類及故實等。這些文具,製作歷史悠久,名手輩出,且品類豐富,風格獨特。著名的有:安徽涇縣的宣紙、安徽歙縣的歙墨、廣東端州的端硯、浙江吳興的湖筆。
2、歲寒三友:指古詩文中經常提到的松、竹、梅。
松,是耐寒樹木,經冬不凋,常被看作剛正節操的象徵;竹,也經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剛直、謙遜,不亢不卑,瀟洒處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徵;梅,迎寒而開,美麗絕俗,是堅韌不拔的人格的象徵。
3、花中四君子:古詩文中常提到的梅、竹、蘭、菊。
蘭,一則花朵色淡香清,二則多生於幽僻之處,故常被看作是謙謙君子的象徵;菊,它不僅清麗淡雅、芳香襲人,而且具有傲霜鬥雪的特徵;它艷於百花凋後,不與群芳爭列,故歷來被用來象徵恬然自處、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梅、竹」見上條。
4、月亮的別稱:月亮是古詩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寫的對象。它的別稱可分為:
(1)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
(2)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
(3)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
(4)因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稱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
(5)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
(6)因傳說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廣寒、清虛。
(7)因傳說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為望舒。
(8)因傳說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
(9)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
5、古代對月份的別稱
一月——正月、陬月、孟月、端月、孟春、征月、華月、早春、新正
二月——女月、杏月、仲春、令月、如月、麗月、酣春
三月——寐月、桃月、李月、蠶月、桐月、季月、曉春、蔦月、櫻筍時、桃浪
四月——余月、槐月、孟夏、陰月、梅月、初夏、正陽、朱明、清和月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鬱蒸、天中
六月——荷月、伏月、季夏、旦月、焦月、暑月、精陰
七月——相月、巧月、霜月、孟秋、蘭月、涼月、瓜月、初秋、早秋
八月——壯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秩、仲商
九月——玄月、菊月、季秋、窮秋、杪秋、青女月
十月——陽月、孟冬、良月、初冬、開冬、正陽月、小陽春
十一月——葭月、仲冬、暢月
十二月——塗月、臘月、季冬、蜡月、暮冬、殘冬、末冬、星回節、嘉平月
6、五嶽: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
7、五穀:古代所指的五種穀物。
「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
-end-
來源: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QRcUtG4BMH2_cNUgYl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