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每次中國股市大跌之前都毫無徵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被套?

2020-02-29     交易華爾街

有網友提問:為什麼每次股市大跌之前都毫無徵兆?

​從2015年的股災到現在,若干次的暴跌,幾乎走的都是這樣一種「無徵兆下跌」。

說句實話,股市在短期幾天內漲跌,沒有人可以預測得准。

是在大跌之前,多數投資者沉浸在股價上漲的喜悅之中。

其實,股民只要有一份警覺之心,在股市出現大跌之前,還是有機會躲避災禍的。

股市每次大跌之前,都會有哪些徵兆呢?

第一,在股市大跌之前,必須要先有一段時間的瘋狂階段。

面對任何利空消息,都不回調,遇到利好消息卻被無限放大。

第二,股市大跌之前,技術指數會走得非常完美,讓你覺得股市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第三,權重股經過前期大漲之後,一直在高位橫盤,不願意下跌。

第四,股評更是看高一線,新股民匆匆開戶進場。

做股市的人大致會經歷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

剛開始認識股市,發現世界上居然還有這種生意,躺著就能賺錢。

賺錢了就毛手毛腳,既害怕轉盈為虧,又害怕賺不到後面更大的利潤,因而拿不住手中的單子。至少有一半的人在這一階段被淘汰。

第二階段:

經常虧虧賺賺,總的來說還是在虧錢。但是積累了相當的實戰經驗和心理素質。

沒有自己的交易系統且不會做完善的資金管理是最大的障礙。

​第三階段:放棄吧,之前虧虧賺賺也有過盈利,繼續吧,這麼多年都是在虧錢,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認為假設牛市來了,我們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1、少動多持股,牛市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里拉升的個股和板塊都是不同的,但是在最後一個階段里一定是最瘋狂的,所以熬住前面兩個階段,享受最後一個階段尤為關鍵!

2、牛市裡不要賺最後一個銅板!記住,牛市是一個唯一需要克服貪婪的地方,在當初5178點的牛市裡,我從4600點就開始了逢高減倉,最後看似錯過了幾百點的上漲空間,但是回頭來看你一定不會後悔!因為牛市不是比誰賺得多,而是比誰鎖定盈利的多!

3、牛市裡不要聽小道消息,牛市裡最多的就是「股神」的謊話,內幕的消息,專家的建議,只要你堅持持有自己的個股是都會上漲的,所以聽消息炒股只會讓你踏錯節奏,減少盈利!

4、牛市裡要做到逢高減倉,不要賣出後再次回購!牛市裡拋出的籌碼千萬不要在撿回來了,要懂得休息!

5、細心選擇出來的好股票,不必貪圖眼前的小利就急於拋出!牛市的基礎漲幅都是2-3倍的,如果前一次是大級別的熊市,那麼這一次一定也是大級別的牛市,所以千萬不要只漲了40%-60%就早早獲利了結,要不然最後你一定會繼續追高買入的!

有句話叫牛市重勢、熊市重質,意思是在牛市中,對於股票勢頭的把握才是重點,基本面在這個階段並不是最重要的,概念炒作在牛市很吃的開,所以在牛市雞犬升天。許多散戶和遊資特別喜歡在牛市裡炒作,甚至做趨勢,這確實可以帶來不錯的收益,但是對於普通的投資者來說這也是極其困難的,因為牛市不代表著只漲不跌,所以不如安心的持股,往往你獲得的收益會比頻繁的買賣,輪動更高!

最後對於想要在牛市裡獲得大收益的投資者做一個最大的忠告:股票投資好像是挖井!千萬不要東挖挖西挖挖,結果哪裡都不出水!情願十年挖一口井,也不要一年挖十個坑!想要在牛市裡賺大錢,你就必須懂得在熊市裡做重倉布局的策略,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吃到熊牛跨度里最大的那段漲幅!


目前市場中常見有如下幾個盈利模式:

1.機械交易系統。基於歷史統計數據和分析、通過幾項應用指標(技術或基本面)的搭配和組合,形成的一種高勝率的交易系統,這裡我們把它簡稱為機械交易系統。機械交易系統所依託的理論假設是"歷史會不停重演",它有一個極大的優勢,就是它摒棄了人的干預,屏蔽了交易者心態對操作的影響。但是,這種基於統計機率而成的系統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其實是毫無邏輯性可言。影響行情波動的因素成百上千,各類指標可搭配出的組合更是不計其數,這種由指標對行情所產生影響的量化統計分析,恐怕連超級計算機都無法勝任。而且人類的發展史告訴我們,歷史總是在不停地被打破、被重新書寫!

2.套利。套利是利用資產定價的錯誤,價格聯繫的失常,以及市場缺乏有效性的其他機會,通過買進價格被低估的資產,同時賣出價格被高估的資產來獲取無風險利潤的行為。理論上套利是一種低風險高回報的交易方式。可以說,套利是市場無效率的產物,而套利的結果則會促進市場效率的提高。因此,越是在成熟的資本市場,對沖基金的規模就越大,而今天中國的對沖基金才剛開始起步,所以套利空間相對更大、機會更多!但是,套利真的是最完美的盈利模式嗎?由於驕傲地自以為發明了"印鈔機",而低估了"小機率事件"和人性非理性一面的國際四大對沖基金之一,擁有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前美聯儲副主席、前美國財政部副部長所搭配的的夢幻組合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最終也沒能擺脫在市場中被其他華爾街獅鷲瓜分蠶食的噩運!

3.價值投資。由於巴菲特的成功,價值投資風靡中國基金界。哪怕是一些做超短線、題材的私募基金,做政策、消息的公募基金都會打著價值投資的幌子出去招搖撞騙。這極大的豐富了有中國特色價值投資的"內涵"。之所以熱衷於價值投資的概念,一方面是因為巴菲特的名望,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其依託的強大理論優勢--市場有效理論,即價格總是會回歸價值,因此如果交易者眼光獨到,能夠挑選到具備成為偉大企業潛質的上市公司,買入並長期持有,將帶來巨額回報!但是價值投資的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它只看到了股票價格向企業內在價值回歸的一面,而忽略了股票價格對企業內在基本面所能產生的實實在在的影響。而且何為價值?什麼樣的估值是合理估值?這依然取決於人心!

4.坐莊。理論上,在缺乏監管的市場中,擁有巨大資金量的操盤手在一定範圍內當然是擁有控制某隻股票漲跌的能力的!因此,這種模式廣泛流行於早期的資本市場。然而,隨著監管的不斷加強,市場容量的不斷擴大,這種模式開始越來越被淘汰出市場主流。取而代之的是遊資、漲停敢死隊等諸類創新模式。遊資模式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用高風險去博取較低的利潤。賺少賠多,一旦遇上系統性風險,英雄斷臂儘管悲壯,卻極大的耗去了有生力量。

5.熱點追擊。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國,A股市場自成立以來,就一直未能擺脫其政策市的屬性。因此,至今為止,追隨政府政策、新聞、熱點的短線交易模式其實是可以獲取較高勝率的一種模式!然而,短線交易有一個巨大的瓶頸,那就是它所能承受的資金量十分有限。一旦自身資金的買入和賣出開始影響到股價波動時,這類短線交易模式即自動宣告終結。

當然,市場中還有其他很多種類的交易模式,但是他們無一例外地無法逃脫一種"不斷被嘗試又不斷被否定"的宿命。或者它們所依託的理論本身就具有某種先天缺陷,或者它們只能迎合某一時期的市場特徵。也正因此,市場總是風雲變幻,沒有一種交易模式可以經受住時間歲月的洗滌。那種獲取某種天才盈利模式後一勞永逸的想法永遠都是水中月、鏡中花,看起來很近,你卻永遠觸摸不到!何必執迷不悟於盈利模式的追尋?要知道,永遠都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永遠都充滿挑戰的交易市場,才是市場本身最大魅力所在!


優秀交易者只追求穩定可靠的交易系統

一個優秀的交易高手的定義應該是,能夠連續多年獲得穩定持續的連續複利回報,經年累月地賺錢而不是一朝暴富,常賺而不是大賺,資本市場的高額利潤應來源於長期累積低風險下的持續利潤的結果,職業交易者只追求最可靠的,只有業餘低手才只關注利潤最大化和滿足於短暫的輝煌中。

這也是多數人易現輝煌,難有成就的根本原因。

重倉和頻繁交易導致成績巨幅震盪是業餘低手的表現,且兩者相互作用,互為因果。

堅忍,耐心,信心並頑強執著地積累成功才是職業的交易態度。

是否能明確,定量,系統地,從根本上必然地限制住你的單次和總的操作風險,是區分贏家和輸家的分界點,隨後才是天賦,勤奮,運氣得到儘可能大的成績,

而成績如何其中相當大地取決於市場,即「成事在天」。

至於輸家再怎麼輝煌都只是震盪而已,最終是逃不脫輸光的命運。

從主觀情緒型交易者質變到客觀系統型交易者是長期積累沉澱升華的結果:

無意識----意識到---做到----做好----堅持----習慣----融會貫通----忘記----大成。

小錢靠技術(聰明),大錢靠意志(智慧)。

長線(智慧)判方向,短線(聰明)找時機。

智慧成大業,聰明只果腹。

聰明過了頭就會喪失智慧(為自作聰明),所以我要智慧過人而放棄小聰明(為大智若愚)。

這裡的意志應理解成為堅持自己的正確理念和有效的方法不動搖。

止損是以一系列小損失取代更大的致命的損失,它不一定是對行情的「否」判斷(即止損完成不一定就會朝反方向繼續甚至多數不會,但僅僅為那一次「真的」也有必要堅持,最多只是反止損再介入),而只是首先超過了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所以資金最大損失原則(必須絕對〈=資產的5%)必須嚴格首要遵守。

至於止損太頻繁的損失需要從開倉手數和開倉位,止損位的設置合理性及耐心等待和必要的放棄上去改進。

大行情更應輕倉慎加碼(因行情大震盪也大,由於貪心盲目加碼不僅會在震盪中喪失利潤,更會失去方向從而破壞節奏徹底失敗)。

僅就單筆和局部而言,正確的方法不一定會有最好的結果,錯誤的方法也會有偶然的勝利甚至輝煌,但就長遠和全部來看,成功必然來自於堅持正確的習慣方法和不斷完善的性格修煉。

大自然本身是由規律性和大部分隨機性組成,任何想完全,徹底,精確地把握世界的想法,都是狂妄,無知和愚蠢的表現,追求完美就是表現形式之一,「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於人我們講是緣分而非最好,於事我們講究適應,能改變的是自己而非寄予外界提供。

利潤是風險的產物而非慾望的產物,風險永遠是第一位的,是可以自身控制和規避但不是逃避,因為任何利潤的獲得都是承擔一定風險才能獲取的回報,只要交易思想正確,對於應該承擔的風險我們要從容不迫。

正確分析預測只是成功投資的第一步,成功投資的基礎更需要嚴格的風險管理(倉位管理和止損管理),嚴謹的自我心理和情緒控制(寵辱不驚,處驚不變)。

心理控制第一,風險管理第二,分析技能重要性最次。(技術分析次要不代表不重要)

必須在交易中克服對資產權益的過度關注或攙雜進個人主觀需求原因,從而引發貪婪和恐懼情緒放大造成戰術混亂,戰略走樣最終將該做好的事搞得徹底失敗。

交易在無欲的狀態下才能更多收穫,做好該做的而不是最想做的。

市場不是你尋求刺激的場所,也不是你的取款機器。

任何的事物,對它的定義越嚴格,它的內涵越少。實際的操作性才越強。

在我們的交易規則和交易計劃的構成和制定中,也必須如此從本質和深處理解和執行,這樣才能保證成功率。

盯住止損(止贏),止損(止贏)是自己控制的(謀事在人)


超跌反彈模型

一、超跌反彈定義

因不合理的過度下跌所產生的短期上漲行情。

二、適用環境

大盤分析--橫向樣本統計中,短線超跌大於5出現局部超跌現象,大於15出現群體超跌現象,平均股價跌破熊線到線下的7%,超跌反彈成功率最佳。

三、選股

海洋尋底(10天大底或者10天絕對底)+流動資金三天翻紅

10天內出現大底的選股指標:COUNT ( 大底.#選股指標 ,10);

10天內出現絕對底的選股指標:COUNT ( 絕對底.#選股指標,10);

四、成功率

(一)流動資金大幅翻紅,階段新高最佳,其次就是席位和超級大單(非必要但可提高成功率)。


(二)海洋尋底指標牛馬線在數值20以下(白色柱體區間)出現的金叉


(三)基本面是重大利空引發的超跌,最好規避


五、買賣點

買點:海洋尋底牛馬線金叉+捕撈季節金叉的雙金叉買入信號(觀察個股是否在三個點以內)。若錯過最佳買點或者是被洗盤,捕撈季節60分鐘放量金叉為買入信號。


賣點:

(一)5日均線壓制無法企穩乃至突破,捕撈季節60分鐘死叉清倉


(二)智能輔助線壓制無法突破,捕撈季節60分鐘死叉清倉


(三)前期股價平台無法突破,捕撈季節60分鐘死叉清倉


個股操作模型為出現「絕對底」的股票,做超跌反彈個股,需要考慮兩個問題,一個時間問題,一個空間問題,空間要做絕對底的股票,底部分為四種,小底、中底、大底、絕對底四個,只有第四個才是最深的,反彈空間才是最大的,那麼當紅綠線「牛馬線」相交就是買入機會,但是該信號買點相對滯後,所以需要提前買入,比如說日線捕撈季節快金叉配合30分鐘周期股價在智能輔助線以上形成有效的突破後,這類個股的反彈才能以此啟動,反彈至日線智能輔助線壓力位,空間10%以上,設定「三個壓力位」如果日線智能輔助線壓力位上不去就要出局,持股時間不超過三天賺錢就跑就好。



30條老股民的經驗分享

邏輯篇

掌握好了均線理論就能夠賺得盆滿缽滿。

一年只買賣一隻股票就夠了。

如果你的資金在100萬以下,五年增加一倍並不難。

每日親手翻一遍個股K線圖,才會讓你的思維波動和主力一致。

真的不要太貪,因為股市裡的錢是賺不完的。

真的不要太怕,因為國家是不會讓股市崩盤的。

主力也很難,他們都很怕出不了貨。

底部放量突破就該關注了,不管是真是假。

再堅持一會兒,洗盤就結束了。

中線心態,滿倉一隻股,手裡留點,逢高出點,逢低接點,滾動操作。


看盤篇

看圖才是最需要鍛鍊的功力。

短線最主要的是看成交量和換手率。

每日的量比排行榜和成交金額榜就是短線的「黑馬榜」。

買入正在上漲的股票才是最安全的。

看到長期橫盤後底部向上突破的缺口,就說明你的財運來了,即使這個缺口只有一分錢的價差。

最管用的是技術指標的背離,而不是這個指標當前的數值。

把大盤和個股的K線圖疊加起來,就可以判斷該股有無主力,主力強弱。

如果你真的要做長線,就把K線圖設置成30日、60日、120日

無論什麼方法,你只要掌握了一種就足夠了。

分時走勢中,白線和黃線距離突然垂直向上拉大很多,就是短線出貨的絕好機會,因為你一定有機會再補回來。


操作篇

㉑洗盤和出貨最重要的區別就是在於一個量縮一個量增。

㉒短線一定要看15分鐘的K線圖,根據KDJ可以找到當日的進出點,根據OBV可判斷主力的意圖。

㉓敢於適時斬倉才是在這個場子裡生存的根本。

㉔如果你有足夠的技巧和膽量,大盤放信上攻時,你完全可以追龍頭股的第一個漲停,說不定一周就能盈利50%。

㉕強勢上攻的個股,出風險提示公告可理解為「開盤就追吧,至少還有三天的漲頭呢」。

㉗新股上市的第一天,開盤30分鐘的換手達到40%以上,就已經說明了問題。

㉘真正的高手不會在股票明顯進入下降通道的時候出貨,而是更早。

㉙在股市裡,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為了自己的錢袋而工作。

㉚如果你能做到「有風駛到盡,無風潛海底」,那你就會發現炒股票是很輕鬆的!

㉛我也曾經虧了很多錢,才知道的這些!


操盤手大都是孤獨的。對於他們來說,孤獨是一種極高的境界。尼采早年時候說,「孤獨只在孤獨中存在,一旦分享出來它就蒸發了。」孤獨到了不知道孤獨的程度了就不再是世俗意義上的孤獨了,這時的孤獨已經成為了習慣,一種生活方式,當事人在孤獨中自娛自樂、冷暖自知,所以他們根本無須依賴分享去釋放,他們可以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孤獨地生活、平靜地工作著。在這種純凈的孤獨中,交流已不是必需品,如此淡然的人,想必一定是君子端方、溫良如玉的。  

多年來,我們觀察了許多成功的操盤手,然後研究他們有些什麼共性,並試圖找出這些人成功的規律。通過剖析大量的案例我們發現,他們除了擁有「興趣、信念、機敏、堅守」這些天賦的特質外,還有七個後天可以修煉的品性:

1、學習和操作有機互動;

2、會及時止損;

3、嚴守交易紀律,交易行為有一貫性;

4、對交易高度專注;

5、根據具體的波段,把握出市良機,不去做希望交易(希望交易就是當出現不利的局面時,一廂情願地希望並且認為市場會發生逆轉,也就是主觀性意淫占據你的大腦而不是面對市場的客觀事實);

6、合理使用頭寸;

7、永遠與趨勢為伍,不逆市操作。

以上這七條也可以總結為八個字:專注、學習、紀律、順市。


交易中「知行不一」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其實這個思想,我多年前就反覆強調過,不斷地在我的文中反覆跟大家講,我也是經過自己親身的交易經歷,才領悟到問題。在大約十年前,我也認為,我知行不一的關鍵是我的性格、習慣,或心態有問題,後來等我對交易有了新的領悟後,自己也經歷了,才改變自己的理念。

無數交易者都不斷地告訴我,說「我經常判斷對,但就是做不對,看對的行情沒做、或該止損的時候下不去手、我容易知行不一,性格不好,心態不好,是不適合做交易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例如,A股從今年4月份開始下跌,他們說,他們早就覺得股市不對勁,要跌,想出來,但一直沒敢出,是知行不一和人性弱點作怪。其實是你的基本功有問題,你當時的判斷很模糊,把握較小,你就沒看對,只不過事後行情恰好下跌了而已,僅此而已;如果當時,你非常相信股市要下跌,把握很大,我就不相信你不會平倉出來,哪能允許錢白白蒸發。

舉個例子,小時候,大人們告訴「不要觸電,危險」,但是我們不會當真,反而好奇,總嘗試去觸摸電。長大後,見到電,我們會自動遠離,根本不想去觸,因為我們身邊觸電死亡的例子,以及學到的電的知識,無論從邏輯上,還是從實踐案例中,都知道電是極其危險的,此時的知是深刻、全面的,所以不用任何人警告我們,我們會自動遠離電,也會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要觸碰電。因為我們的把握很大,就如同你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有100元現金,你撿不?當然會撿。如果看到地上有一坨狗屎,你踩不?肯定要躲。因為你很相信很清晰會發生什麼,自然就會執行。

所以問題就清晰了,站在行情中間而言,當時你的許多判斷是似是而非的,只不過事後行情湊齊那樣走了,所以你無意識地認為自己判斷對了。說明事前還沒有做出讓自己信服的判斷,把握很小,似是而非,在下跌和上漲之間猶豫糾結,並沒有真正的答案。

不知或半知半解,好似知,但是知的比較淺,就認為自己知,其實沒有深刻理解知的內涵,所以無法流入血液,就不能左右交易,導致表面上看起來是知行不一。例如,前面有危險,但懸崖和坑不同,知道是懸崖,肯定不過去,知道是坑,那就跨過去。

所以不要輕易說自己的問題是知行不一,是性格,是人性,或者是心態,等等,都不是,是你不知,或「知」的淺顯,所以你需要先從「知」上下狠功夫,不要為自己的無知或淺知尋找藉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QPKmkXAB3uTiws8KlEGl.html